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新设备加持,效率更高人力更省
育秧流水线上喜见科技活力
本报通讯员 蒋须俊 赵玉兰 董盛盛
本报记者 栾继业
小满前后育秧忙。当前育秧流水线更显机械化、高效化和智能化,为当地粮食种植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5月22日,在丹阳延陵镇大吕村东殷甲庄的常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秧池上,一台育秧流水线播种机正与旁边高3米多的两台带有“大漏斗”的机器配套工作。水稻育秧所需的营养土通过铲车直接输送至两个漏斗口,均匀地灌入下面流水线播种机的铺土、覆盖装置口。摆盘、铺土、上水、撒种、覆土……一气呵成。36米长的输送带尽头,几名工人接过育秧盘,码放在秧田中。
“育秧用上了新设备,省力又省工。”合作社理事长常亮介绍,“大漏斗”叫自动沙土装袋机。今年4月,他从河北引进了这两台设备,通过改装变频器,可自动控制运转速度。经过机械处置,码好的育秧盘直接在地里暗化,3天出苗后铺放在地,到时秧田里启动微喷灌,能保证秧苗生长。
近年来,粮食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但育秧播种存在人难找的问题。常亮坦言:“现在农村从事农业季节性用工的农民,年龄最小的也在65岁以上……用自动装袋机配套流水线育秧设备进行一体化作业后,大大减轻了育秧的劳动强度,能节省3个人的用工成本。”他家农场的水稻机插秧面积有700多亩,他准备分三批育秧。首批育秧的秧盘已经出苗,可供近300亩水稻进行机插秧作业。
在陵口镇新陵村青禾家庭农场的秧田内,农场负责人汤磊正在招呼工人将运秧机上已暗化催芽的20多个秧盘,放在一台长2米多、宽1米多的斜坡状移动机械设备上。他介绍:“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种硬质秧盘铺放机,已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今年29岁的汤磊大学毕业后返乡从事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才5年,但他围绕农业数字化、精准化、智慧化种粮不断探索,已取得了喜人成绩。为了解决水稻育秧季人工铺放秧盘时弯腰躬背之苦,他和擅长农机维修的叔叔借鉴国外铺砖机的原理,研发了秧盘铺放机。叔侄俩在历经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去年终于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目前,产品已销往辽宁、广东、安徽等地。
“原来,我家农场500多亩水稻配套5亩多秧田,人工铺设秧盘的话要18个工人,现在有了秧盘辅放机,只需6个人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汤磊说,他还为周边种粮农户提供育秧服务。今年,青禾家庭农场将为周边大户代育秧的水稻机插大田面积近600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