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2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贵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推动搬迁群众能力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提升,切实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行“积分制”管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在安置社区推进“积分奖励”,激发搬迁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让搬迁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角,提升搬迁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让乡风文明成为时尚。如罗甸县古镇家园社区用“文明兑换积分”的方式,利用多样化的志愿活动,着力在教育引导、文明实践、培育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帮助搬迁群众转变观念,并形成家家不甘落后、户户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完善村规民约,加强自我管理。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环境卫生整治等移风易俗有关内容纳入社区村规民约,引导搬迁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有规可依。如贵阳市安置社区由居委会牵头,组织搬迁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事宜办理实施细则》,帮助建设红白理事场所,成立红白理事会,真正把移风易俗工作做实在群众心坎上。
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对在移风易俗方面做得好的个人或家庭进行激励表扬,让搬迁群众从“旁观者”逐步转变为乡风文明的“参与者”,吸引更多的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如安顺市各安置社区在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家庭,颁发荣誉证书和给予物质奖励;安置社区根据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每年评比一次,评出“文明家庭”“卫生家庭”“爱亲敬老”“身边榜样”的先进典型。
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在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各个安置区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充分利用“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激发传统文化的创造力、生命力,促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钟明秀 旷光彪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0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