•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颖拯救了《史记》,还参与了汉朝皇帝废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9:28:00 来源:戏说三国

.作为中国历史学家的标杆,司马迁有两子一女。儿子们表现平平。史书上只留下了司马林和司马关这两个名字。废了李,也挽救了《史记》的命运,被近代魏国誉为奇女子。(司马迁的女儿是否叫司马颖,学术上尚有争议,本文暂且如此)

司马颖是司马迁的独生女,绰号美娟,出生于司马迁被判死刑前约15年。司马颖出身于世代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司马谈和父亲司马迁都是西汉时期的博学之士凌太史。受良好家风熏陶,司马颖自幼熟读诗书,深谙世事,善诗文。更重要的是,司马颖果断果断,颇有大将风范。

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保卫李陵。在李广利的帮助下,汉武帝大怒,司马迁受审下狱。此时,司马迁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不知所措,而司马颖却觉得大难临头,当机立断:母亲带着庆余和两个弟弟出京避难,以防万一。意外,独自留在京城,前往未婚夫杨家。避难。与此同时,司马颖也带走了《史记》的初稿和相关资料,避免了可能毁灭的命运。

司马颖之所以敢留在京城,与未婚夫杨昌家族的势力有关。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颖拯救了《史记》,还参与了汉朝皇帝废立

楚汉争霸时期,小将杨喜等五人围攻项羽,斩首项羽。杨喜得到项羽的一份,被刘邦封为赤泉侯。丞相府在长安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影响力不亚于李广利的李氏家族,所以他们不惧刺杀司马迁的李广利。这个杨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杨修、杨坚、杨家将领都出自于此。

司马颖将《史记》的初稿带到杨府后,为确保万无一失,与未婚夫杨畅商量,决定将《史记》送往杨畅的家乡华阴收藏。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到“蒲丞着此书,所持名山传于同义大都”。其中“西藏名山”可能是指司马颖、杨昌的《史记》藏在华阴》初稿,或者是司马迁初稿,为防不测,藏在女婿的家乡。

司马迁入狱后,正是司马颖的功绩,才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史记》得以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二十年后,汉宣帝年间,司马迁的孙子杨允被封为平通侯。他见时政清明,便上书汉宣帝,将母亲司马颖所藏的《史记》捐出。《汉书·杨恽传》云母,司马迁之女。云开始读他爷爷的《太史公记》,相当的《春秋》”,《史记》才重新出现,慢慢流传下来。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颖拯救了《史记》,还参与了汉朝皇帝废立

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多年之后,司马颖也参与了汉朝的废帝。这件事要从司马颖的丈夫杨畅说起。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单独留在霍光身边。霍光的好友杨昌为人谨言慎行,与霍光谨小慎微的性格相似,因此杨昌深得霍光赏识,成为霍光军中司马。从此,杨畅开启了升官模式,官位一路飙升,十二年后成为大汉帝国的宰相。

可杨畅的性格,充其量也叫谨言慎行,大不了就是懦弱。公元前80年,外戚左上官桀将军造反。稻田使盐仓得知后,告诉了杨昌。身为霍光家族的人,与霍光利益相同,杨畅理应第一时间向霍光汇报,但杨畅一向谨小慎微,并没有报备,只是装病在家。.随后,燕苍将此事报告给了霍光的另一位心腹杜延年,于是霍光准备一举除掉上官杰、桑弘阳等政敌。

好在霍光比较了解杨畅,也知道杨畅胆小,所以并没有对杨畅不屑一顾,只是把他当成了“人印”。公元前75年,宰相王信去世。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颖拯救了《史记》,还参与了汉朝皇帝废立

在霍光的建议下,汉昭帝任命杨昌为丞相。作者说当时的丞相是吉祥物,霍光才才是实权。一旦发生天灾人祸,第一个被追究的就是丞相,往往是丞相辞职平天下。所以,杨昌当丞相的时候,时刻准备着顶雷。

公元前74年,21岁的昭帝死于未央宫。霍光与群臣商议,选定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继任者。

汉昭帝没有儿子,被刘贺收养给了汉昭帝,所以刘弗陵名义上是刘贺的父亲。所以,刘贺继位后,三年孝期,停止一切应酬和交往,也是情理之中,但刘贺却时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十分担心,暗中与车将张安石、大司马田延年商议,打算废除刘贺,另立贤王。

身为帝国丞相,想要废掉刘贺,至少名义上,还得征得杨昌的同意。于是,议定方案后,霍光深夜派田延年到杨畅家里,让杨畅废除这个方案,好统一思想和行动。可杨畅一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只想着“嗯”了一声,满头大汗。

田延年深夜紧急拜访。司马颖觉得事情不一般,就躲在帐篷后面偷听,听杨畅犹豫不决,心里暗暗着急。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颖拯救了《史记》,还参与了汉朝皇帝废立

田延年上厕所走的时候,上前劝说杨畅:“事关国家大事,你岂能犹豫。将军已经答应派九卿去禀报主上,而你果断答应,否则大祸临头,先遭报应。巧的是,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颖避不开,大方地见了田延年,并表示丈夫杨畅愿意听从霍光将军的安排,田延年满意而归.

次日,杨昌率臣拜见上官太后,陈述废刘贺的理由。随后,太后立即下诏废除在位仅27天的刘贺,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史称宣帝历史上的汉朝。

在这场决定王朝命运的大事中,司马迁的女儿不仅为夫君出谋划策,还直接走上台,参与了最后的决策。

千百年来,司马迁的女儿一直为名人所称道。曹操在夸奖姜旭的母亲时,是以司马颖为标杆的。,作为女性美德的典范。20世纪初,王国维在考证太史公的亲属时说:“允为常氏之幼子,则《敞传》与延年神玉之妻,必为一男一女。不论废立是非,我以一个女人来告诉你,若是这样,熏不愧为儿媳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21: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迁的死亡之谜:历史争议和推测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说司马迁是一位史学家,相信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司马迁在史学上的成就和造诣足以让他成为西
2023-10-29 22:22:00
司马迁:历史巨匠的后代之谜
司马迁因为写下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闻名于天下,而关于他还有一件不可回避的事情就是他曾经受到过宫刑。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后代呢?司马迁本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公,负
2024-03-27 06:19:00
司马迁把女儿嫁给丞相为妻,不料后世出了3个皇帝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一生历经坎坷,不过好在其心性坚毅,在遭遇重重苦难以后,终究是坚持下来,完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司马之女天将降大任
2022-12-13 16:06:00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是否真的参与过废黜刘贺、另立新帝的事件?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迁共有二子一女,两个儿子分别为司马临、司马观,没有什么作为,比路人甲好不了多少,但司马迁的女儿据说叫司马英,在历史上名气却很大,相传她参与废黜当时的皇帝刘贺。2
2022-12-29 17:14:00
司马迁的女儿多强悍,巧藏《史记》,让儿子东山再起
...骗局西汉元封三年的盛夏时节,这一天,在朝廷任郎中的司马迁骑着马带着8岁的女儿司马英正在皇宫附近游玩,忽然信使来到,说皇帝有要事让他立即进宫。司马迁急忙下马把女儿抱下来,来到一
2023-02-12 19:32:00
司马迁被宫刑之前是有后代的,那么司马懿是不是司马迁的后人?
从生理角度上来说,我们伟大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先生,在遭受宫刑以后,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了。很多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被宫刑,主要就是帮李陵说了几句话。这如果换做一些仁慈的皇帝来说
2023-05-02 21:01:00
《史记》的双重性:史学的严谨与文学的优美
提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估计所有人首先想到都会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而如果提到《史记》这部书,那么人们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鲁迅先生那句经典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3-09-30 15:25:00
司马迁:堪称伟大的“驴友”,中年不幸被宫刑,他有没有后代?
司马迁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人,至少不像一般的文弱书生那样,他是一个能办实事的人。青年时,司马迁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儒家经典,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游历天下。他在35岁之前游的历足迹可以说
2024-11-29 17:22:00
为何说历史上的《史记》其实是毁誉参半
...个版本上交皇家图书馆——“秘府”,另一个版本收藏在司马迁女儿、女婿家中,而后者最终也可能归于秘府。尽管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对外公布《史记》后,民间有了一些阅读和传抄,但在西汉一代
2024-05-25 14: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