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14 15:10:00 来源:新周刊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爱情脚本变得如此复杂,获得好的爱情的难度越来越大,那爱情本身依然值得追求吗?

作者 | 崔斯也

题图 | 《过往人生》

寻找“异性搭子”,讨伐“恋爱脑”,保护“纯爱战士”,拔出“上岸第一剑”……年轻人对于爱情的焦虑与冷淡同时存在,这是一个爱情越来越难的时代。

我们和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聊了聊当下的情感关系。当情感被贴上各种标签,恋爱脚本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还要追求爱情吗?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亲密关系的转型

新周刊 :你最近在做什么研究?过去的一年你观察到哪些新的情感趋势?

沈奕斐:我最近做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追星研究,另一个是单亲研究。追星跟亲密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它的背后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转型。

在过去,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想象是一个具象的人。早期,我们的恋爱是从感性到理性,你见到一个真实的人,他长得怎么样、坐在他身边舒不舒服、喜不喜欢他身上的味道,然后再去做思想上、文本上的交流。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unsplash)

但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爱情常常是你知道了一个人,可能连面都没有见,只是在网络上看到一张图片。你们聊天,你感知到他的人设,和他先进行文本交流,也就是在微信或其他社交软件上用文字交流。文本交流是一种偏理性的交流,等到你们在线下接触了,才从理性变成感性。所以,今天的爱情比较难,就在于这个过程被颠倒了。感性很难控制,感性会让你的包容性更强,当你喜欢他,你会更容忍他和你观念上的一些不同。但如果先是理性交流,那么观念上的不同马上就会成为分手的理由,因为包容性还没产生。

这或许是当下一个新的趋势和现象,就是在未来,亲密关系很可能会慢慢真的脱离具象的人,我们可以跟一个虚拟的人谈真实的感情。它并不难,因为我们本身就已经在亲密关系上做出这种改变。

新周刊 :这也有点像现在正在出现的“纸性恋”?年轻人会去认真爱游戏里、动漫里的人。你认为这种和虚拟对象产生的情感,能帮助人们通向幸福吗?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不是机器人啊》)

沈奕斐:其实逻辑是一样的,你先接触的是一个文本,意味着你爱的是一个人设。我的观点是,它不能够替代现实的爱,但它的确会增加一种新的快乐方式。

我自己也在做幸福研究,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但有些并不能够延续到下个时代。

就像以前贫穷的时候,人们过年吃到好东西,就会觉得特别幸福,但现在你可能会担心变胖;以前过节大家能够聚在一起,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但现在很多人都要“断亲”了,过节很烦,你不想面对这些人,也感觉不到幸福。但我们也会增加新的幸福,比如说追星的、追纸片人的快乐,以前我们会觉得很傻,但现在大家会觉得快乐。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不做判断,只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趋势。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2023年11月22日,成都。在街头拍照的情侣。(图/阿灿)

新周刊 :你怎么看待如今年轻人围绕“上岸”的一些情感现象?比如“考研异性搭子”——仅在“努力上岸”期间相互陪伴,不向对方承诺之后的情感走向;或是之前引起过争论的“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年轻人的恋爱观正在变得更功利化吗?

沈奕斐 :我们出现“搭子”,我觉得一个原因是,当代的社交真的充斥了你生活的每一个时刻,导致社交的压力很大,所以很多人希望关系能减少一点、简单一点。另一个原因是,很多现实中的关系是没有边界的,你可能对一个人有很多的期待,就会带来失望。搭子的好处是边界非常清楚,我们是“吃饭搭子”,就只在吃饭的时候交流,其他时间就没有回应你的义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考研搭子”也是这样,努力“上岸”期间互相陪伴,考研以后另当别论,把这个关系定义得更清楚。

但如果你们已经在谈恋爱了,“上岸后斩意中人”看上去的确是一个功利性的表现,但它的背后其实有其他因素。比如有些人“上岸”后和伴侣异地了,我考上的编制很难放弃,你愿不愿意到这个城市来?如果对方不愿意,可能就会分手。所以反过来说,在过去工作机会很多的时代,我们对爱情的调整空间也是很大的,换个地方工作也很好,那我就可以跟着爱人走。而在今天,放弃编制跟着别人走,代价好像变得大了。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2021年5月19日,北京。在胡同里聊天的人。(图/视觉中国)

亲密关系里的砝码是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的,以前的人看琼瑶小说,男主角都是长得帅但很穷的,因为在当时只要努力,两个人就能生活和定居。但现在你去找一个贫穷的对象,家里人可能就不会同意,因为金钱的砝码重量变大了。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功利与否的问题,而是我们在衡量这些天平砝码的时候,发现它们的重量发生了变化。包括编制,过去体制内的工作和体制外的工作“重量”差不多,但是现在,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的砝码是非常重的,人们已经很难为了爱情去放弃这样一份工作。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关系”会损害你的“自我”吗?

新周刊 :那离婚研究呢?你提到过,研究数据发现“离婚的人比在婚姻内的人生活满意度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沈奕斐:是的,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我们比较的不是同一个人在婚姻内和离婚后的感受,而是总体上来说处在婚姻内的人,是比离婚状态下的人更有幸福的感受。其实我们在学术上大部分的研究都发现,在婚姻里的人,健康程度也更好。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À Table!~跟着古代食谱学做菜》)

社会上的一种舆论让人感觉离婚很幸福,但它一定要有一个比较的前提,得出的结论也并不应该是“不结婚了”。当然,我们还在做更进一步的细化的分析,比如离婚的人相对来讲年纪更大,在婚姻内的人可能年纪更轻,所以我们只是看到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不过这能提醒我们,其实我们以为的东西,跟真实情况是有差异的。

新周刊 :但是现在的舆论似乎会更强调自由、自我,鼓励大家“做自己”。所以做自己并不一定能通向幸福?

沈奕斐 :社会学会做很多关于“自我”的研究,首先要把一个概念操作化。当我们谈论“自我”的时候,指的究竟是什么呢?

比如你觉得离婚就更“自我”了,因为婚姻内要考虑伴侣的需求,但工作时你也要考虑领导的要求,交朋友也要考虑朋友的需求,人不是一个独居动物,你不管怎么样都要考虑的。而好的婚姻是,对方也在考虑你的需求,我们是互相支持的。

我们谈“自我”的时候总会特别抽象,社会学的研究,其实就是在反思抽象的话语体系对人的影响。比如我们在相亲网站上不得不形容自己,我们会用抽象词语说“外向”“性格活泼”,但其实这些词不能完全形容你,你会发现它们总是失真的。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unsplash)

人们现在很容易将一些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的追求。今天,我们的舆论会觉得婚姻有很多问题,很流行说“不婚不育保平安”。但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不结婚要比结婚会让人的事业发展得更好、钱挣得更多,否则不婚不育是最“不保平安”的。因为在目前的制度下,你的社会支持体系依然是保证“平安”的重要基础,而家庭是社会支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爱情变得更难了,

但它依然值得追求

新周刊 :当下的年轻人正在对爱情丧失信心吗?

沈奕斐 :爱情的确变得更难了。

以前的爱情本质上是一种冲动——我看到你,就觉得我好喜欢你,不管你的背景、条件,我都要跟你在一起,像一种“一见钟情”。而近些年来,我们对于性反而越来越保守,我们不太喜欢别人因为我的外表、身体来爱我,觉得特别肤浅。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unsplash)

很多人好像对身体的喜欢特别警觉,连“性缘脑”这种概念都出来了,但爱情首先就是生理性喜欢,不然喜欢是什么呢?跟一个人聊天聊得很好?你和朋友也可以聊天啊。

这就是我在“社会学爱情思维课”里讲的,很多人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希望爱情是没有功利的,是天然的互相吸引;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这样的爱很浅,希望你要看到我的灵魂,但灵魂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

所以有时候不是对爱情失去信心,而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社会爱情脚本太矛盾了,你是双标的,所以你找不到合适的,然后你就失去信心了,觉得它太难了。

新周刊 :“性缘脑”也是近期出现的新的情感标签,为什么标签化的爱情描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类似的还有恋爱里的状态会被叫做“恋爱脑”,分手后立刻有了新对象就会被批判为“无缝”……这些标签会影响年轻人的恋爱观吗?

沈奕斐 :批评“无缝”也是一种爱情脚本的矛盾。恋爱和婚姻不一样,不就是恋爱过程中我们其实并没有下定决心一辈子走下去,所以需要恋爱的时间去考察吗?我在恋爱里面发现我爱的原来不是你,我爱上了别人,但是,我没有“脚踩两只船”,而是先和你分手,再去追求新的爱情,这在过去是可以被接受的。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unsplash)

如果恋爱的时候就签订了不能爱上别人的契约,那这种契约其实就是婚姻在今天的意义。当然,即使是婚姻也无法阻挡一个人爱上他人,但是婚姻至少是一个公开的承诺,并告知身边的人。很多人一方面痛恨婚姻,觉得它捆绑了个体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把恋爱变成跟婚姻一样不可调整的东西,最后就痛苦得要死,觉得自己被骗了,真没必要。而且有时候一个人分手不见得一定是坏事,你扔掉一个“垃圾”也挺好的呀,他让你成长了。

标签的问题是容易简单化,会看不到具象的人。比如我们在跟具象的人谈恋爱的时候,就是有一个阶段会时时刻刻想着这个人,这很正常,就像你追星、嗑CP也有前三个月是很“上头”的。但一旦贴标签,你就会觉得,不行了,我“恋爱脑”了;或者你看到一个人,晚上做了春梦,你就想,完了,我“性缘脑”了。

我专门做过“恋爱脑”和“性缘脑”的视频,其背后的问题其实更为复杂。而标签化会让人的思想变得非常简单粗暴,看不到具象的人了,所有人在他眼里都变成工具人了,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新周刊 :既然爱情脚本变得如此复杂,获得好的爱情的难度越来越大,那爱情本身依然值得追求吗?

沈奕斐 :我自己觉得,爱情有很多功能的确是可以被其他事情所替代的。比如自我独特性的获得、和他人的联结、性欲望的升华……实现它们有很多替代方案,但你会发现,这些替代方案并不比爱情的难度小。

比如你工作很出色,也会感受到自我独特。但年轻的时候你对工作有很多希望,人到中年可能发现自己混得不行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在他眼里依然是独特的。又如朋友也能让你达成和别人的联结,但你到了30多岁,会发现想找一个人陪你去看电影越来越难;40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关于生命意义的恐慌;还有你想拥有安全的、愉悦的性……爱情或许不是这一切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它是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图/《黄昏时分牵着手》)

我觉得爱情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对的人,而是我们找到一个人,我们能携手共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成长得越来越快,你会学会怎么跟人建立深度的联结、怎么去协商、怎么欣赏差异、怎么既有边界又有“我们”。

爱情的本质是能让你自我成长,这些能力对于职业发展、对于其他关系都是有用的。今天的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但我一直鼓励大家去拥抱不确定性,因为如果你想要确定的生活,那么你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小,那并不是我们生活的本质。我希望大家可以打开想象力,去进入这个“勇敢者的游戏”,当然,这背后也要守住你的底线,既保护好自己,又勇敢地追求爱情。爱情的本质真的是很美好的,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找到一个在一段时间内确定的关系,找到一个志同道合、携手共进的人,是非常幸运和重要的。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原标题:

2024年新趋向情感:你爱的可能是人设,而不是人

本文首发新周刊650期

点击封面购买杂志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总是挥向爱情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中国人的“爱情之都”,爱情越来越奢侈
...沪独生女”等概念,是贴在杭州身上的最新标签。正如《新周刊》两年前一篇关于赘婿婚介所的报道中所写:“询问任何一位中国父母,他们必然会把‘两个人合适最重要’挂在嘴上,这像一种政治
2023-10-01 12:06:00
六神磊磊:金庸笔下的爱情,为何没有恋爱脑
...爱情观中体会到真正的热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新周刊》采访了作家六神磊磊,透过他的洞察,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金庸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共同探索金庸武侠世界中的爱情观在
2024-03-08 12:31:00
上岸第一剑,为什么要先斩意中人
...些年,许多大学应届生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意思是在考研、考编或考公成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高校外或体制外的对象分手。 这句话乍一听很离谱,却
2023-08-06 15:47:00
送别朱媛媛:她认定了一个感情,就会一直走到底
...下越发开朗,他愿意将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通过《新周刊》讲给大家听。以下是《新周刊》第580期“难得爱一场”专题报道中,辛柏青讲述他与爱人朱媛媛的情感生活。青春期的辛柏青喜
2025-05-22 07:12:00
当00后也变成打工人,还会认真谈恋爱吗?
...是一种现代人孤岛式的伤感。在专题“预制爱情”中,《新周刊》记录了三种不同的爱情切片,从一次手机上的滑动到异国他乡的观察体会,当代人的爱情如此迥异又如此相同。别催了,结婚不是完
2025-02-08 22:31:00
72岁网红教授骆玉明:我为何说“女生不要上文学的当”
...脱焦虑,古诗词何以抚慰今人?生活是生活,文学是文学新周刊 :“女生不要上文学的当”火上微博热搜,你是否也认为文学具有一定欺骗性?骆玉明 :不能说欺骗,我觉得“构拟”这个词更贴
2023-07-29 11:37:00
首个嫁给AI的女性:“他”不只是我的丈夫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AI伴侣,不仅仅是伴侣 《新周刊》:什么契机让你意识到AI可以成为伴侣?Alicia Framis
2024-03-31 11:04:00
黄子韬徐艺洋:“玛卡巴卡” 背后的反矫式爱情密码
...卡巴卡”暗号,凭借这份纯真童趣瓦解肉麻做作,还被《新周刊》赞为“对饭圈凝视的降维打击”👏。《半熟恋人4》引发热议在《半熟恋人4》录制现场,徐艺洋笑意盈盈说出“晚安玛卡巴卡、唔
2025-04-16 13:45:00
单身人士的“爱情”,比你想象得精彩
...夏日保持精致。 ▽点击图片即可复制淘口令到淘宝▽【新周刊520福利】活动时间:2023.5.17-5.21全场一件9折 跨店满300-30领优惠券满199-20
2023-05-19 01:0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