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地球16万公里外,那潜藏危机的“百鸟齐鸣”,揭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06 19:54:00 来源:缘之心

文 | 《中国科学报》 实习生 葛家诺 记者 倪思洁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合唱”时刻在上演。“合唱”源自地球和行星空间一种神奇的电磁波动——合声波。它就像太空中的“加速器”,能够把低能量的电子加速到高能量状态,甚至引发地球上壮观的极光现象。神秘的波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能量转移机制?它为何能在远离地球的深空中产生?这些问题困扰了科学家70多年。直到最近,这一宇宙奥秘才被揭开。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曹晋滨团队与美国、瑞典的科研人员合作,在《自然》发表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在地球中性片观测到重复的上升调合声波,并揭示了背后的非线性能量转移机制。

合声波在地球磁层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受访者供图

宇宙“加速器”:

合声波的神秘能量

合声波,全称“哨声模式合声波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和其他行星磁层的电磁波动。其电磁信号转化为声音后,宛如清晨群鸟的合唱。然而,合声波听起来美妙,却潜藏着危机。

合声波不仅能将低能电子加速至百万电子伏特的高能状态,对航天器的稳定运行和航天员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还与地球极区脉动极光的产生密切相关。它甚至能改变近地空间高能电子辐射带结构,进而影响空间天气环境的发展与演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声波一直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尽管合声波已被研究了70多年,但其产生和传播机制仍充满争议。

“探明合声波背后涉及的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对等离子体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第一作者、曹晋滨团队成员刘成明指出,“例如,在核聚变领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磁约束难题。合声波研究还可拓展至高能物理领域。它能在极小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内将电子能量提升5个数量级,是宇宙空间中已知的最强‘加速器’之一。”

刘成明认为,合声波争议之所以持续70多年,主要原因在于合声波一直被认为与行星的偶极磁场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偶极磁场控制的近地区域,且从未直接测量过合声波内部的能量交换。

探索“无人区”:

中性片中的新突破

与以往研究不同,曹晋滨团队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于地球中性片这一特殊区域。地球中性片位于地球磁场尾部,磁场结构复杂且与地球偶极磁场的结构明显不同。

研究团队通过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国际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卫星)观测数据进行分析,首次在地球中性片发现了重复出现的上升调合声波,并直接测量了合声波内部的非线性场-粒子能量交换。

过去,学术界一直认为合声波仅在地球偶极磁场控制的近地区域出现。但新的研究成果带来了不同的认知。

“我们发现,在距离地球16万公里的非偶极磁场中性片区域也会出现合声波,其产生机制与传统的合声波产生机制截然不同,来自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刘成明解释说,“这一发现意味着,合声波可能普遍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该成果极大拓展了合声波研究的范围。

至于合声波是如何产生的,研究团队首次观测到“空穴”现象。这些“空穴”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电子在太空中“挖”出的小洞。在合声波中,电子的分布并不均匀,在某些方向上变得特别稀疏,从而形成“空穴”。这些“空穴”就像一个“能量发射器”,能够发射电磁波,即人们观测到的合声波。

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确认了合声波的局部生成是由电子运动引起的,并量化了波与电子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他们发现,波强度与能量转移速率存在强相关性,这表明更强的能量转移会产生更强烈的合声波。

刘成明表示,这一新成果有望为有效防御或减轻合声波的威胁提供理论支持。“我们的工作证实了电子洞或‘空穴’的关键作用。如果能够通过人工手段填补这些洞或‘空穴’,那么合声波将无法产生,也就不会给我们带来辐射危害。”

解锁“新密码”:

合声波的应用之路

对于该成果,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理查德·霍恩评价:“新发现的合声波在以往认为不可能出现的区域出现,是一个在令人惊讶的区域出现的令人惊讶的结果。同时,首次观测到的相空间电子洞是一个非凡的发现。这项工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合声波的理解,还将极大提升我们对高能电子辐射带的预报能力。”

只有团队成员才知道,这项研究的挑战性有多大。“我们必须突破自身认知的瓶颈,要知道,传统认知根深蒂固。”刘成明说,团队深入探索非线性理论,对海量卫星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最终得以从传统认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不仅如此,成果还经历了更为严格的检验。“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分析数据、验证假设。”刘成明回忆,“当我们看到那些重复的上升调合声波时,才确信找到了新的东西。”

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刘成明说:“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合声波背后的非线性机制,特别是其普遍性和作用条件。我们还将致力于合声波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助力空间天气的精确预报。希望研究能够为未来空间科学探索保驾护航。”

他们也期待,有一天能在研究过程中用上我国的卫星数据。“目前国内尚无类似MMS卫星的数据,但相信未来会有很多。我们期待能利用国内的卫星数据,进一步拓展合声波研究。”刘成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0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领导到省物化探院业务交流
6月6日,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韩伟鹏一行到山东省物化探院进行业务交流,与省物化探院党委副书记王成明举行座谈。王成明对韩伟鹏一行表示欢迎,并对物化探院基本情况、产业
2023-06-21 07:23:00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23日正式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论文通
2025-01-23 22:51:00
地球危机:科学家揭示地球进入关键时期,严峻的气候条件令人担忧
《地球气候危机:敲响紧急警钟》2024年10 月 8 日,由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盟发布了一份令人揪心的年度报告。这份在《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的《2024 年气候状况报
2024-10-12 18:21:00
NASA 利用 AI 预测太阳风暴,地球可提前半小时应对危机
...风暴数据,开发出一种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在太阳风暴对地球造成潜在灾难性影响之前,给予地球约30分钟的预警时间。太阳风暴是太阳表面发生的剧烈爆发现象,会向太空喷射大量的高能粒子和
2023-05-15 21:04:00
流浪地球+三体舰队入侵!矛盾之下,《三体》将何去何从?
电视剧《三体》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两部作品的原著,都是出自刘慈欣之手。如果将《三体》剧情,与《流浪地球2》的故事,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他们之间,自相矛盾!最大矛盾是,
2023-02-17 16:22:00
会导致人类灭绝的5大灾难!每一个都让人恐慌,且随时可能爆发
虽然人类如今已经成为了地球上的主人,不过事实上, 人类还是非常渺小的,毕竟,人类对于地球的了解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同时,当地球上自然灾难袭来的时候,人类也同样会遇到生存危机
2022-12-26 07:00:00
气候危机,最热一年亟须行动
...新态势——热浪持续、野火不断、洪灾加剧、暴雨突袭,地球逐年变暖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也有令人略感欣慰的新进展——中美气候合作恢复,损失与损害基金启动,国际社会开启了转型脱离化石
2023-12-25 09:42:00
...国知名研究机构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波茨坦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约翰·罗克斯特伦日前在达沃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他强调,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克斯特
2024-01-18 15:06:00
疫情后看《流浪地球2》的特殊意义
【经岚观察】23001疫情后看《流浪地球2》的特殊意义文/李志青人类思想的伟大在于不必等到事件发生的那一刻,就已经预知了事件将如何发生,以及发生后的梗概。2019年春节观看《流浪
2023-01-24 17: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