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里,村民们正热火朝天抢收2000余亩丰产的油菜制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种植、智慧化管理有序进行、全面铺开,丰收的田野间绘就一幅“稻油”轮作、春耕春收的美好图景。
“土专家”的黄胶鞋,沾泥土带露珠
三夏时节的清晨,天边才微微透亮,一只只白色的菜粉蝶纷飞在绿油油的稻田上。67岁的略坪镇长玉村五队队长黄继禄,戴上草帽,还是穿着他那双沾满露珠和泥土的黄胶鞋,走在制种基地“秧母田”边,时不时地驻足弯腰,仔细查看育秧苗床里的水稻秧苗长势。黄继禄是当地村民口中的制种“土专家”,他的任务就是“守”好今年的制种苗。
“老队长你快来看,这个秧子可以栽了么?”长玉村制种大户廖明蹲在一旁,好奇地观察地里的绿秧苗。
黄继禄伸手拔出来一株秧苗,数了数它的叶片,认真地解答:“现在秧苗是4片叶子,再等几天母本长到5片叶子的时候,根系、叶片发育状态正好,就可以移栽了。”
时间回到2002年,当了十多年队长的黄继禄计划带领长玉村群众一起发展制种产业。面对这一新鲜事物的推广,为了打消群众关于制种的疑虑,他带头种植水稻制种20余亩,到全队30多户人家做工作,逐步落实生产面积。为了更好地种好制种田,他主动找到略坪镇农业办公室学习制种技术,一有空闲就跟着镇农技员、制种公司技术员身后刻苦钻研。风里来、雨里去,一双黄胶鞋踏遍了全村每一寸土地,寒来暑往22个年头,黄继禄自学成了“制种医生”,还被制种公司特聘为“技术指导员”,他耐心细致地为群众传授科学栽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面对面讲,手把手教,“有事找黄队长”已是长玉村老百姓心中的定律。
检查完身边这块育秧田的生长情况,黄继禄拍拍裤子,戴上草帽又急忙走到育秧基地去,检查机械育秧的情况。一盘盘秧苗整齐地排列在自动传送带上向田间传送,再由五六个工人搬运下线,整齐地摆放在秧田中。
“老黄!今年的苗子按照你的方法培养的,长得胖壮嘞。”胡兴安急忙招呼黄队长过去。所谓“秧好一半稻,壮秧产量高”,他俩看到颗颗饱满的水稻芽,情不自禁地相视一笑。接下来就是趁着晴好天气,争取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600亩制种水稻育苗,确保顺利完成移栽。从2002年发展到现在,长玉村的制种面积从无到有,从几十亩、上百亩再到2000亩双季制种核心区,正是靠着像他这样吃苦肯干、土生土长的种业人才有了如今的亩亩青绿。

“新农人”的黄胶鞋,全链智慧种植
“以前,育秧、打田、插秧、施肥、授粉、飞防、收割等都是依靠人工完成,时间和人力成本耗费巨大。现在,政府投资建设了种子运营中心和农事服务中心,配备育秧流水线、粮食烘干设备等,机械化操作不仅省时省力、降低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种地收入。”德阳市新型农业农村人士联谊会会员、罗江种业服务专合社理事长、略坪镇双季制种大户彭丽站在田边上,望着一辆辆正在田野里收割制种油菜的收割机说道。
2008年,返乡归巢的“新农人”彭丽选择回到略坪老家,带头成立了罗江区俊明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全程机械化农机服务队,最早开始探索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前制种成熟后,需要雇大量工人进行收割,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因此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就成为农户们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我们成立专合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初衷。”彭丽介绍道。
2017年,罗江种业服务中心成立,吸纳了俊明农机专合社在内的9家农机、农资、制种专合社,建立“1+N”服务网络,从耕、管、收、售等关键环节入手,为农户提供定制化、社会化、机械化的优质服务。“我们通过种业服务中心,农户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取暖’,现有社员1651名,可调配机械设备500余台。”彭丽介绍,罗江种业服务中心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以“联农带农、共建共享”为理念,在财产性、经营性等多个维度助农增收。按入股比例为社员分红,年分红最高可达205万元,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双季制种,每亩收入可达7500余元。
“我是服务队的机械手,每年无人机飞防1.1万余亩、拖拉机打田500余亩,农机服务收入现在可以达到4万多元。”说起自己的收入,邹正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和略坪镇农业服务中心经常对合作社的农机手、制种大户开展制种技术培训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专合社成立了劳务服务队,吸纳了附近1000余名村民灵活就业,参与田间除草、制种清杂等,每年发放劳务费130余万元,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

“研究员”的黄胶鞋,自主创新育种
走进罗江区略坪镇500亩种子生产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几个身影正在田间忙碌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正带领着科研人员开始了今年的水稻试验示范品种栽插。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一粒好稻种要具备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好等特点,并且能适应更多环境,让农户愿意去种,同时也要让种子企业有利润。我们有信心研发出更多高产优质品种,做强种子‘芯片’,让‘中国碗’盛更多‘天府粮仓’饭。”蒋开锋推了推头上的草帽,底气十足地说。他带领科研团队潜心选育水稻、油菜品种30余年,为了解决优质、高产、高效等难题,使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方法,培育水稻油菜新品种200余个,获得发明专利10余件,在略坪基地进行育种、试验,推进当地双季制种的科学化水平。
“当前正是水稻栽插时期,主要注意栽足基本苗,漏插严重的要补苗,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福寿螺对秧苗的危害……”成都丰乐公司的指导员刘玲正在为种粮大户以及村民们演示讲解水稻制种播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插田、授粉等关键技术。
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罗江区略坪镇将科技创新作为握紧种子“芯片”的核心力量,积极向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高级人才借智借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2023年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合作建立罗江区种子生产技术研究示范基地,积极开拓本土制种,新增品香优秱珍等多个优良品种制种面积2000亩以上,2024年在基地种植示范品种135个,在提高种子的产量、质量上持续发力。“罗江种子”远销全国各地,其中,油菜种子销量在内蒙古、陕西、贵州和长江流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罗江区先后引进中国中化、丰乐种业、四川福乐等20余家制种企业,略坪镇与其中10余家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搭建桥梁。2024年,略坪镇双季制种面积达到10000余亩,预计产值达3700余万元。
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如今的罗江区略坪镇,通过一代又一代“种业人”扎根热土、执着追求,水稻油菜双季制种产业加快发展。东风染尽万亩田,待到金秋收获时,这些中国种子又将播种在万里沃土上,放眼沃野田畴,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