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4:20:00 来源:戏说三国

辽东这一地区,汉魏时期就是中国的郡县。自从晋朝分崩离乱之后,我国北方各地出现了很多割据政权,辽东地区也便从此失去,被高丽占据。后来,隋炀帝虽曾多次征讨,但均以失败告终。大唐建立后也欲早日将这一地区收复,怎奈时机不够成熟,只得暂时搁置。

到了大唐贞观十八年,李世民认为唐王朝已经具备了夺回辽东的条件,于是计划“征东”。而且,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自李世民即位以来,扫漠北、平西壤,但从未亲自出征过。此次亲征,不仅表示了他不胜不休的决心,也有为隋朝的“征东”失利挽回面子之意。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一、征东之役的主要过程

出征以前,李世民向曾追随杨广出征辽东的郑元诪征询作战意见。郑元诪说:“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显然,这是郑元诪征战辽东的亲身体会。然而,李世民却认为当时的大唐国力之盛、甲兵之强,都是隋朝所不能比的,自料必胜,根本没有把郑元诪的话放在心上。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进至辽东后,一边派兵攻取辽东城镇;一边分兵阻隔高丽增援辽东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战争之初,唐军先后攻取了盖牟城、卑沙城、辽东城、白岩城,可谓势如破竹。六月二十日,唐军到达安市城,高丽出动十五万大军救安市。六月二十三日后,辽东大部被唐军攻克,只有安市城还在顽强据守。

七月五日,当唐军围攻安市城时,安市人登城辱骂李世民。李世民闻听大怒,决定:安市城破之日,将所有民众尽数坑杀。安市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反而豁出去,拼死守城。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李世民见安市一时间难以攻取,就问计诸将。李道宗、高延寿均认为应派兵远袭平壤,以断高丽军队的后路,然后予以夹击。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李世民欲采用此计,可是长孙无忌却说:“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缴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我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随之,李世民听取了长孙无忌的意见,继续围攻安市,但仍无法攻取。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东北地区无霜期短,十月前后草木已经枯黄,河水已经结冰,加之粮草耗尽,军队难以久留。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于9月18日下令放弃安市城,班师回国。这样,李世民亲征的辽东之役草草收场。

回国后,李世民曾惭愧地对李靖说:“吾以天下之众,困于小夷,奈何。”李道宗听闻后,坦率地对李世民说,当时若采用自己与高延寿的“远袭平壤之策”,一定不会有此结果。李世民听后怅然,追悔莫及。

二、征东之役功失利的主要原因。

其一,李世民对辽东战场的形势不明,没有做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忽视郑元诪的经验之谈,低估了高丽的军事力量,未能做到知己知彼。

其二,自恃强大,犯了“骄兵”大忌。

其三,围攻安市成,以硬碰硬,缺乏变通,不够灵活。

其四,他临阵拟定的军事策略,虽然为辽东战役的局部胜利起了军事指导作用,但是在重大决策上却狐疑不决,没有以前那种“死则死耳”的魄力,以致贻误战机,不能“出奇致胜”。

三、征东之役的不良影响和积极意义。

1、不良影响:

当时有很多人反对李世民的征伐辽东之举,认为征伐辽东耗财费力。譬如,有的朝臣就认为李世民此举是“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房玄龄、魏徵等名臣,也都认为不应该。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雄心壮志与挫折之痛

辽东之役中唐军死伤甚多,国家财力损耗极大。这不但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影响了国内政局的稳定,而且引发了西北个别少数民族的再次背叛。

2、积极意义:

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攻取辽东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封建统治者来说,夺取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地域,是无可非议的。因此说,征东战争是为夺回本国固有领土的主权而发动的正义之战。

为此,国内百姓对征东战争引发的军兵伤亡的情况也表示了特有的宽容和谅解。回国后,李世民“诏辽东战亡士卒骸骨并集柳城东南,命有司设太牢,上自作文以祭之”。在祭礼上,李世民表达了对死亡将士的哀悼和对战争失利的痛悔。阵亡将士的父母闻知后深受感动,说:“我儿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是对国土统一的责任感促使李世民发动了征东之战。他雄心勃勃,想收复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值得赞许。况且,当时的高丽野心极大,已成为足以威胁唐王朝的势力。从这一方面来说,征东也是势在必行。

另外,李世民的征东之战虽无功而返,但他此后所采取的系列骚扰战术和军事准备,都为唐高宗李治成功平定辽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果宋太祖赵匡胤活到75岁,能把宋朝经营成比肩汉唐的朝代吗?
...次,从皇帝个人的志向来说,赵匡胤似乎不具备汉武帝、唐太宗那种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在京城搞了一个“封桩库”,然后把灭掉的那些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财宝封存
2023-10-16 17:26:00
唐太宗李世民的多面人格魅力和历史功过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出生于隋朝开皇十七年(598年),是李渊的次子,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
2023-04-14 06:31:00
历史上吊打北方蛮族的四位帝王
...中也有一些帝王吊打北方蛮族,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千古之帝-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国,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屡屡犯境。对于雄心勃勃的铁血人物秦始皇来说,这
2023-10-26 22:16:00
隋炀帝和唐太宗为何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
你知道吗?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他们是实在亲戚,杨广和李渊是表兄弟,唐太宗是杨广的表侄子。杨广的老妈就是大名鼎鼎的醋坛子独孤伽罗,她有一个好姐妹,嫁给了李渊的老爸。所以说隋炀
2024-06-08 22:09:00
...但是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真的是罪过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唐太宗也选择了远征高句丽?如果隋炀帝的行为存在争议,那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明君形象,也不该犯隋炀帝犯过的错误吧?其实,不管是隋炀
2024-05-29 18:26:00
...年的和平,高句丽向唐朝称臣纳贡,唐朝册封高句丽王。唐太宗贞观五年,唐灭东,突厥,不久,高句丽遣使称臣,同时献上封域图,贞观六年,唐太宗派人到高句丽收埋隋朝阵亡士兵遗骸,并毁坏
2024-07-17 16:38:00
李世民征辽东时有多猛?3万人横扫15万
...盖苏文派高延寿、高惠真两人带十五万军队来救安市城。唐太宗去掉守城的两万人,手里能用的满打满算还有三万。三万对十五万,优势不在我啊。可就是这样的劣势,朝中大将竟然纷纷请战,说自
2023-05-22 07:36:00
李世民作了皇帝后,秦琼与尉迟敬德干嘛去了
在封建史家的精心PS之下,后人眼中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从谏如流、任人惟贤,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以归类为一代明君。 透过表相看实质,这样的评价显然经不起推敲。从登基前后对待心腹旧
2023-10-09 15:07:00
武则天临死前说出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美丽聪慧,召入宫中,赐号“武媚”,是为唐太宗才人。武则天进宫时年,母亲杨氏不愿意女儿离开,武则天劝说道,“见天子庸知非
2023-04-25 13: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