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刘荣胜和妈妈种下的“花树”。
2014年3月,刘荣胜和妈妈、外婆在贵州毕节合影留念。
口述 刘荣胜 整理 李美丹
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妈妈》,我编造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聋哑人。20世纪90年代初,她18岁那年,被人贩子从贵州拐卖到河南濮阳。
先是卖给一户人家,那家发现是个聋哑人,不要她了。我妈妈在人生地不熟的濮阳农村流浪,是我爷爷奶奶收留了她。
当时妈妈很想回家,但她不识字,说不清自己是贵州哪里人。这边爷爷奶奶待她也好,就留下来了。
19岁那年,我妈妈和我爸爸结婚了,爷爷奶奶请了亲戚和邻居吃了一顿饭。我爸爸身体健康,老实本分,长得也可以,就是年纪比我妈妈大十多岁。
婚后,他们感情不错。第二年,妈妈生下了我。隔了四年,又生下我妹妹。
从小我学着爷爷、奶奶和爸爸,用手势比划着和妈妈交流。就算一开始看不懂,花点时间也能互相猜出来。上学后就不一样了,人都爱面子,穷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
有一次,语文课上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妈妈》。我编造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妈妈。其实在我和妹妹眼里,我们的妈妈一直很漂亮,高高的个头,大大的眼睛,她爱我们胜过她自己。
感谢老师,没有戳破一个孩子虚荣的谎言。
上初中后,我在镇上住校。妈妈太想她的儿子了,利用赶集的空当来学校看我,给我带来好吃的。她没上过学,不清楚教室里是在上课还是在自习。她一走进来,咿咿呀呀地比划,同学们顿时窃窃私语。
那一刻,我羞得无地自容。
周末回家,我再三关照妈妈,不要再来学校找我了。但她不听我的,冬天在市场里买了衣服,又送到学校。同学们看见,学我妈妈的手势比划,还喊“哑巴来了”。
我满脸通红,拉着妈妈,气哄哄地回家。我们各骑一辆自行车,4公里路,没说一句话。回家后,我把新衣服撕了。
妈妈晚一点回家,爷爷就让我们去路上找,怕她听不见汽车喇叭声
每次妈妈觉得自己给我惹事了,就来哄我。她说不来话,只是摸摸我的头,想逗我开心。
说实话,妈妈烧的菜并不好吃,总是放很多盐,饭也总是烧得太多。她以为这是宠爱我们。我常把剩下来的米饭,喂鸡、喂鸭。
和聋哑妈妈在一起,我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受影响。那时候,爸爸负责家里的开销,农忙时回来,闲暇时出去打工。我的启蒙教育全是爷爷教的。
爷爷是革命军人,1929年出生,参加过解放战争,听说还亲手逮到国民党的一个师长。战斗中,爷爷左腿负了重伤。伤愈后,上级要给他另外安排工作,但爷爷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申请退伍回家。
爷爷有残疾军人证。他常常给我讲述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怎样背着冲锋枪,不怕牺牲地杀敌,俘虏了多少敌人。那时我太小,没能全部记下来,很可惜。
妈妈在田里忙,她如果晚了一点回家,爷爷就让我们去路上找,怕她听不见拖拉机和汽车的喇叭声,出事。
妈妈每次都是满头大汗,脸和脖子晒得红红的,从田里回来。
爸爸打工好几年,攒下一点钱,陪着妈妈去贵州寻亲
妈妈没上过学,只会写“贵州”和“王琴”几个字。“王琴”,就是妈妈的名字。
有了我和妹妹,妈妈还是会半夜里哭醒,咿咿呀呀地喊“妈妈”“爸爸”。但她的“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家里有多少口人,妈妈比划不清楚。
思乡心切的妈妈,总是跟爸爸闹,然后一个人去县城,“找妈妈”。
爸爸心细,会在一张纸上写上村里的电话,让妈妈把纸条带在身边。好几次,县城的警察打电话到村里,让爸爸去接妈妈回来。
妈妈回来,还是跟爸爸闹,脾气变得暴躁。
日子一久,妈妈“找妈妈”成了我们家的日常。邻居们看不下去,帮忙打听。当年被拐到这里的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她生了孩子就跑了。听说那人是贵州毕节的,大家猜测,妈妈的老家可能也在那儿附近。
爸爸打工好几年,攒下一点钱,陪着妈妈去贵州寻亲。他们去过好几次,都是满怀希望地去,两手空空地回来。
一个是聋哑人,一个是庄稼汉,到中国大西南的贵州寻亲,等于大海捞针。
外婆说妈妈的耳朵后面有一颗黑痣,妈妈掀起头发,果真有一颗黑痣
2012年,转机出现了。
那年,我考上了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独自离家上学,我体会到了妈妈身在异乡的孤独,“帮妈妈找到妈妈”的愿望变得强烈。
我在网上搜索丢失聋哑孩子的新闻,添加了不少寻亲的QQ群。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只要坚持,总有办法。
后来,我在贵州毕节的贴吧,发布了“帮聋哑妈妈找妈妈”的帖子。幸运的是,这个帖子被毕节电视台的记者看到了。记者找我核实了情况,写成新闻,上了当地的电视和报纸。
这个新闻在毕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外公的一位邻居看到后,拿着报纸告诉我外婆,我外婆又拿着报纸去找记者。
在记者的牵线下,外公外婆赶到电视台,跟我们视频连线。
我们家没有电脑,妈妈借了邻居家的电脑,跟外公外婆认亲。
妈妈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但外婆有点不放心,要看看妈妈身上的痣。外婆说妈妈的耳朵后面有一颗黑痣,妈妈掀起头发,果真有一颗黑痣。
外婆又说,背上哪里哪里也有。妈妈都一一照做。
终于对上了!一刹那,视频的这边、那边,全是哭声。
亲人的信息确定了,但我们一时半会去不了贵州。我快开学了,再加上路途遥远,需要一笔盘缠。
从那天起,妈妈变得安静了很多。她忙着给外公外婆做鞋,织毛衣,她要补偿这些年对父母亲的亏欠。
外公外婆拍着妈妈的背,长一声,短一声地喊着“小老三”
2013年春节,爸爸妈妈准备了好多东西,还买了两只烧鸡,装了满满两大袋。他们带领我和妹妹,从河南坐大巴,再坐绿皮火车,去贵州认亲。
当我们在车站见到早已等候多时的外公外婆,妈妈扔下包,飞奔过去,搂着她的爸爸妈妈,哭了一个多小时。
外公外婆拍着妈妈的背,长一声,短一声地喊着“小老三”,“小老三,这些年你去哪里了啊,我们找你都快找疯了!”
外公外婆是近亲结婚,四个孩子中有两个是聋哑人。妈妈排行老三,当年是被村里人骗到河南的。
最疼妈妈的是她的奶奶。直到去世,奶奶也没见到心爱的“小老三”回家,是带着满心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
小时候,我很羡慕别人都有外公外婆,节假日去外婆家吃吃喝喝,过年还有压岁钱。这些我和妹妹都没有享受过。
这次,我们一家四口在外婆家开开心心住了半个月。
要告别了,妈妈拉着外婆的手,不肯走。我和妹妹也舍不得妈妈啊,连拉带哄,把妈妈拽回了河南。
2020年春节,我抢到了特价机票,带着妈妈乘坐凌晨2点的航班,去贵州看外婆。
我们高兴坏了,像中了大奖。
到了节目现场,万语千言,她没法吐出一个字。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创业,公司一直起起伏伏。2022年国庆节,我回濮阳农村看望妈妈。
爸爸和妹妹都在外面打工,妈妈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她很想念在贵州的外公外婆。到12月,外公去世,她更伤心了。
2023年,我把工作告一段落,决定带妈妈出去旅游。她为我们,为了这个家,已经操劳了大半辈子。
妈妈最想去的地方,还是贵州毕节七星关的外婆家。那里气候好,冬暖夏凉,我也喜欢。
我开了一辆小车,带着妈妈从河南出发,先到贵州看外婆,再去云南昆明、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在云南香格里拉时,我们接到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栏目组的电话,邀请我和妈妈参加节目录制,来回机票报销。
妈妈可高兴了,又能坐飞机了。她扎了马尾辫,穿了花裙子,化了淡妆。但到了节目现场,万语千言,她没法吐出一个字。
我讲述了妈妈年轻时被拐,我又怎么帮妈妈找到家的故事。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说的,她都懂。她点头,她赞许,她也落泪。
这一年,妈妈刚过50岁。她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这么平常,还有残疾,还能风风光光上电视。她用手语比划着,感谢帮助我们的所有好心人。
当学会“妈妈我爱你”这句话时,妈妈也用手语回复我,“我也爱你”
妈妈的手语,是我教的。2023年3月21日,是我教妈妈开始学手语的日子。
我做老师,妈妈做学生。妈妈没上过聋哑学校,我先从网络上学会手语,再教妈妈。
我们每天学一句手语。妈妈什么也听不见,所以不会发音。我们从她一直想喊又含糊不清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开始。
学会了这几个字的手语,妈妈也学会了“妈妈”的发音,就连外人也能听清楚了,这是她几十年一直努力的成果。
第二天,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手语。
慢慢发展到看见什么,就教什么。水、树、刮风、下雨;苹果、橘子、土豆、黄瓜以及上飞机等等。
在厨房,教厨房的手语;她晾衣服,教晾衣服的手语;看见袜子鞋子,教“袜子、鞋子”。妈妈学得快,我也很有成就感。
5月21日,面对桌子上的五星红旗,我用手语比划出:“中国,我爱你!”妈妈很快学会了,她还会比划:“中国,我爱你!”“中国是我的妈妈!”再画上一颗爱心。
我教妈妈,我们都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母亲。这对妈妈来说稍微有点难度,不过她马上听懂了。妈妈用手语表达:新中国74周岁,母亲78岁。
妹妹结婚后,妈妈有了外孙。已经做外婆的妈妈仍在学习,仍在进步,她的世界正在缓缓打开。
后来,我们一路自驾游,她学会了写:西藏、云南、贵州这几个地名。
当学会“妈妈我爱你”这句话时,妈妈也用手语回复我,“我也爱你。”
从前不愿提起妈妈,带着嫌弃表情的那个少年,此刻与成长的妈妈彻底和解了。
我们相互比心,相互鼓励。
妈妈想有一门技术活,可以自强不息,被社会认可
参加完重庆卫视的节目,我们飞回云南,继续自驾游。每到一处,我们安顿下来,住上一周的时间,走走看看。
我负责买菜、找露营地、搭帐篷,烧饭、洗衣交给妈妈。爱干净的妈妈闲不住,她会帮我洗车,把车擦拭得和新的一样。
妈妈还是个热心肠,喜欢跟人交流。她比划手势,或者用我教的手语,如果别人听不懂,我就给她做翻译。
在云南、西藏,上过电视的妈妈,被人认了出来,还有妇女送来水果。她们用大拇指点赞妈妈,妈妈也勾勾自己的大拇指,表示感谢。
妈妈每天都满心欢喜,有水果和零食,她跟陌生人分享,人家也送咸肉给我们。
在西藏,有一天突然下雨,妈妈看见藏民在收麦子,她赶紧跑过去帮忙。妈妈做事手脚麻利,把麦子扫起来,帮他们撑起袋口,装满了扎牢。妈妈是农民,珍惜粮食。
妈妈有白头发了。我给妈妈染发、洗头,像小时候妈妈帮我洗头发一样。
妈妈会理发,我的头发一直都是妈妈打理的。她想露一手她的绝活,我写了一块“聋哑妈妈理发每位十元”的牌子,还有收款二维码,放在边上。
我不是要妈妈挣钱,是完成她的心愿。妈妈想有一门技术活,可以自强不息,被社会认可。
洗发、剪发,顾客都夸妈妈手艺好,有人付钱时特意输入16.6元、18.8元。有两百多人来为妈妈捧场。
我妈妈还想开理发店呢。
我的心愿就是有一天,我的妈妈能够听到我叫她一声“妈妈”
没有找到外公外婆前,我们不知道妈妈哪天生日。后来知道了,是11月24日。去年这一天,我们在成都,我给妈妈买了生日蛋糕。
今年春节,我们在贵州外婆家过年,住了将近两个月。然后开车回河南看爸爸,一家人团聚。
我在汽车上贴了车贴,车头上是“宝贝回家”公益组织的寻亲信息;车身上是“刘大胜带母自驾游全国”——我叫刘荣胜,在家里是老大,就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刘大胜。
去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地震,我和妈妈刚好在四川成都。从电视上看见消息,妈妈急着要去现场,觉得力所能及帮得上忙。我们开了1000多公里,赶到地震灾区。
妈妈给那里的灾民理发,让我在牌子上写着:“聋哑妈妈免费剪发”“不要怕,我们一起渡难关”。
妈妈每天能给30人左右理发。晚上收工,她会拍拍手臂表示酸痛,但一看到我录下的视频里,有人剪完头发笑了,她也开始笑。
从此,我们一路旅游,一路理发,不再收钱。看见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妈妈说他们不容易,要我送他们手套。有一次剪发两天,送出60多双手套。
今年3月初,我们在毕节外婆家,妈妈还叫我联系镇上的敬老院,她要去给那些老人家理发。
妈妈爱花,也爱树。每到一地,我和妈妈都会去花鸟市场买“花树”,就是“会开花的树”,几十元买来,选个地方栽种。
我们种过玫瑰、杜鹃、桂花、栀子花、瓜子黄杨……在云南曲靖宣威市,我和妈妈在永福塔的对面种下一棵杜鹃花。有个热心的大哥也过来帮忙浇水。
这是我和妈妈种下的第12棵“花树”了。
我们都说,这棵杜鹃花好,有福气,会长势很好,开出美丽的花来。
我给妈妈与新栽的“花树”合影,拍视频。给杜鹃花浇够水后,妈妈去永福塔祈福了,她希望有一天能听见我们的声音。
我打听过,安装人工耳蜗要5万到10万元。我要赚更多的钱,帮妈妈装上,让妈妈能听到这个世界各种奇妙的声音,让她开口说更多她想表达的话。
我在一张卡片上写上心愿,夹在杜鹃花的树枝上。我的心愿就是有一天,我的妈妈能够听到我叫她一声“妈妈”。
我不单单是为自己的妈妈祈福,我也写上了:祝天下所有妈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