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乾隆批阅奏折只写了“埋根首进”是什么意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5 21: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用十万火急来形容战争的紧张程度,一点也不为过。将士在前方一线厮杀,皇帝的指令和决策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个参战人员手中,尤为重要。可是你知道吗?在清朝乾隆年间,有次战事正处胶着状态,军情汇报到皇帝那里,皇帝只批示了“埋根首进”四字,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又不敢问。那“埋根首进”到底什么意思呢?跟小编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乾隆批阅奏折只写了“埋根首进”是什么意思

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富有传奇的一生,都让人津津乐道。他至少占了两个历代皇帝之最,第一,年寿最高,第二,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最长,达到六十三年零四个月。然而,掌控没有监管的最高权力时间久了的人,难免会有点虚荣心、自信心爆棚。这由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即可见一斑。

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这其实是虚荣心作祟的一种体现。那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自诩为“十全老人”呢?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十全武功”,“大小金川之役”是指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期,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此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后清军多次出兵血战,于1776年最终取得大小金川战役的胜利。但史学家却认为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人口仅有数万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平定大小金川之战,打的如此艰难、花费巨大、这与乾隆帝的爱慕虚荣和穷兵黩武不无关系。据说在大小金川之役处于胶着状态时,有一次军机章京赵翼来一份来自前线的奏折,请求皇帝指示下一步战略部署。乾隆看后批了四个字“埋根首进”。赵翼却愣住了,“埋根首进”是啥意思?但又不敢问。最后赵翼想到了知识渊博的纪晓岚,可是纪晓岚居然也搞不明白,他让赵翼去问乾隆皇帝的老师朱轼。

赵翼又跑去找朱轼,都说知子莫若父,灵犀数师徒。朱轼一见这四个字,就知道出自他给乾隆皇帝讲过的《后汉书·马融传》: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的典故这里埋根行首的大意是说,作战时坚守不退,就像是把根埋进土里一样,要动也是前方军队向敌方阵营推进。结合《后汉书·马融传》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乾隆批示的“埋根首进”的意思即为:扎死营,打硬仗,奋勇杀敌,一役成功。

赵翼明白了圣意,赶紧安排将旨意火速传达到前线。可是要知道,赵翼找纪晓岚、再去找朱轼,这中间肯定要花费不少时间,都说兵贵神速,乾隆帝如果直接批示“稳扎稳打,继续进军”不是更简单明了吗?可他偏偏要引用古书古典,让人费心猜测,绝对有读书多,乱显摆的嫌疑。你们说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00: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什么原因使得“地不足千里、人不过数万”的大小金川竟如此难打
清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战被自誉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视为“十全武功”之二,在清朝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之惨烈,耗资之巨大,影响之深远,都远远超出了另外几次战争。连乾隆
2023-02-03 14:00:00
皇帝这一职业领域里边儿,乾隆绝对是权威和专家
平心而论,我不是清粉儿,但我却认为乾隆是古往今来第一职业皇帝,也是古今第一冰冷无情的政治机器。在中国历史上的400多个皇帝里边,乾隆绝对称得上是独一份儿了。爱新觉·弘历作为一个职
2024-10-27 10:20:00
...金川,是嘉绒藏族的生活区。大小金川战争,分别指的是乾隆十二年(1747)二月至乾隆十四年(1749)正月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至乾隆四十年(1775)二月清政府发动的两次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的战争
2023-10-25 17:31:00
乾隆皇帝到底清算了多少雍正朝老臣?
...时,13年批阅奏折字数达1000万字以上的 “殚精竭虑”为乾隆朝时期的 “鼎盛”状态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某位学者所言, “大清江山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
2023-05-02 19:42:00
乾隆为什么对讷亲如此忌讳?
就打仗来说,讷亲确实不在行。乾隆把一个打仗不在行的大臣派去战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讷亲是乾隆身边的宠臣,他权倾朝野,把控着人事任免、财务预算、工程建设等重要的工作,因此给他送礼的
2023-08-08 06:58:00
乾隆皇帝设立的西山锐健营是什么
西山锐健营是乾隆皇帝设立的,建于乾隆十四年,不过这支军队的前身是乾隆十三年所建的梯部队。那么这个云梯部队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屡屡进犯邻邦的举动终于惹怒了乾隆皇帝,
2024-06-26 22:08:00
...别具一格的文风也时常为人津津乐道。在文化修养方面,乾隆虽不敢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比雍正更喜欢附庸风雅。他一生酷爱享乐,游山玩水不在话下,有一件事在他看来最好玩,那就是题字。
2023-08-29 10:16:00
张广泗为什么从不采纳岳钟琪的计划
...都知道,他是清朝的元老级人物啊,辅佐过康熙,雍正,乾隆三皇帝,为大清朝打下了金川等地,三位皇帝都非常的敬重他,但是这个不知好歹的张广泗,岳钟琪老将给他献的妙计他都拒绝,这是为
2022-12-31 17:21:00
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有何事迹
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他很像汉武帝时的卫青,居功却不自傲,位高却不自负,虽备受乾隆恩宠,却从不恃宠而骄,知分寸、懂进退,这就是对傅恒最贴切的评价。看完急报后,乾隆皇帝大惊失色,当即
2024-06-27 21: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
从春秋首霸到稷下争鸣,齐地往事织就斑斓长卷
在齐鲁大地上,齐国的历史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每一个事件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串联起从立国到兴衰的千年风云。自姜太公受封于齐奠定基业
2025-08-22 17:49:00
“石镌风华”太原纯阳宫藏历代墓志精粹展,8月22日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开展。作为山西首个以“墓志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
2025-08-22 20:30:00
首次公开亮相!限时展出!这两件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日前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的青铜器——青铜鍑和青铜锸,8月22日起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限定首展,首次公开亮相
2025-08-22 20:58:00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