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21:57:00 来源:戏说三国

睡觉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美美的睡上一觉,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

俗话说“生活不易,三分靠治愈,七分靠自愈”,睡觉就是身体最好的自愈方式之一。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说到睡觉这个话题,就会想起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在诸多古装剧以及古代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古人睡觉时枕着瓷枕的场景。

相信不少人心中都会和我一样产生疑问:睡在这样硬邦邦的瓷枕上,难道他们不难受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看看古人选择使用瓷枕的诸多缘由和好处。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方便女性。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古代瓷枕的历史溯源

中国人使用硬枕睡觉的历史很悠久,在瓷业发达之后,瓷枕就开始大量出现了。

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瓷枕创烧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朝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最为鼎盛。

明清时期随着更为柔软舒适的布枕、棉枕的兴起,瓷枕才渐渐减少使用,却一直没有消失。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地方仍有制作瓷枕。

自从瓷枕出现后,因为它有着诸多便利以及好处,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古人选择使用硬枕的原因与好处

1.消暑散热,提升睡眠质量

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炎热的夏日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煎熬。而瓷枕的出现,为古人解决了不少夏日睡眠的烦恼。

瓷器具有光滑冰凉的特点,在炎热的夏季,皮肤和瓷枕接触,自然可以感受到丝丝凉意,是消暑散热的神器之一。

而且如果你觉得效果不是很好,有些瓷枕内部还可以注凉水,让它持续保持凉意,让人能够在夏日提升睡眠质量,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北宋诗人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写道:"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就算选用那种不注水的瓷枕,它的透气性也比较好,并且不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对于皮肤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2.保持正确的睡姿与仪态

古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仪态,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卧有卧相。

在睡觉的姿势上,古人认为右卧、罗汉卧那般“卧似一棵松”,才是正确的姿势”。

这种睡姿在中医理论中也有一定的依据,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瓷枕相对较高的高度,脑袋睡上去也不会软趴趴,右卧起来正好可以抵消肩膀的高度,对脊椎有好处。

使用瓷枕睡觉,有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和习惯,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还对身体健康有益。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3.彰显身份和品味

在古代瓷枕这种生活用品,还可以是一种艺术品和身份的象征。

因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设计出不同形状,不同色彩图案的瓷枕。

每一件瓷枕上面也可以大做文章。

有钱人可以使用高档材质、工艺精湛,纹饰精美的枕头,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文化人则可以用诗词歌赋等来设计图案。

一件精美的瓷枕,不仅可以为卧室增添一份艺术气息,还可以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根据出土文物我们可以得知,瓷枕上面的装饰图案那是极为的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花鸟、诗词等。

例如,著名金代文物“河津窑白地黑花开光诗文八方枕”,枕面便书写"报信教人接,牵牛与我骑。今朝无一事,睡至日高时"的诗。

这件瓷枕书法流畅,诗文优美,是一件生活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珍品。

这使得瓷枕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彰显身份和品味。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4.保持发型的完整和美观

古人对于发型发式十分重视,尤其是女子的发式更是丰富多样,极为繁复。

以唐代女子发髻样式为例,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等这些发髻发型多高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梳理盘绕,还得加上使用发油、发蜡等加以固定,再搭配各类发饰,才能呈现精美的效果。

如果睡在软枕上,精心梳理的发型必然会变得凌乱不堪,甚至需要重新梳理,这对于古代女子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困扰。

而瓷枕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女子使用瓷枕睡觉时,瓷枕表面较为光滑,不易勾缠头发,减少了头发与枕头的接触和摩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发型的完整,保持发型的美观。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醒来后无需花费过多时间重新梳妆,就能以整齐的发型示人,为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好处之外,瓷枕还根据不同造型和装饰还具有镇宅、辟邪、祈福、求子等诸多功能。

因为古代瓷枕的大量使用以及其材质易于保存,所以我们能够很好的从出土的文物中见到古代瓷枕多种多样的造型样貌。

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如意头形、银锭形、腰圆形、仕女、婴戏以及各种动物形等。

古代睡觉喜欢用瓷枕,难道不难受吗?其实是为了方便女人

像孩儿形枕头,其实就希望能够多子多福;纹虎形枕头就寄托了虎枕安神辟梦的愿望……

总之,那看起来硬邦邦的瓷枕,对于古人来说,却有着诸多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所以才这般流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5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古代女子为何不能修头发
...的谚语“剃光头,摘热的头”。那时候剃刀是男人,不是女人;刮胡子的客人都是男客人,没有女客人;女人永远不会去那里修头发。在影视剧中,清代男子虽然有辫子,但他们留着“阴阳头”,只
2023-05-19 17:38:00
...更倾向于使用瓷枕这种硬质枕头。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古人会偏爱这种看似不舒服的枕头呢?枕头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但直到唐代,枕头才得到了广泛普及。据史料记载,枕头的
2024-05-06 16:59:00
五十岁以后的女人,要关注哪些事
有一句话,说女人的五十岁,就是一个美人。五十多岁,正是女性最美丽的时候,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说明这个女性有着非常好的身材和青春靓丽的面容。1、牙齿牙齿平整,不会对食物产生任
2023-07-20 13:43:00
古人是如何解决秃头的困扰的
...性还是女性,头发在心理上的重要性,其实都还是远低于古人的,至少现在不会有人从出生开始就不剪头发吧?有时候想要改善一下自己的发型,洗剪吹一条龙也不是没有,但是古代人就不会这个样
2023-05-02 10:48:00
女人睡觉时,要扎发还是散发
睡觉是我们这一辈子无比重要的事情,毕竟每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睡眠状态。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由很多方面共同努力的,像小编这样长发女生睡觉时头发就是头等大事,除了怕压到头发
2023-09-01 22:46:00
女人经常裸睡,是好是坏?一文分析下
...够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条件下,也能够睡一个好觉。女人经常裸睡,是好是坏?为了健康,别再不好意思查看裸睡能够有效地改变睡眠质量朋友们也都知道在一般的情况下,裸睡能够使身体感受
2023-04-16 20:49:00
45岁的女人能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吗?需要注意哪些?有啥好处?
想象一下,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中药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从满是药材的木柜中拿出一小盒精致的六味地黄丸,这不仅仅是一种药物,而是千年传承下来的一份养生秘
2024-03-11 10:19:00
女神唐嫣的穿衣搭配技巧,你get了吗
...观察过整体的穿衣搭配才知道,原来会打扮和不会打扮的女人,不用看她到底是如何选择单品的,又是如何进行组合的,重点在配色上,会打扮的女人在选择色彩和配色方案上非常有一手,能够轻松
2024-05-22 00:29:00
女人每天睡前“靠墙抬腿”,能收获哪5个好处
...好处。那么,女性睡觉前靠墙抬腿可以收获哪些好处呢?女人睡觉前靠墙抬腿,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平时生活中,女性在睡觉之前可以靠墙抬腿,经常做这动作,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因为人在睡
2023-09-04 2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