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初秋西泠 诗意之旅 探寻西泠印社的雅韵秘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1 07:25: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孤山,西湖之明珠,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心灵的栖息地。他们于此挥毫泼墨,寄情于山水之间,不仅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更为孤山增添了无尽的历史韵味与自然灵秀。而位于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更是以那精巧别致的园林布局,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全景画卷。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西泠先贤们创社立业的艰辛与执着:丁仁捐出自家孤山数峰阁以西的土地;盛宣怀捐赠自己位于蒋果敏公祠旁的地基;李辅耀捐赠小盘谷一地;吴隐将遁庵的土地及房屋归属印社,吴家子孙仅可借以祭拜先祖;吴善庆(吴隐侄孙)捐建鉴亭、观乐楼、还朴精庐,而“永不私所有”……漫步于印社,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观乐楼、华严经塔等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曲径环绕,处处皆景,让人不经意间沉醉于山水人文的交融之中。

随着夏去秋来,西泠印社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近日,一场诗意满溢的“西泠研学”园林摄影活动在西泠印社开展。学员们手持手机镜头,化身为捕捉美好的使者,穿梭于园林之间,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感受,记录下这座文化地标在秋日阳光下的古朴与静谧。在他们的镜头下,西泠印社的每一处景致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情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由圆洞门缓缓步入西泠印社,一座颇具古韵的庭院悠然铺展,草木间藏着岁月的秘密,一花一叶皆是过往故事的细腻笔触。在秋阳的照耀下,这里更添几分神秘与魅力,引人前去一探究竟。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西泠印社石坊巍然耸立,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牌坊上的石刻斑驳,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学员们不禁在此驻足凝视、合影留念。这座石牌坊名为前山石坊,1923年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而建,额枋上书“西泠印社”四字,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石坊右下方崖壁上有一楷书摩崖石刻“渐入佳境”。穿过牌坊后回头望,秋日的阳光正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拥抱屋檐、石板与古树,光影斑驳、岁月静好,园林更显生机与温情。

继续向上攀登,每一步似乎都踏在文化历史之脉络上。草亭悠然立于山间,四周被翠绿环绕,仿佛是特意为游人准备的一处休憩之所。亭中或许曾有过文人墨客的雅集,吟诗作对,谈笑风生,那些才华横溢的故事,如今虽已随风远去,但那份超脱与闲适,仍能在亭间流转,引人遐想。

再往前,便是仰贤亭,其名寓意着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位于西泠印社后院山腰上、山川雨露图书室东侧圆洞门内,仰贤亭白墙黛瓦、古朴雅致,亭内还展示了丁敬、郑板桥、赵之谦等印人的石刻画像和题赞;门楣匾额上则有赵朴初、王个簃、沙孟海的手书真迹。

拾级而上来到孤山山顶平台,中央耸立着一座细高的石塔,这是西泠印社建筑的制高点,也是标志性建筑——华严经塔。此塔建于1924年,为八角十一层,底层刻有 “金刚经”“华严经”以及由弘一法师所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

华严经塔的对面,绿树掩映中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四照阁,现在是游人游孤山的歇脚点,风景秀丽宜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杭州的美好景色。

在四照阁东侧平台登临远眺,才是真正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便是“湖山最胜”观景留影最佳之地。学员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诗情画意。四照阁西侧则有座剔藓亭。该亭1915年迁建于此,“剔藓”一词出自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剜苔剔藓露节角”之句,意为苔藓剔除干净,才能看清古碑上的文字,形象地描述了西泠印社社员研究古代文字、汲取天地精华之意。

过剔藓亭往西走,可见浙派篆刻始祖丁敬塑像和汉三老石室。石室内保存着一块古老的汉文碑刻——“三老讳字忌日碑”。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刻于东汉建武年间、有1900多年历史。而“三老碑”是如何辗转来到西泠印社的,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清咸丰二年(1852年),“三老碑”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被誉为“浙江第一石”。此碑先为余姚周世熊所得,后归丹徒陈渭亭所有。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买并运往国外,陈氏意已应允。国宝面临外流的消息传来,吴昌硕等人焦急奔走,发起募赎石碑的活动。西泠印社发布募捐公启,呼吁社内外人士积极捐助,吴昌硕等人还捐献书画印谱举行义卖。最后集60余人之力,以8000银圆重价赎回。1922年秋,三老碑入藏西泠印社成为镇社之宝,这是一次凝聚社会力量护宝的典范事例,也是西泠精神的写照。

汉三老石室北侧是一栋二层小楼“观乐楼”。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于1927年曾寓居此楼。1957年,此楼辟为 “吴昌硕纪念馆”。如今的观乐楼内,迎面可以看到一尊吴昌硕先生半身铜像,基座正面书有“吴昌硕先生像”,背景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墨梅图。

从吴昌硕纪念馆出来可沿西侧的石阶下山,在山腰处有遁庵和还朴精庐两所屋宇。还朴精庐位于西侧,建于1919年,为眺望西湖、苏堤、西泠桥的绝佳处;遁庵坐北朝南,建于1915年,原为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吴隐为祭祀其祖先而建。遁庵庵堂柱上有一隶书六言联,为张祖翼所书:“既遁世而无闷,发潜德之幽光。”下山途经鉴亭,这里保存着吴隐撰文、吴昌硕题书的一副对联:“揽景鉴湖同鸥鹭尽堪寻旧侣,成仁泰山重松筠犹自仰清风。”

西湖有山,名为孤山。山中有社,名为西泠。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的壮丽,更有摩崖题刻的细腻与精致。秋风掠过树梢,带来的凉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秋的气息。站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在耳边轻轻响起,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坚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瓦的传统中式院墙悄然隐匿其中,这里便是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院墙东边,一座月洞门静静敞开,两扇红漆木门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门洞的上方,一块黑字黑框青底的石刻匾额格外醒目,“西
2025-02-09 07:26:00
...到了浓厚的西泠年味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特别邀请了韩天衡、朱关田、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孙慰祖、沈浩、余正、江吟、童亚辉等10位艺术名家,他们精心创作了春
2024-01-07 07:15:00
...。来自教育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组、南京师范大学、西泠印社、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美术报》、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等的领导和嘉宾,以及全省各地剪纸传承教学基地的老师们参加了
2023-11-23 07:05:00
...日报讯 春色如诗,竹海烟波隐翠微。伴着和煦的春风,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将于4月18日至20日在湖州安吉隆重举行。春季雅集是西泠印社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旨在承继金石文化,弘扬
2025-03-30 07:29:00
...为深远的意义。大赛以印石为媒,镌刻城市文脉,续写着西泠印社在新时代的文化传奇,为探索博物馆未来发展路径贡献杭州答案。金石为信 镌刻城市记忆本次篆刻大赛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西泠
2025-05-18 07:03:00
...腋成裘。延续了百余年的“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精神在西泠印社汇聚成一股股捐赠的热流,让社藏日益丰厚完善。其中,江苏社员何连海捐赠659枚域外印章的举动,无疑是这一精神在新时代最
2025-02-23 07:23:00
近日,西泠印社2023年秋季拍卖会圆满落槌,总成交额8.03亿元,总成交率83.5%。本场西泠秋拍,继续以学术气质,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气,共推出全门类4100余件奇珍拍品。西泠拍
2023-12-30 07:28:00
...蒸腾,书画家们在画卷优雅挥洒中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西泠印社藏画中,或见山水氤氲如浸薄雾,或有荷风穿叶携来暗香;竹荫下的纳凉闲聚、流泉边的物我相融,皆是艺术家捕捉的夏日意趣。这
2025-07-20 06:44:00
西泠·武林美术馆正式启用
...日报讯 繁华武林,缘结西泠。9月29日,由拱墅区建设、西泠印社集团负责运营的西泠·武林美术馆精彩亮相。西泠·武林美术馆位于拱墅区东新街道新天地商圈,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2024-09-29 0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