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7 15:22:00 来源:戏说三国

《红楼梦》里,曹雪芹是宣扬“积德行善”之举的。原文数次提到“积阴骘”,就是在提醒世人,与人为善的善人善举。

而“积阴骘”的说法,一直与王熙凤“纠缠”,就在于凤姐行事,只问利益不积阴骘。

曹雪芹显然在借凤姐行为,来提醒世人“引以为戒”,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关于王熙凤的人生,与积阴骘的关系,还真是要值得注意。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原文中有四次直接提到“阴骘”。

一次是巧姐[留余庆]:“幸娘亲,积得阴功”,就是阴骘。

一次在李纨的[晚韶华]“也要阴骘积儿孙”。

一次在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面对净虚老尼姑的蛊惑,她说:“你是知道我的,最是不怕阴司报应”,也是阴骘。

一次是打醮清虚观,她说张道士说她:“要多积阴骘,迟了要短命”。

看似三次“积阴骘”与凤姐有关,实际四次都与她有关。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留余庆]曲子说起巧姐被刘姥姥收养的故事,明显说了王熙凤“积得阴功”,给了女儿庇护,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王熙凤是积阴骘的。

其实这是片面说法,不正确的。

纵观王熙凤一生,她就只帮了刘姥姥这么一件小事,还是慷他人之慨给了刘姥姥一个机会而已。

当然这也是善念和阴骘。可却只够给女儿巧姐“留余庆”的。

巧姐得救自然是好,但王熙凤最大的心愿却是生儿子,长命百岁,荣华富贵,她却一样也没得到。

反而应了张道士说的“迟了要短命”。

王熙凤的结局就是“短命”,可知她是根本就没有积阴骘。帮助刘姥姥那点事儿,于她自己来说,几乎忽略不计。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王熙凤人生最大的悲剧,是没有儿子。曾经怀孕偏偏流产。流产也罢了,偏偏还患上下红之症,导致无法再怀孕。下红之症也罢了,偏偏治不好演变成血山崩,最终要了她的命。

王熙凤的这段经历,曹雪芹分明就是故意不让她生儿子。

李纨判词中提到“也要阴骘积儿孙”,什么叫“儿孙”?有儿才有孙。

古人经常说一个人断子绝孙,是“作损”导致,就是指不积阴骘。

因为不积德,导致生不出儿子,自然就没有孙子。这里肯定是“重男轻女”说法,并不主要包含女儿的。

那个年代,生十个女儿,没有儿子,都叫“作损”,断子绝孙。这就是时代的“泪痕”和糟粕。即便到如今也影响着世人的观念。

生儿生女都一样,是近些年才越来越被人认可。但王熙凤、甚至曹雪芹是不这么认为的。哪怕《红楼梦》是一本女儿的故事。但也只是宣扬女儿的作用,并不是弘扬男女平等,同等价值。读书人要知道。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想要像李纨那样[晚韶华],起码得积阴骘,剩下儿孙才行。否则就像刘姥姥那样,受到老来穷不说,极有可能还不如刘姥姥没有人养育不说,更可能没有命活到老。

显而易见,曹雪芹在[晚韶华]中所指就是王熙凤这类没有儿子,没命到老,不积阴骘的人,与李纨晚韶华的对此。

李纨再辛苦,他也有儿子,有晚韶华。相比较而言,王熙凤什么也没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就是不积阴骘所致。应了张道士的“诅咒”。

她杀贾瑞,杀尤二姐和腹中孩子,放高利贷背后,是多少人家破人亡的血泪,包揽诉讼更间接致死张金哥和未婚夫……这些“损阴骘”的事与帮刘姥姥的那一回,根本无法低消。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要真正忏悔,可王熙凤却从来不忏悔。

她说“我是不信阴司报应的”,正因不信而无所顾忌,无所不为。等到短命时,后悔已迟了。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而她坏事做尽,杀人子嗣,还想要生儿子、得长命,如何能够!

所以,她才会流产失去儿子被休妻,又因下红之症血崩而死,短命而亡,不就是被“阴司报应”了。

最讽刺的也是她唯一做的那件好事,帮助刘姥姥一回,就给巧姐留下余庆,可知做好事有好报的意义。

只可惜王熙凤悔之晚矣,再也没有悔改机会了。

王熙凤杀贾瑞,尤二姐腹中孩子,就是戕害宗庙血食。脂砚斋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并不冤枉了她。

与凤姐对应的,是李纨呕心沥血教养贾兰成才,在贾府抄家的废墟上重建贾家获得[晚韶华]。

王熙凤会血山崩而死,早有预兆,她帮助刘姥姥时便已埋下“病根”

王熙凤不以贾氏宗族为念,而李纨以贾氏宗族为念。

他们王家女儿,处处都是我们王家如何,胳膊肘往外拐。

不像贾母和李纨这些媳妇,嫁作贾家媳妇,便以贾家为归宿。

另外还有一类则是邢夫人和尤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曹雪芹的“设定”,便凸显出三类“媳妇”的价值。为宗族发展而倾尽心血的,也是积阴骘。

当初王熙凤因李纨守寡,人生跌落低谷,将管家权拿到手中。全然想不到有朝一日她会无子而短命,连活到老的机会也没有。

“不信阴司报应”,当为你我之戒,算不得封建迷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人留一线,古人古语,诚不我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三分钟讲知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姥姥得到的最珍贵礼物来自贾母,100两银子也换不来两件衣服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看似来感恩,却选在秋收后的时节,就说明她还是想来贾府“打抽丰”。秋天尤其是秋收后上门,在古代明眼人都知道是要打抽丰,贾府更是明白。眼看着刘姥姥又来“要钱”,很有
2024-09-28 15:46:00
王熙凤死前经历了什么事,导致巧姐差点出事,多亏刘姥姥及时相救
...时失去父母,以她还不超过八岁的孩子来说就是大劫难。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巧姐还是个婴儿。二进荣国府时,则两岁那样。等到贾家最终抄家,也就再过三年。巧姐最大也才六七岁,肯定不是续
2024-10-06 16:36:00
妙玉讨厌刘姥姥是不怜老惜贫?错,作者没写的原因要复杂高级的多
...高气扬的,人家千金大小姐不比你有地位?尤其是她对待刘姥姥的态度,简直让人想吐。”关于这段评价对与错,其实无需去认真计较和对待。但这段评价非常集中的体现出对妙玉的讨厌,对刘姥姥
2024-09-19 19:34:00
重演《红楼梦》意外的结局:一个女人用十九年,又让贾家东山再起
...家连累,将外甥女拒之门外。正在走投无路时,碰巧撞见刘姥姥闻讯赶来。刘姥姥大义收养巧姐,日后巧姐就嫁给了板儿为妻,男耕女织平静度过余生。巧姐的结局大体如此,不存在什么刘姥姥奔波
2024-10-06 16:37:00
看完李纨王熙凤的结局,才知何谓好媳妇旺三代,作者讽刺如芒在背
...的正反事例。更讽刺的是,王熙凤唯一做了一点好事帮衬刘姥姥,就给女儿巧姐“留余庆”,可见“阴骘”的重要,奈何与她做得坏事比较,于事无补。而贾家选择王熙凤,放弃李纨。实际就与选择
2024-12-04 11:01:00
林黛玉的病根找到了,太虚幻境的群芳髓配方,细想就发觉惊怖之处
...有意思的是贾宝玉爱“想”,却不想有朝一日被香所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喝醉酒跑到怡红院贾宝玉床上一通大睡,一来因醉酒,二来也是宝玉房中太香迷人。等袭人回来闻见刘姥姥的酒嗝臭屁
2024-09-15 14:39:00
王熙凤最终死于血山崩,如此严重的妇科疾病,她是如何患上的?
...成谶,皆因鸳鸯被赋予了非常明确的预告员的角色。她给刘姥姥外孙板儿笔锭如意荷包,预示日后板儿与巧姐姻缘必成。她说平儿和袭人,如今看似有了归宿,日后还不知道如何,隐喻二人竹篮打水
2024-10-08 17:54:00
红楼梦中人上厕所,上到贾元春下到刘姥姥,为何贾母如厕最扎心?
...,大观园群芳仿佛世间谪仙人,美得不食人间烟火一般。刘姥姥来到贾府,惊叹大观园就像画中一样,对贾府的生活更是啧啧赞叹。贾府所处的王公贵族阶层,远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企及,甚至他们
2024-09-20 19:29:00
王熙凤结局早已注定:财产被夺,父母背弃,流干鲜血后悲愤死去
...贾府抄家后,巧姐身边肯定跟着一个得力的人,包括去到刘姥姥家也是如此。从平儿与刘姥姥的“交情”看,平儿留下的可能最大。她最后也确实等来与贾琏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余生。不提。王熙凤
2024-09-15 14: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