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14 13:3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杨泽秋 刘雨瑞

“大江大河、莽莽昆仑、沙漠瀚海、神奇天路、藏地秘境、民族风情……记录一个个被自己‘打卡’的远方;脚下征服的海拔,代表着记者的职业荣誉……”

3月12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姜峰《走过青海》新书分享会,在西宁市图书馆举办。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涛,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晚报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青海高校大学生代表、社会各界读者100余人参加分享活动。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社长何勇出席并致辞。

何勇在致辞中表示,一代代人民日报派驻青海的记者,吃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深耕青藏高原,采写了无数青海各条战线可歌可泣的故事,热情讴歌了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为保护地球第三极生态、守护中华水塔、建设“产业四地”,所做出的生动实践,为宣传青海、推介青海做出了党中央机关报记者应有的贡献,姜峰同志就是其中杰出一员。在青海工作6年期间,姜峰同志深入践行“四力”,用脚步丈量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各个地理单元、走遍45个县域,四进可可西里、六访三江源头、两赴柴达木盆地深处,写下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新闻佳品。采访之余,姜峰同志把自己的思考观察写成这本思想性与可读性俱佳的《走过青海》一书,体现了人民日报记者对青海的细腻观察、深入思考和独立的判断。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走过青海》一书是作者姜峰六年来在高原大地的采访亲历、见闻观察、思考体悟,足迹与视角遍及河湟城市群、环青海湖地带、柴达木戈壁、可可西里无人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及沿线,将地理、人文、历史、现实融为一炉,加上百余幅独家纪实摄影,打开了一扇读懂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别样窗口。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分享会上,作者姜峰讲述了《走过青海》的创作过程,并与对话嘉宾、作家龙仁青一起深度解读大美青海。“如果我是一名画匠,那么青海就是我用惯的颜料盒,闭着眼也能找到心仪的色彩。”驻地青海六年,姜峰对“什么是青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多元就是青海的底色,青海的美就是一张复杂而有故事的面孔——文化交融,多元共生。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打开《走过青海》的目录,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能看到不断攀升的海拔,能看到不断攀升的阶梯,从第一章海拔2000多米的河湟谷地到第二章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紧接着你会看到柴达木盆地,祖国的聚宝盆。“这是上天给青海的赐予,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蕴藏着最丰富的资源、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对话嘉宾龙仁青表示,作者姜峰没有停止他的攀登,从这里再往前走,就到达了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这里的海拔是四千五百米以上,在这里他停留了很久,行走、打量、观察、思考,看到了黄河母亲,看到了长江源头,看到了中华水塔……以一个记者的视角,作家的笔触,书写了他对这片大地、这片山水的热爱。

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新书《走过青海》出版: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

通过此次分享会,深层次展示了高原生态文化和精神内涵,为广大读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报客户端7月10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交通变迁与青藏高原现代化研讨会青海分会在青海民族大学开幕。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班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今年是“两路”精神提出10
2024-07-12 13:09:00
...科学考察服务中心、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将于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1月20日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本次展会以“走
2023-12-20 17:37:00
七个点面推动高原医学结出硕果
...一个4600米高海拔可可西里野外高原医学现场研究基地和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基础研究建树颇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的带领下,原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建成了国家卫生健
2024-06-12 02:17:00
七大优势筑牢高原医学发展基础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地理环境优势。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多民族居住的高原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含量、寒冷干燥等得天独厚的高原环境,是高原医学如低氧习服、高海拔运动等的天然实验现
2024-06-12 02:17:00
...正是从那时起,他把研究方向锁定在高原医学领域。 “青藏高原缺氧、低压的恶劣环境,阻碍了人们开发高原的步伐,也威胁着这里居民和官兵的健康和安全,必须找出高原病的致病原因并不断
2023-06-05 21:32:00
...车组G853次列车驶进终点站西宁站,这是由华中地区开往青藏高原的首趟直达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也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驶上青藏高原。“复兴号”开上西格段,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
2024-03-27 04:03:00
青藏高原建设忙 工会盛夏送清凉
...报客户端刘益航“今天收到工会慰问特别高兴!说实话,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气少,一开始心理多少还是有些顾虑的,来到工地后,项目部对我们的生活非常关心,每逢节日经常慰问,我们心里感觉
2023-07-28 16:19:00
情暖高原 爱播教育
...育的新征程。“从一名教育学家的角度来说,史校长深知青藏高原教育发展的薄弱之处,这些薄弱之处解决与否关系到高原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对一名地理学家而言,
2023-02-16 08:53:00
青海:举全省之力打造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天文观测研究基地、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种质资源库纳入中国科学院合作协议;海南州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监测中活跃指数位列第二;墨子巡天望远镜投入观测
2024-10-01 11:3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
一张球票,除了看球还能做什么?住酒店有折扣、游景区能省钱、品美食享优惠……来到廊坊市,邯郸球迷刘腾发现,手持一张球票,超值体验接连不断
2025-10-07 07:51:00
记者走基层丨沧州南川老街:来大运河畔 享“文化大餐”
10月6日,在沧州南川老街,节目《打鼓》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摄狮城大鼓敲起来,沧州落子跑起来……10月6日,一场秋雨后
2025-10-07 07:52:00
全省评选出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巍)近日,省林草局公布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评选结果,17人被授予“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2025-10-07 07:52:00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5-10-07 07:53:00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
2025-10-06 07:12: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购车补贴有调整 国庆假期消费者看车选车热》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很多消费者趁着假期看车选车
2025-10-06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