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26 03:5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胡炜莘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26日 第 11 版)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参加“涟漪行动”的青年返乡开展文化调研。图为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合影留念。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参加了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后,学生们制作了四合院模型,为街区保护更新与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高滢棋摄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在北京,参与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与利用”为主题的青少年城市探索班的学生在做记录。

张仕潇摄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涟漪行动—家园—方志”计划已有众多成果。图为部分成果。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参加“涟漪行动”的青年正在进行调研。

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日前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该活动将博物馆研学活动、文化遗产知识比赛和文物情景剧展演3个环节结合起来,不仅展现了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和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成果,还展现了青少年身体力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风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队伍中,贡献青春力量。

●扎根考古一线探寻历史真相

在考古一线,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考古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扎根田野,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翻山越岭,千里奔劳,在田野里书写炎黄春秋,在青铜中找寻文化根脉。青灯长卷,浩然长风,用青春追寻历史来路,用初心守护中华文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他们不愧是青春先锋!”这是对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描述。这支考古队中,多数队员是90后。

在纪录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中,跟着镜头,观众走进正在发掘的三星堆“考古舱”,可以看到穿着防护服的白色身影伏在升降板上。他们多是在三星堆“挖土”的年轻人,不仅表现出超高的专业水准,还展现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用考古“新生代”特有的创意与活力为每天的考古工作着色,单调防护服上的特色标识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

相关专家表示,科技考古、发掘人员年轻化,这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良好方向。

不只在三星堆,在不少遗址发掘现场,考古“新生代”正沿着前辈的足迹躬身田野;在起步不算早的水下考古领域,年轻的水下考古工作者挺进蔚蓝……他们坚守一线,以多学科的眼光从事考古工作,同时也努力将三维扫描、各种检测手段等更多新技术创新运用在实践中。他们在探索未知、探寻历史真相中绽放青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连接城乡接力文化遗产保护

今年5月,第五届涟漪青年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论坛上,来自湖南岳阳的“巴陵游侠”团队,分享了他们探索传统村落张谷英村“和”文化的故事;来自四川成都的“111成都火锅特工”团队,分享了他们在府南河开展的调研活动。

涟漪青年论坛的举办是基于同济大学团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以及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共同发起的“涟漪行动—家园—方志”计划的成果。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开展6期,共支持来自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的2320名大学生返乡编写地方刊物,传播家园文化。与此同时,已形成《一方志·水》《一方志·家园宝藏》等多个主题的750余份地方刊物,连续组织了5届“涟漪青年论坛”、4次线下展览,产出数千件包括视频日志、手绘插画、文创设计等形式在内的文化传播作品。

涟漪行动的雏型源于两位青年的实践——彭婧与崔家滢。2013年,她们还是同济大学的本科生,在暑假赴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支教时,发现当地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但面临保护与传承的挑战。结束支教回到学校,彭婧与崔家滢便成立了“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并在此后组织了多次乡土文化教育夏令营。之后,在各方支持下,“涟漪行动”正式发起,以持续支持更多青年返乡开展文化调研,她们也从参与者变为组织者。

如今,彭婧已是同济大学青年辅导员,崔家滢是同济大学城乡规划方向博士生。她们表示,“涟漪行动”期望参与其中的青年以双重视角开展观察调研。

“首先,他们具有‘本地人’视角,能够自如地通过亲人、同学的网络,与更多本地人产生连接,重拾对‘身边’与‘附近’的关注;其次,参与涟漪行动的大学生,普遍年龄在25岁以下,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且大多在外地求学,寒暑假时才会返乡,也因此获得与家乡距离拉远之后的‘再观察’‘再思考’的视角,并更多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进行选题调研和文化传播,展示出新一代人的活力与创意。”崔家滢说,“正是这两个身份的叠加,以及‘涟漪行动’设计强调的田野调查方法,鼓励青年走进社区,去和一个个具体的人对话。最终,可以收获许多更为地方化、个性化、创意化的调研与创作成果。”

彭婧认为,“涟漪行动”的目标已逐渐清晰,即“激起遗产保护接力‘人’之涟漪,激起地方文化营造‘地’之涟漪,激起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创’之涟漪。青年在‘涟漪行动’中进行纵向的持续参与,他们的行为形成持续的横向扩散,去影响更多人对各地乡土文化进行展示。”

●走进历史文化街区参与社区共建

日前,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与利用”为主题的青少年城市探索研究班在北京法源寺烂缦胡同108号开课。10多名青少年走进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在专业讲师指导下,通过实地调研、方案设计等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刚上初中的冯烨动手画了几张四合院的剖面图,他希望一部分传统建筑可以改造成历史博物馆,讲述四合院建筑形式等知识;高梓航针对胡同中绿化面积不足等问题,提出“自然社区”概念,建议在四合院中增加绿化设施……

“遗介”科教品牌创始人骆凯担任本次活动主讲人,从事遗产保护教育已5年有余。在他看来,遗产保护的公众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此次探索班的目标是带领青少年探索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肌理与社区设计规划基本原理。在具体操作中,我将项目制学习方法贯穿于课程中,希望将讲解与实践结合,让课程专业化。”骆凯说。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青少儿童名城保护系列活动负责人赵蕊说:“文保、艺术、教育与社区营造结合,是街区更新的新方向。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与专业教育团队合作,希望通过街区探索,让青少年深入自己身边的街区,体会街区改造提升的最新成果。”

赵蕊表示,此次活动打开了青少年参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新方式,在接下来的街区改造工作中,将充分结合孩子们的设计成果。“青少年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参与历史街区共建,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养料。”

据了解,随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施行,北京已有49片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公众教育正在起步。活动重点关注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新实施,项目团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项目制探究方式,带领青少年走进历史文化街区,参观历史街区保护及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开展街区调研、学习课堂、沙龙讲座、课程设计等科普教育活动,助力老城更新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公众传播。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提供)

延伸阅读

据介绍,“涟漪行动”正在链接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第六期“山水家园”主题活动中,设立了地方专项与山水遗产专项。

与此同时,青年团队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一些团队在家乡发起了“共写诗歌”活动,来自多所中小学的青少年用诗歌表达对于家乡的情感;一些团队走进校园课堂播下传统音乐的种子……在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发起人之一的崔家滢看来,青年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参与感和行动力,能发动身边人参与其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青春力量,“三山五园体验行”圆满落幕
...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中的广泛应用,感悟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科技赋能创新之旅中,深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了解科技创新在文物
2024-11-19 12:21:00
...信息。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后,他愈发感到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带来的变化及其重要性。“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是一小群人的工作,也是全民的责任。”他说。《决定》指
2024-08-03 10:55:00
西工大“侗歌耘梦”实践队:以青春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深加工等议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自信的源泉。在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实践队员们向贵州省劳动模范张谨拜师学艺,沉浸
2025-09-06 15:51:00
烟台市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启幕,尽展非遗青春力量
...丽烟台报道实习生高方方6月6日,烟台市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在烟台理工学院举办。烟台市政府、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市文化馆、烟台理工学
2024-06-07 10:00:00
“解码”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来潍坊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与潍坊市寒亭区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现状、地区非遗“传统+产业+创意”发展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举措等方面开展座谈交流。寒亭区文旅局文化遗
2023-08-05 14:5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点亮开罗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作为地球的两条“血脉”,长江和尼罗河昼夜不息、奔腾“交汇”,奏响世界大河流域文明互鉴、
2024-07-06 09:17:00
青践初心 筑梦山河—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青年用脚步为祖国大地作序
...承、边疆发展调研、乡村振兴献策、基层志愿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奔赴山东、浙江、吉林、新疆、贵州等地,线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特色志愿服务,用脚步丈量
2025-08-27 17:28:00
多国青年江苏盐城探讨湿地保护经验 贡献青年力量
...万公顷海岸型湿地。作为中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日益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9月25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举行。“论坛旨在为全球湿地保
2023-09-25 09:09:00
...文明在新时代的瞩目光彩。近日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以“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为主题,这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2025-06-16 10: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江苏南京:昨晚,第二现场“超甜”
展赛融合,糖酒会、“苏超”推出众多“联名款”昨晚,第二现场“超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南京!加油
2025-09-21 10:26:00
“道德的力量”巡演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文明中国·人人有礼”南京在行动倡议发布南报网讯(通讯员李屹记者王茸)9月20日,在第2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
2025-09-21 10:58: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改写“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历史的“胜利之渠”
大河网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焦作市武陟县,有一条以“人民”为名、象征“胜利”的灌渠——人民胜利渠
2025-09-21 08:08:00
央媒看太原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山西太原通过科技作品展演、互动体验等方式
2025-09-21 06:41: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9月20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助力太原马拉松赛事顺利开展,给广大跑友和市民营造便捷的出行环境
2025-09-21 07:13:00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娜 王晓倩 德州报道游黄河故道 享丰收硕果。9月22日,夏津县第十八届金梨采摘节将在黄河故道香雪园启幕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大河奔涌,文脉绵延。9月20日下午,来自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洛阳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太震撼了!”“太壮观了!”9月20日上午,来自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025-09-21 07:37:00
截至2024年末,西安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71万人,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533家,床位3.16万张。这是9月19日开幕的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
2025-09-21 07:49: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郭晓通)近年来,张家口市积极对接承接京津康养资源,加快布局康养产业,着力打造环京养老“五区一带”,即医养
2025-09-21 08:03:00
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政务服务的小事项,关系着改革惠民大文章
2025-09-21 08:03: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图书馆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展启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从烟台图书馆获悉,近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图书馆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展启动仪式在黄渤海新区图书馆举行
2025-09-20 18:06:00
本周,2025年福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化季活动启动,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知名网络大V实地打卡福州,推介福州。
2025-09-20 18:11:00
农行三明分行走进三明学院开展专题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东南网9月20日讯(通讯员 朱静)为提升高校学生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近日,农行三明分行梅列支行积极响应“金融教育宣传周”号召
2025-09-20 18:16: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 一本图册带你读懂黄河
大河网讯(记者 朱丽文)“我是赵楠,今天我发布的项目是水文化品牌《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9月18日晚,在“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
2025-09-20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