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30日  第 07 版)
本报讯(记者 高志民)马铃薯育种打破传统育种两大瓶颈,探索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可将马铃薯育种周期由10-12年缩短至3-5年,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广明2号”白羽肉鸡培育成功打破国外种源垄断;农药残留智能快检技术全球领先……随着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曹永生介绍的一系列耀眼的成果和数据,彰显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工程”)的磅礴力量。
据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农科院院长吴孔明介绍,2013年,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十年来,中国农科院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取得的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
吴孔明表示,全球粮食安全正在面临气候变化、地缘冲突、贸易阻隔等多重挑战。中国部分核心种源、高端装备依赖进口,创新链条中有卡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中国农科院在这十年中破解玉米密植和单产提升的瓶颈问题、破解植物工厂光效低能耗高的国际难题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工程引领下,中国农科院还创制出一批重大产品。“华西牛”、中新白羽肉鸭等突破性国产畜禽品种接连审定,打破国外种源垄断。研制我国第一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G033A”,打破了同类产品的国际垄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