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分析|美联储非常规激进加息将告一段落,明年会降息吗?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15 12:05: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来源:澎湃新闻

分析|美联储非常规激进加息将告一段落,明年会降息吗?

美联储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3时,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3.75%-4%上调50个基点至4.25%-4.5%,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缓加息速度。美联储称,预计继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7次,累计加息幅度达425个基点。此前6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11月,分别加息25、50、75、75、75、75个基点,75个基点也是美联储1994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年内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加息速度为近40年来最快。

加息落地后,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42%,纳指跌0.76%,标普500指数跌0.61%。美元指数有所下跌,现报103.66。

加息50个基点符合预期

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曹誉波对澎湃新闻表示,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且在美国11月CPI数据超预期回落后基本“板上钉钉”。

“CPI仍处于高位,治理通胀的任务远未完成,故加息仍将持续。但本年3月以来的加息已经见效,通胀于6月见顶,CPI稳定进入下降通道,故之前每次75个基点的非常规激进加息幅度可逐渐回归常规加息幅度,即每次25个基点。12月是节奏调整的平滑过渡时点,故为50个基点。”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对澎湃新闻表示。

物价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数据显示的物价压力下降还不足以让美联储改变其通胀前景。10月和11月的通胀数据显示物价上涨速度有了“可喜的下降”,但还需要“有更多证据”才能让人们相信通胀正处于持续下行的道路上。

鲍威尔还表示,虽然许多投资者认为通胀已经见顶并将在2023年下降,但美联储仍持谨慎态度,议息会议的与会者继续认为通胀风险偏上行。

胡捷表示,美联储再次向市场表达了坚定抑制通胀的决心,并表示CPI虽然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但远未达到理想目标。与此同时,美联储再次肯定了加息计划对于控制通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增强市场对于美联储的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晋斌也对澎湃新闻表示,此次加息50个基点,普遍符合市场预期,因为美国近期的通胀数据有明显的下降,而且环比增幅放缓。

加息放缓意味着什么?

12月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11月CPI同比增长7.1%,低于10月为7.7%,增速超预期下行,连续5个月回落,为2021年12月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同时,美国11月核心CPI同比增长6%,连续两个月超预期放缓,前值为6.3%。

曹誉波表示,放缓加息除了通胀增速的下行因素外,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恶化也是加息放缓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下,劳动力市场表现至关重要。但放缓加息并不意味着停止加息,金融条件的收紧仍在继续,且在抗击通胀的目标下,美联储预计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水平。金融条件的恶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都将带来较大的压力,不过美国整体经济数据仍保持韧性,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能够避免深度和长期的衰退或硬着陆。

具体看美国经济前景,相较于9月,12月美联储发布的预测并未进一步下调今年美国经济增速,而是小幅上调至0.5%(9月预测值0.2%)。同时,预测进一步下调了2023年的增速至0.5%(9月预测值1.2%),2024年为1.6%(9月预测值1.7%)。

对2023年的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12月的点阵图显示,除2人外,其他17名美联储官员均预测利率会升至5%之上,高于美联储9月份点阵图暗指的4.6%利率中值预测。其中,10人预测明年利率将升至5%-5.25%,5人预测升至5.25%-5.5%,2人预测升至5.5%-5.75%。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加息重点不是速度而是利率峰值,以及后续要保持多长时间的限制水平。

中泰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多位联储官员此前同时发声表示,加息幅度可以适度放缓,但终端利率需要提高,且维持时间或更久。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将开启紧缩退坡的进程,未来加息幅度将逐步收窄,但限制性利率持续的时间或更长,应警惕高利率持续时长超预期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连续强加息对全球经济有何影响

曹誉波表示,本轮加息给全球经济最大的影响就是美元流动性的收紧。自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以来,美元指数最高上涨了约10.5%,全球主要非美货币都承压下跌。虽然很多跟随美联储加息,但从结果看,单纯的跟随加息只能对冲贬值压力,无法改变全球美元流动性的紧缩,因此不能逆转贬值趋势。日本甚至不惜动用了超大规模储备资产干预汇率,而韩国、日本等国家更是较早开放国门迎接境外旅客,通过吸引外国游客引导美元回流。

曹誉波还表示,历史经验表明,过去12次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有9次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但本次美联储紧缩周期,美国本国受到的影响相对偏小,一方面在于美国经济本身具备韧性,另一方面在于美国是重要的资源产出国和出口国,本轮商品价格上涨对美国的影响要弱于严重依赖外需的欧洲及其他小国开放经济体。这也给了美联储坚定收紧货币政策抗击通胀的底气。

“目前金融市场资产承压,汇率会有所波动。总体看,现在最困难的时期是否过去了,还有待观察。因为如果较高的利率维持在高位持续较长时间的话,一些脆弱性比较强的经济体问题,在持续承压下可能会暴露出来。”王晋斌说道。

未来美联储政策会怎么走?

展望未来,胡捷表示,维持明年前三次会议将持续加息的预测,每次25个基点,具体节奏和强度将视未来CPI数据微调。该加息节奏的目标为:让CPI在年底达成同比2%-3%的增幅。同时,预计今年年底前CPI同比增幅降至6%-7%。

王晋斌表示,目前美国CPI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但是同比增速仍在7%以上,处于高位;如此高通胀,实则不会使美联储立刻停止控通胀的步伐。如果美联储能够对通胀采取相对较高的容忍度,未来加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减缓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

回顾历次衰退时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通胀低于6%时,停止加息时间往往早于衰退;通胀高于6%时,停止加息时间基本同步于衰退。一旦发生衰退,美联储都会降息,最多滞后两个月。

熊园还表示,当PMI开始触底反弹时,降息通常会阶段性暂停,之后是否会继续降息取决于经济和通胀走势。衰退发生后的一年内,美联储通常会将利率下调至衰退前的一半左右或更低水平。

“基于这些历史规律,再结合对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胀的判断,预计美联储剩余加息路径很难再明显超预期,但降息节奏可能会超预期,预计美联储可能从2023年中期就开始降息,并且2023年底前降息幅度可能达到100个基点。”熊园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5 13:24:4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联储“鸽声”令华尔街振奋
...街政策将出现重大转向,“数十年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将告一段落”,“美联储不再视通货膨胀为头号敌人。”这是2022年1月18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外拍摄的华尔街路牌。新华社发(郭
2023-12-14 23:40:00
滞胀要来了?美联储历史学家警告美国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议上,该央行批准再一次加息后,暗示本轮加息可能暂时告一段落。但理查德森认为,美联储暂停(加息)的时间越长,问题就会持续的越久,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来看,通胀仍然远高于
2023-05-09 10:12:00
...华社东京3月14日电(国际观察)激进加息冲击金融体系 美联储未来操作或受牵制新华社记者刘春燕硅谷银行紧急关闭震惊世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日本媒体和专家指出,在业界口碑良好
2023-03-14 17:46:00
...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言人22日表示,美联储系统将在今年底前裁员约300人,这是该机构13年来首次裁员。据报道,近年来,随着美联储在经济和监管议程中的影响力不断
2023-09-24 11:34:00
美联储10次激进加息遭舆论批评:美国民众成加息炮灰
...5%至5.25%之间。利率升至2007年年底以来最高水平。这也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10次加息
2023-05-05 09:49:00
连续十次!美联储激进加息,冲击全球|世界观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5月9日电(张乃月甘甜)日前,美联储官员批准加息25个基点至16年高位,这一决定标志着该央行一年多以来,第十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贷款利率飙升
2023-05-10 17:27:00
预测美联储停止QT,华尔街大行一个比一个激进
美联储最近发出放缓缩表步伐的信号,这使华尔街急切想确定,这场量化紧缩(QT)何时能落幕。上周四公布的纽约联储对国债交易商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去年12月,大投行一直预计美联储将在2
2024-01-09 17:00:00
上半年巨亏4000多亿元,美联储将裁员数百人!月均破产50多家,美国企业破产潮来了?
...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言人22日表示,美联储系统将在今年底前裁员约300人,这是该机构13年来首次裁员。同时,美联储财报显示,上半年美联储亏损超过573亿美元(
2023-09-25 14:00:00
美联储加息幅度缩小,美股大跌
...或货币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也会随之降低。2022年即将告一段落,2022年称得上美联储的加息年份,年内七次加息引发了美股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的剧烈波动。接下来,我们需要观察美联储
2022-12-17 00:1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