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14 13:3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杨泽秋 刘雨瑞

“大江大河、莽莽昆仑、沙漠瀚海、神奇天路、藏地秘境、民族风情……记录一个个被自己‘打卡’的远方;脚下征服的海拔,代表着记者的职业荣誉……”

3月12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姜峰《走过青海》新书分享会,在西宁市图书馆举办。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涛,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晚报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青海高校大学生代表、社会各界读者100余人参加分享活动。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社长何勇出席并致辞。

何勇在致辞中表示,一代代人民日报派驻青海的记者,吃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深耕青藏高原,采写了无数青海各条战线可歌可泣的故事,热情讴歌了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为保护地球第三极生态、守护中华水塔、建设“产业四地”,所做出的生动实践,为宣传青海、推介青海做出了党中央机关报记者应有的贡献,姜峰同志就是其中杰出一员。在青海工作6年期间,姜峰同志深入践行“四力”,用脚步丈量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各个地理单元、走遍45个县域,四进可可西里、六访三江源头、两赴柴达木盆地深处,写下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新闻佳品。采访之余,姜峰同志把自己的思考观察写成这本思想性与可读性俱佳的《走过青海》一书,体现了人民日报记者对青海的细腻观察、深入思考和独立的判断。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走过青海》一书是作者姜峰六年来在高原大地的采访亲历、见闻观察、思考体悟,足迹与视角遍及河湟城市群、环青海湖地带、柴达木戈壁、可可西里无人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及沿线,将地理、人文、历史、现实融为一炉,加上百余幅独家纪实摄影,打开了一扇读懂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别样窗口。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分享会上,作者姜峰讲述了《走过青海》的创作过程,并与对话嘉宾、作家龙仁青一起深度解读大美青海。“如果我是一名画匠,那么青海就是我用惯的颜料盒,闭着眼也能找到心仪的色彩。”驻地青海六年,姜峰对“什么是青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多元就是青海的底色,青海的美就是一张复杂而有故事的面孔——文化交融,多元共生。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打开《走过青海》的目录,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能看到不断攀升的海拔,能看到不断攀升的阶梯,从第一章海拔2000多米的河湟谷地到第二章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紧接着你会看到柴达木盆地,祖国的聚宝盆。“这是上天给青海的赐予,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蕴藏着最丰富的资源、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对话嘉宾龙仁青表示,作者姜峰没有停止他的攀登,从这里再往前走,就到达了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这里的海拔是四千五百米以上,在这里他停留了很久,行走、打量、观察、思考,看到了黄河母亲,看到了长江源头,看到了中华水塔……以一个记者的视角,作家的笔触,书写了他对这片大地、这片山水的热爱。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通过此次分享会,深层次展示了高原生态文化和精神内涵,为广大读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报客户端7月10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交通变迁与青藏高原现代化研讨会青海分会在青海民族大学开幕。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班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今年是“两路”精神提出10
2024-07-12 13:09:00
...科学考察服务中心、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将于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1月20日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本次展会以“走
2023-12-20 17:37:00
七个点面推动高原医学结出硕果
...一个4600米高海拔可可西里野外高原医学现场研究基地和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基础研究建树颇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的带领下,原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建成了国家卫生健
2024-06-12 02:17:00
七大优势筑牢高原医学发展基础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地理环境优势。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多民族居住的高原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含量、寒冷干燥等得天独厚的高原环境,是高原医学如低氧习服、高海拔运动等的天然实验现
2024-06-12 02:17:00
...正是从那时起,他把研究方向锁定在高原医学领域。 “青藏高原缺氧、低压的恶劣环境,阻碍了人们开发高原的步伐,也威胁着这里居民和官兵的健康和安全,必须找出高原病的致病原因并不断
2023-06-05 21:32:00
...车组G853次列车驶进终点站西宁站,这是由华中地区开往青藏高原的首趟直达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也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驶上青藏高原。“复兴号”开上西格段,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
2024-03-27 04:03:00
青藏高原建设忙 工会盛夏送清凉
...报客户端刘益航“今天收到工会慰问特别高兴!说实话,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气少,一开始心理多少还是有些顾虑的,来到工地后,项目部对我们的生活非常关心,每逢节日经常慰问,我们心里感觉
2023-07-28 16:19:00
情暖高原 爱播教育
...育的新征程。“从一名教育学家的角度来说,史校长深知青藏高原教育发展的薄弱之处,这些薄弱之处解决与否关系到高原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对一名地理学家而言,
2023-02-16 08:53:00
青海:举全省之力打造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天文观测研究基地、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种质资源库纳入中国科学院合作协议;海南州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监测中活跃指数位列第二;墨子巡天望远镜投入观测
2024-10-01 11:3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