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胤禛驾崩,八月二十四日,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很奇怪的诏书,这道诏书是“命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行三年丧”,诏书开头的一句是这样的:“皇考鞠育,顾复深恩,昊天罔极,今忽遭大故,龙御上宾。”
这句话的主语是“皇考”,也就雍正皇帝胤禛,这就是说,忽遭大故的是胤禛而不是弘历。那么雍正皇帝遭了什么大故呢?民间传说的意见很一致:雍正是被人刺杀了!
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雍正皇帝确实是非正常死亡,包括田文镜,谋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个:岳钟琪和李卫自然是没有责任的,但是乾隆和田文镜有没有嫌疑,可能就需要读者诸君根据各方面史料,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了。
雍正非正常死亡,这一点在袁枚写的《武英殿大学士太傅文端公行略》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公恸哭捧遗诏,从圆明园入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拥今上登极。宿禁中七昼夜始出,人惊公左袴红湿,就视之,髀血涔涔下,方知仓卒时为骡伤,虹溃未已,公竟不知也。”
袁枚大家都熟悉,他是乾隆嘉靖年间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他写《随园食单》,现在仍能让人看了食指大动。袁枚不但是诗人美食家,而且还是乾隆四年进士,当过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跟某个“相声演员”一样,喜欢收女弟子,更喜欢写诗称赞达官贵人,比如下面这首诗就是写来称赞和珅和琳的:“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袁枚生于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五年,雍正驾崩的1735年,袁枚已满二十岁,而他笔下的“武英殿大学士太傅文端公”,就是雍正四大宠臣中的西林觉罗·鄂尔泰,此人曾任总理事务大臣、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加衔太子太傅、爵封襄勤伯、谥号文端,在《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列传七十五》中,与张廷玉合为一传。
袁枚为鄂尔泰写回忆录(行略),是不敢信口开河的,因为鄂尔泰是花了钱的,这份“行略”也要呈送给鄂尔泰,如果有违碍之处,不但袁枚要掉脑袋,就是鄂尔泰也要负连带责任。
鄂尔泰一向以冷静甚至冷酷著称,如果雍正是寿终正寝,鄂尔泰绝不会如此惊慌失措,更不用在皇宫住了七天七夜不出来,这说明处理雍正的后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掀起翻天巨浪,所以精神高度紧张的鄂尔泰连大腿里子磨出血都不知道——人们看见鄂尔泰两腿之间鲜血淋漓,会不会以为雍正皇帝留给了他一本《葵花宝典》?
有详实史料可以证明雍正皇帝胤禛非正常死亡,民间传说自然就更多了,有据可查的“嫌疑人”有五个之多:太监吴首义、曹雪芹、卢氏夫人、吕四娘、田文镜。
太监吴首义联合宫女缢死雍正皇帝,见于柴萼《梵天庐丛录》,那本书根本就不靠谱,很大可能是是把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故事搬到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身上了。
至于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跟竺香玉合谋毒死雍正,也十分不靠谱: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雍正皇帝驾崩于1735年,而清朝选秀女,没有超过十四岁的,雍正霸占曹雪芹的女朋友,纯属无稽之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