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蒋瑞林的荣誉证书
传家宝:父亲的荣誉证书
讲述人:广州市越秀区温良里社区巾帼护卫队队长蒋志平
“从事政治工作二十年以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鲜红的荣誉证书上,予以表彰的事迹赫然醒目。这是198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给蒋志平父亲蒋瑞林的荣誉证书,被家人视为传家之宝代代珍藏。
一纸证书虽轻薄,背后荣誉却沉甸甸,至今虽已过去三十余载光阴,纸张不免有些泛黄,但精神永不褪色,承载着蒋瑞林优秀的工作作风和高贵的精神品质。扛起父辈精神旗帜,蒋志平立足岗位勤恳奉献,致力为守护平安广州贡献力量、发挥余热。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崔琳、章程 通讯员穗纪宣
不负祖国不负卿
翻开蒋志平的家庭相册,两张老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上身着军装的人,是蒋志平的父亲蒋瑞林,左边一张拍摄于1951年,右边一张拍摄于2018年。从简朴军装到挂满奖章,从年轻小伙到白发老人,两张照片间隔67年,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坚定的眼神与信念。
1928年,蒋瑞林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他参军入伍,参与过解放战争。“父亲参加过当地的保卫战;破铁道,打石梯子镇;打昌黎县城火车站;打野鸡坨镇……”女儿蒋志平说,她的父亲当年是战场上的通讯员,负责传递情报,无数次从枪林弹雨中穿过。
蒋瑞林与妻子的婚姻始于“盲婚哑嫁”,却在几十年的风雨同舟中写出了老一辈人的“爱情范本”。“父亲18岁时娶了母亲,母亲比他大4岁,也不识字。”女儿蒋志平说,尽管如此,父亲却从未轻视母亲,他们互相尊重、彼此支持。
随部队和平解放北平后,有人曾想为蒋瑞林介绍一位有文化的姑娘,但他果断拒绝了。他说:“我有妻子,有女儿,怎能让她们失去依靠?”
不搞特殊不谋私利
后来,蒋瑞林随部队一路南下进入广州。1951年,蒋瑞林转业至广州市公安局负责消防工作。随后,妻子作为随军家属来到广州,全家得以团聚。
1975年,蒋瑞林动员孩子们主动申请去农村插队。“你们有什么打算?”一天下班后,他将孩子们叫到身边问。作为最小的女儿,蒋志平说:“我想去农场。”当时有农场、农村两个选择,农场的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外人也劝蒋瑞林:“才16岁,又是个女孩,还是安排到农场吧。”蒋瑞林却坚持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不能徇私,应当将好一点的选择留给其他有困难的家庭。于是,蒋志平与哥哥一同去了农村。
3年后,蒋志平从农村返城,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在基层生产线上工作。厂里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想将她安排到办公室从事文职工作。父亲问她:“换岗的事,你自己怎么想?”蒋志平说:“带我学习、工作的师傅比我更优秀更有经验,我想推荐她去。”遇事客观考虑,优先想到他人,不用父亲的身份搞特殊,蒋瑞林以身作则教了,女儿原原本本学了。
以孝传家以爱润家
蒋志平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孝女”。2007年起,她接过照料双亲的重任,悉心陪伴父母度过12年幸福时光。
在和女儿的相处中,蒋瑞林是慈祥、可爱的父亲。90岁时,坐在轮椅上的蒋瑞林为年近60岁的女儿染头发,照片定格下他们笑眼弯弯的瞬间。孩子们为蒋瑞林买来汉堡、薯条等食物,他拿起薯条夹在手上,模仿起抽烟的姿势,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孝顺是一种家风传承。“我的父母很朴素,他们从不讲大道理,而是以身作则。小时候,我看到母亲就是这样照顾爷爷的。”蒋志平说,“我们家的每个孩子都敬重关爱老人,兄弟姐妹一有时间就来陪伴父母,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争抢着帮外公、太外公推轮椅。”
送走父母后,蒋志平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即将65岁的她坚持退休不退岗,担任温良里社区巾帼护卫队队长。她说:“父母爱国爱家的情怀深深影响着我,退休后守护好自己家庭的同时,我也希望能为社区平安稳定和谐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