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肥佬茄子
最近,解放军又有了“新玩具”,看得印度人那是酸得不行。
据欧亚时报1月18日报道,最近,央视网曝光了解放军正在使用的一种电子辅助设备,用于加强解放军的综合战斗力。
(央视报道截图)
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呢?这还得从解放军的训练思路上开始讲起。
近年来,解放军不断强调训练和演习中的“实战”性质,力求在最接近实战环境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出具有更强战斗力和环境适应性的士兵。而这种装备,就是为了模拟射击环境中的各种干扰。
据介绍,它可以随机性地发出微弱的、对人体无害的电流,模拟战斗环境下随机出现的各种干扰,如蚊虫的叮咬、被弹壳烫伤或被崩碎的石子刮伤等等,并借此强化解放军士兵在复杂作战环境下维持精确射击姿态的能力。
(解放军使用电击模拟设备)
这种思路并不新潮——多年前美军的“三角洲”部队就将干扰手段加入到了训练程序中,用于磨练士兵的意志力。而解放军也学习了这一先进经验,将噪音等干扰条件加入到了训练中。不过,使用这种电子智能设备进行干扰训练,这在全球范围内也确实算得上先进的,也算是解放军的“首创”了。
(边境上的“强壮”印军)
但印度人看到这个景象,可以说是酸得不行。
印军锡克教步兵团指挥官梅里希对此嗤之以鼻,将其称为“无聊的噱头”、“这种东西根本无法再现战斗场景”。而来自印度海军陆战队的前指挥官巴布上尉也表示,这东西虽然有创新性,但他怀疑这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措施”,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没有帮助。
梅里希还着重强调,印度的士兵比中国士兵更强壮、更能适应高原作战环境,印军并不需要这种装备来辅助训练,也能打赢“未来冲突”云云。
(“强壮”的印度士兵)
这论调和逻辑是不是听着很耳熟?
不久前,解放军在边境一线部队大批量配发了单兵制氧机、满足了解放军官员即时取氧需求,而当消息传到印度时,印军也是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印军的“自然适应”政策比解放军更好、更适合在高原作战。
再往前数,当解放军开始试装单兵外骨骼时,印度人也是避重就轻、大肆鼓吹自己的“后勤运输能力”,然后贬低解放军的外骨骼装备、称之为“笨重、不适合作战”。
(解放军使用单兵外骨骼搬运重物)
不难看出,无论解放军装备了什么“新玩具”,印度人总能用一个流氓逻辑来为自己辩护,那就是“不管解放军装备什么,印度永远一口咬定解放军的东西不如印度的。”
然而事实却并不像印度人想象的那样“美好”。
日前,印陆军司令潘德将军在公开讲话中罕见承认,边境印军确实存在装备落后的问题。他透露,目前边境上的5.5万印军中,老旧装备的占比达到了45%,而先进装备只有12%。他还表示,他希望未来能够让边境印军的“数字化率”达到35%——这和大批列装了单兵信息化模块的解放军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潘德将军发表讲话)
印度人装备落后,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印军为对抗解放军而“穷兵黩武”,在边境部署了远超解放军的部队,这加剧了印军的后勤保障负担,使得印军只能享受有限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印军中存在不少“保守派”,信息化等现代化改革受到了许多中下层军官和士官的抵制和不配合。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印度人永远富有阿Q精神,总是不承认自己和解放军存在的客观实力差距,天天幻想着“阵风枪挑歼-20”、“印军士兵以一敌百”。单凭这一点,别说超越解放军,印军恐怕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进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