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选择“遗体和器官捐献”,让人生为世界留下更深刻的意义,这样大爱的选择,不仅在城市里成为一种风尚,也在农村凝聚成优良的家风。受传统观念影响,“遗体和器官捐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湖南长沙宁乡市回龙铺镇有这样一个大家庭,率先移风易俗,全家7人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其中2人已成功捐献角膜遗体。上有80多岁的祖辈,下有30多岁的孙辈,这个有爱的大家庭以“奉献”为家风,认为“没有奉献就没有进步”。
团圆的日子,老人离世成为“捐献者”2024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早上,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宁乡市回龙铺镇金玉村72岁的周望池老人在家人的无限不舍中离世。儿子周亮新虽然很悲伤,却振作起精神,帮父亲完成生前心愿——捐献遗体器官,通过宁乡市红十字会联系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立即赶赴宁乡,帮助老人完成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心愿。登记站的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摘取下老人的一对角膜,老人的遗体则被送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大体老师”。“父亲选择捐献角膜遗体,我非常支持这个决定,也非常敬佩。”深情道别,周亮新哽咽不已。
(签署角膜遗体捐献确认表,周亮新完成了父亲生前的心愿。通讯员供图)家庭7人登记成志愿者,两人完成捐献2月18日,记者了解到,周望池捐献的角膜质量良好,符合移植要求,已帮助一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顺利完成移植手术,带去重见光明的希望。可敬老人的背后,还有一个充满大爱的家庭故事,家族已经有7人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周望池并非大家庭第一位捐献者,早在2020年7月,周望池的岳母熊子令老人,在逝世后就捐献了角膜和遗体。熊子令老人的儿子裴先生介绍,母亲熊子令生前是个思想非常开明的人,过世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老人当时想的就是只要遗体能对社会有贡献就都捐了,可以给有关部门对疾病进行研究,可以给医学生们练手,还可以帮助他人重见光明,何乐而不为呢!”“受到我母亲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影响,姐夫周望池完成了捐献。我自己也在宁乡市红十字会进行了捐献登记,为这个事还特意立下了遗嘱。”裴先生表示。“奉献”为家风,永远记得父亲救人的身影一位大爱的母亲,影响了儿子和女婿;而一位父亲,也正在影响他的孩子。认真帮父亲填写好角膜遗体捐献确认表后,周亮新感慨地说:“外婆和父亲已经完成捐献,母亲、舅舅、姨妈都成为了志愿者,现在我和我老婆也是捐献志愿者,我们觉得,没有奉献就没有进步。”以“奉献”为家风,在周亮新眼中,父亲与人为善,经常帮助身边的人。家门口有一条河,周亮新还小的时候,一次一个小男孩掉进河里,父亲奋不顾身跳了进去,将孩子救了上来。“受父亲影响,我当时也跳了下去。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以父亲为榜样,身体力行。”永远记得父亲那次救人的身影,周亮新坦言,捐献角膜器官,给别人带来光明,挽救别人的生命,也是延长自己生命的维度。大家庭的这份无私大爱,朴实而动人。数据:湖南2024年已新增1153名志愿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近年,随着遗体器官捐献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了解、接受遗体器官捐献,并主动进行登记。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钟红静介绍,截至2月18日,2024年才过去不到2个月,湖南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有1153人,历年来湖南捐献志愿者登记总数为255441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