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他是建文帝的重臣,也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可是说实在的,如果他早死,朱棣还夺不了建文帝的江山,为什么小编会这么说呢,小编还真是有理由的。不卖关子,这个人叫黄子澄,明初的官员,官至翰林学士。
朱元璋
这个人比较悲催,明洪武十七年,考中乡试第二名,第二年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第一名,这时候呢,朱元璋就问他是哪年生人?可他结结巴巴说不上来,朱元璋说,这样的还能当状元啊,得,直接给他撸成了探花。朱元璋觉得他还是有才学的,就让他去东宫伴读,和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打得火热,那时候他就与朱允炆讨论削藩之策,俩人谈的热火朝天,朱允炆呢对他是相当的尊敬,每次见到他,都称他黄先生。
后来建文帝登基,提升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参与国政,当然最重要的事就是削藩,显然他跟人明朝开国的将帅那是没法比,那眼光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建议建文帝先从实力较弱的藩王开始削起,轮到朱棣了,他先让建文帝调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带调动军队以监视燕王。这本来没毛病,后来呢,朱元璋的忌日到了,朱棣可愁死了,不去吧不符合礼法,去了吧,怕被人家直接扣住,没办法,只得让自己的仨儿子代替自己去,而他自己装病。然后就有大臣建议把朱棣这仨小子给扣住,可这个黄子澄说了: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建文帝还是比较信任他的这位黄先生的,就把这哥仨给放了,结果咱们都知道了,这哥仨在燕王起事的时候起了关键的作用,假如当时扣住这仨,那么朱棣绝对不会如此轻易的拿下建文帝的江山。
这位黄先生还有一个神来之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建文帝本来是让老将军耿炳文去平叛,可这个黄子澄坚决的建议建文帝把他换掉,而让李景隆上,结果建文帝又一次听从了他的建议,力排众议,让李景隆率军前往,结果众所周知,李景隆是连战连败,再后来朱棣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开始了秋后算账。这个黄子澄当然难逃朱棣的惩罚,朱棣亲自审问他,他还是很硬气,对朱棣是严词申饬,可现在可是朱棣说了算,把他给肢解了,还是不解恨,就诛灭其九族,他的女性家属有的就被送到官方的妓院,受尽凌辱,苏州知府姚善觉得黄子澄为人忠义,家庭遭遇悲惨,就冒着杀头的危险,给他的几个儿子改名换姓,保住了黄家的一点血脉。
不过,综合来说,黄子澄的谋略还是差了一些,可更关键的是建文帝对他还是言听计从,这就造成了悲催的局面,如果黄子澄能够早死,那么建文帝就有可能采纳老臣的建议,那么朱棣造反的成功几率就大大降低,当然了,这是小编的一家之言,历史向来由后人评说,大家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不过秉承文明社会的美德,不喜勿要喷是最低标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