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初秋西泠 诗意之旅 探寻西泠印社的雅韵秘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1 07:25: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孤山,西湖之明珠,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心灵的栖息地。他们于此挥毫泼墨,寄情于山水之间,不仅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更为孤山增添了无尽的历史韵味与自然灵秀。而位于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更是以那精巧别致的园林布局,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全景画卷。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西泠先贤们创社立业的艰辛与执着:丁仁捐出自家孤山数峰阁以西的土地;盛宣怀捐赠自己位于蒋果敏公祠旁的地基;李辅耀捐赠小盘谷一地;吴隐将遁庵的土地及房屋归属印社,吴家子孙仅可借以祭拜先祖;吴善庆(吴隐侄孙)捐建鉴亭、观乐楼、还朴精庐,而“永不私所有”……漫步于印社,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观乐楼、华严经塔等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曲径环绕,处处皆景,让人不经意间沉醉于山水人文的交融之中。

随着夏去秋来,西泠印社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近日,一场诗意满溢的“西泠研学”园林摄影活动在西泠印社开展。学员们手持手机镜头,化身为捕捉美好的使者,穿梭于园林之间,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感受,记录下这座文化地标在秋日阳光下的古朴与静谧。在他们的镜头下,西泠印社的每一处景致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情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由圆洞门缓缓步入西泠印社,一座颇具古韵的庭院悠然铺展,草木间藏着岁月的秘密,一花一叶皆是过往故事的细腻笔触。在秋阳的照耀下,这里更添几分神秘与魅力,引人前去一探究竟。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西泠印社石坊巍然耸立,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牌坊上的石刻斑驳,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学员们不禁在此驻足凝视、合影留念。这座石牌坊名为前山石坊,1923年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而建,额枋上书“西泠印社”四字,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石坊右下方崖壁上有一楷书摩崖石刻“渐入佳境”。穿过牌坊后回头望,秋日的阳光正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拥抱屋檐、石板与古树,光影斑驳、岁月静好,园林更显生机与温情。

继续向上攀登,每一步似乎都踏在文化历史之脉络上。草亭悠然立于山间,四周被翠绿环绕,仿佛是特意为游人准备的一处休憩之所。亭中或许曾有过文人墨客的雅集,吟诗作对,谈笑风生,那些才华横溢的故事,如今虽已随风远去,但那份超脱与闲适,仍能在亭间流转,引人遐想。

再往前,便是仰贤亭,其名寓意着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位于西泠印社后院山腰上、山川雨露图书室东侧圆洞门内,仰贤亭白墙黛瓦、古朴雅致,亭内还展示了丁敬、郑板桥、赵之谦等印人的石刻画像和题赞;门楣匾额上则有赵朴初、王个簃、沙孟海的手书真迹。

拾级而上来到孤山山顶平台,中央耸立着一座细高的石塔,这是西泠印社建筑的制高点,也是标志性建筑——华严经塔。此塔建于1924年,为八角十一层,底层刻有 “金刚经”“华严经”以及由弘一法师所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

华严经塔的对面,绿树掩映中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四照阁,现在是游人游孤山的歇脚点,风景秀丽宜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杭州的美好景色。

在四照阁东侧平台登临远眺,才是真正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便是“湖山最胜”观景留影最佳之地。学员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诗情画意。四照阁西侧则有座剔藓亭。该亭1915年迁建于此,“剔藓”一词出自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剜苔剔藓露节角”之句,意为苔藓剔除干净,才能看清古碑上的文字,形象地描述了西泠印社社员研究古代文字、汲取天地精华之意。

过剔藓亭往西走,可见浙派篆刻始祖丁敬塑像和汉三老石室。石室内保存着一块古老的汉文碑刻——“三老讳字忌日碑”。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刻于东汉建武年间、有1900多年历史。而“三老碑”是如何辗转来到西泠印社的,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清咸丰二年(1852年),“三老碑”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被誉为“浙江第一石”。此碑先为余姚周世熊所得,后归丹徒陈渭亭所有。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买并运往国外,陈氏意已应允。国宝面临外流的消息传来,吴昌硕等人焦急奔走,发起募赎石碑的活动。西泠印社发布募捐公启,呼吁社内外人士积极捐助,吴昌硕等人还捐献书画印谱举行义卖。最后集60余人之力,以8000银圆重价赎回。1922年秋,三老碑入藏西泠印社成为镇社之宝,这是一次凝聚社会力量护宝的典范事例,也是西泠精神的写照。

汉三老石室北侧是一栋二层小楼“观乐楼”。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于1927年曾寓居此楼。1957年,此楼辟为 “吴昌硕纪念馆”。如今的观乐楼内,迎面可以看到一尊吴昌硕先生半身铜像,基座正面书有“吴昌硕先生像”,背景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墨梅图。

从吴昌硕纪念馆出来可沿西侧的石阶下山,在山腰处有遁庵和还朴精庐两所屋宇。还朴精庐位于西侧,建于1919年,为眺望西湖、苏堤、西泠桥的绝佳处;遁庵坐北朝南,建于1915年,原为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吴隐为祭祀其祖先而建。遁庵庵堂柱上有一隶书六言联,为张祖翼所书:“既遁世而无闷,发潜德之幽光。”下山途经鉴亭,这里保存着吴隐撰文、吴昌硕题书的一副对联:“揽景鉴湖同鸥鹭尽堪寻旧侣,成仁泰山重松筠犹自仰清风。”

西湖有山,名为孤山。山中有社,名为西泠。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的壮丽,更有摩崖题刻的细腻与精致。秋风掠过树梢,带来的凉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秋的气息。站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在耳边轻轻响起,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坚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瓦的传统中式院墙悄然隐匿其中,这里便是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院墙东边,一座月洞门静静敞开,两扇红漆木门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门洞的上方,一块黑字黑框青底的石刻匾额格外醒目,“西
2025-02-09 07:26:00
...到了浓厚的西泠年味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特别邀请了韩天衡、朱关田、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孙慰祖、沈浩、余正、江吟、童亚辉等10位艺术名家,他们精心创作了春
2024-01-07 07:15:00
...。来自教育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组、南京师范大学、西泠印社、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美术报》、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等的领导和嘉宾,以及全省各地剪纸传承教学基地的老师们参加了
2023-11-23 07:05:00
...日报讯 春色如诗,竹海烟波隐翠微。伴着和煦的春风,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将于4月18日至20日在湖州安吉隆重举行。春季雅集是西泠印社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旨在承继金石文化,弘扬
2025-03-30 07:29:00
...为深远的意义。大赛以印石为媒,镌刻城市文脉,续写着西泠印社在新时代的文化传奇,为探索博物馆未来发展路径贡献杭州答案。金石为信 镌刻城市记忆本次篆刻大赛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西泠
2025-05-18 07:03:00
...腋成裘。延续了百余年的“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精神在西泠印社汇聚成一股股捐赠的热流,让社藏日益丰厚完善。其中,江苏社员何连海捐赠659枚域外印章的举动,无疑是这一精神在新时代最
2025-02-23 07:23:00
近日,西泠印社2023年秋季拍卖会圆满落槌,总成交额8.03亿元,总成交率83.5%。本场西泠秋拍,继续以学术气质,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气,共推出全门类4100余件奇珍拍品。西泠拍
2023-12-30 07:28:00
...蒸腾,书画家们在画卷优雅挥洒中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西泠印社藏画中,或见山水氤氲如浸薄雾,或有荷风穿叶携来暗香;竹荫下的纳凉闲聚、流泉边的物我相融,皆是艺术家捕捉的夏日意趣。这
2025-07-20 06:44:00
西泠·武林美术馆正式启用
...日报讯 繁华武林,缘结西泠。9月29日,由拱墅区建设、西泠印社集团负责运营的西泠·武林美术馆精彩亮相。西泠·武林美术馆位于拱墅区东新街道新天地商圈,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2024-09-29 0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