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数字重庆建设,犹如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正在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融入数字化的浪潮中。
在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下,重庆这个超大城市,正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数字重庆正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城市的运行更加顺畅、高效。
数字重庆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质,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也正在全面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数字重庆建设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
值此数字重庆建设周年之际,上游新闻将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展示数字重庆建设一年来的丰富成果和实践路径。
4月7日,重庆召开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数字重庆建设开展一年来,我市在六大应用系统以及基层智治等7个方面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其中,数字文化领域建设的“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打造逛场馆、学才艺、赏民俗等10个“一件事”,建立15分钟高品质文化圈机制,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4月12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进全市首个“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应用试点区县——大渡口区,体验该区的“线上文化馆” 、“空中图书馆”和“云上博物馆”。
“线上文化馆”
打造市民终身美育学校
趁着午休时间,在大渡口区文化馆附近上班的李小娟来馆里练了30分钟瑜伽;下午放学后,家住大渡口区月光小区的张萌在妈妈的陪伴下,来文化馆上了一节芭蕾课;下了晚班,秋田齿轮的两个员工还来文化馆参加了合唱团排练……
“文化馆的课程越来越对味,时间越来越灵活,预约也越来越方便……”体验过多次大渡口文化馆录音棚的王静说,特别享受和朋友在录音棚里的感觉,现在成了大家每周的保留节目。
“市民线上点单,文化馆线下提供服务,形成闭环”,该负责人介绍,通过“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合理统筹,高效管理,让场馆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让更多市民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生活,“这也让打造‘市民终身美育学校’成为可能。”
“空中图书馆”
打造超越时空的城市书房
4月12日晚上8时许,大渡口区图书馆的公共阅读区座无虚席,不少市民在静静地翻阅图书,也有人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投入地工作着。
“他们都是通过在线预约,扫码入座”,大渡口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图书馆通过“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提升了场馆服务效能。
目前,图书馆通过延时开放服务,提升场馆的使用效能,满足不同群体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每天8:00-22:00,市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前来图书馆借阅、自习、上网数字阅读、看展览、参加文化活动等。
市民通过“入馆预约系统”实现“预约座位、扫码入馆、按约入座、离座签退”等,解决了占座、到馆无座等矛盾。此外,通过系统还能实时调整开放区域,解决“一座难求”的问题。
目前,在大渡口图书馆总馆方圆1000米范围内的富仕达商业美食街、大渡口万象汇商场、革新村社区都建立了“城市书房”,方便市民在逛商场、逛街等休闲时间里也能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云上博物馆”
让有形场馆全面扩容
大渡口区博物馆一块旧石器时代的手斧成为镇馆之宝,让人不禁想拿起来看个究竟。而在博物馆内的“虚拟空间云展览体验区”,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通过虚拟技术,这把手斧的前后左右你都可以翻来覆去地看个够。
在“沉浸式VR体验区”,几个小学生正戴着虚拟设备,沉浸式体验“义渡往事”,大义渡口的故事让他们身临其境。大渡口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数字成像、虚拟空间、云上博物馆等手段,将场馆无限扩大。
提升文化惠民的“速度+精度+温度”
不只有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作为“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应用的首批试点区县,大渡口区各文化场馆信息已全面接入应用,全方位提升文化惠民的“速度+精度+温度”。
大渡口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应用建设以前,由于数据采集不全、信息传达不畅、智能研判不足等原因,导致“四馆一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效率不高,群众参与不积极。
如今,通过接入“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运用数据集成分析,破解了文化惠民“时间差”,动态跟踪掌握群众文化需求,拓展公共文化场馆延时、错时和流动服务,丰富市民“8小时”以外文化体验场景,文化场馆“8小时”以外到馆人次持续攀升,同比增长35%以上;同时,运用系统在线监测、智能预警功能,及时掌握所辖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时长不足、设施设备配套短缺、志愿服务延时送达、场馆预约不畅通等免费开放质效不高的情况,督促整改、复盘评估,今年以来,按需新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空间5个,拓展了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能。
“高品质文化生活”不仅仅是应用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理念的传达和机制的优化创新。以大渡口区为例,在融入应用建设的同时,还不断丰富区文化馆夜校“年轻态”培训、区图书馆24小时服务、钢花影剧院高雅艺术惠民演出、茶艺分馆社会力量参与阵地建设、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普惠措施,为市民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加强保障。
双端闭环打造“全域监管数智大脑”
据悉,“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联合开发建设,以惠民有感为导向,紧扣群众高频需求、资源配置短板和政府监管难点,通过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数字化联动,打造了“15分钟高品质文化圈”和“全域监管数智大脑”,构建“服务端(渝快办)+管理端(渝快政)”双端闭环机制,推动文化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精准聚焦老百姓所想所盼精神文化需求,归集全市1031个镇街1.1万余个村社区的2万余家文化设施,“一站式”呈现“逛场馆、享阅读、学才艺、看电影、观演出、赏民俗、品展览、听讲座、游景区、送服务”等十大服务场景。
据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端上线以来,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势,健全完善文化服务质效监管和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构建起信息“一屏掌控”、服务“一网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管“一览无余”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监管体系,及时感知全行业发展的热点,有效管控化解堵点、风险点,多跨协同广电、新闻出版、人社、教育等10余个部门,形成“资源梳理—智能研判—预警整改—配置优化—经验推广”闭环,扭转行政管理“后知后觉”“慢半拍”的被动局面,实现文化惠民工程系统性重塑,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
服务端以十大服务场景为依托,按照就近服务、快捷享用、热点推荐、活动预告等展示逻辑,构建起老百姓触手可及的文化荟萃空间,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群众。群众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一站式”享有“十大场景”的惠民服务。可以基于定位系统就近选择周边24小时书房、文化夜校、曲艺小剧场、电影院等中小微型场馆体验;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前往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艺术节会等享受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端将于4月正式上线,届时市民可以登录使用。
“大渡口区的试点只是‘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在全市运用的缩影,我们要加强试点经验总结,注重成果转化和全面推广。”市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以数字文化建设为动力,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服务供给精准送达、社会化潜能深度激发、政府监管提质增效等四条路径,推动“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取得实战实效,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重庆辨识度,切实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上游新闻记者易守华/文 甘侠义/图
编辑:王光建责编:秦雨审核:宋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