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巫蛊之祸,在这场祸乱之中,汉武帝的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一家被汉武帝一怒之下处死,连带着母亲卫子夫也因为畏惧自杀身亡。
这样一场祸事直接导致汉武帝晚年要重新培养一名继承人,他驾崩之后继位的汉昭帝刘弗陵仅仅只有八岁,朝政完全由汉武帝亲点的四位顾命大臣处理,其中霍光更是当了昭宣两朝的权臣。
然而汉昭帝刘弗陵年纪轻轻就驾崩了,没有留下后代,霍光原本选中继位的昌邑王刘贺又是个荒诞不经的废物,于是霍光果断废掉了刘贺,另立废太子刘据幸存下来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登基,是为汉宣帝。
然而汉宣帝登基之后不仅没有为自己当年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祖父平反,反而给刘据加了一个“戾太子”的恶谥,要知道在《谥法》中,“戾”这个字意味着“不反思过错、知错不改”,没什么好意思,为什么汉宣帝要给亲祖父上这样一个恶谥呢?
一、备受掣肘,追封恶谥
汉宣帝为祖辈上谥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汉昭帝的皇位不传到旁支手中,在刘病己被霍光扶上皇位之前,就已经被过继给了年长不了自己几岁的汉昭帝为子,尽管两人之间差着辈分,但是为了让皇室血脉延续也只能这样。
正是因为如此,汉宣帝登基之后名义上就是汉昭帝的后代了,而不是汉武帝的废太子的后代,而礼法中又有“降其父母不得祭”规矩,也就是汉宣帝只能祭拜自己的名义上的先祖汉昭帝,而不能祭拜自己的亲生父亲。
当然,要是实权皇帝的话,如果执意要这样做,大臣们也是拦不住的,但是汉宣帝那时候并不是一个实权皇帝,整个朝廷都掌握在霍光手中,汉宣帝只是一个任霍光摆弄的傀儡皇帝罢了。
霍光想让汉宣帝安安生生当汉昭帝的后代,不想让汉宣帝加封亲生的长辈,就算汉宣帝再执意,臣子们也有一百个理由反过来噎他,汉宣帝一个从民间找回来如今刚登基,手中没有任何权柄的皇帝只能乖乖就范。
但是霍光也没有将事情做得太绝,汉宣帝毕竟是汉武帝的嫡亲血脉,做太绝了两人面子上都不好看,最终还是同意了汉宣帝祭祀亲长的想法。
但是同样,加封先祖具体事项也要掌控在霍光手下,如果汉宣帝想趁机为亲长平反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霍光是汉武帝指定的顾命大臣,一切都要根据汉武帝的旨意来,汉武帝临终前没有为刘据平反,那后代就更别想忤逆先祖。
在霍光的插手之下,最终汉宣帝也只能追谥祖父刘据为“戾太子”这样一个恶谥,但是对他无辜的父亲的追谥就要好得多,刘进被追谥为“悼”这个意味着中年丧生的平谥。
而分给刘据和刘据的陵寝的园邑更能表现出对刘据的不饶恕,按理来说祖父的规格应当比父亲更高,但是刘据的园邑仅仅只有二百户,比刘进还少一百户,足见对刘据的轻慢。
二、宣帝亲政,追封皇考
汉宣帝就这样在霍光手下任凭摆布了六七年,直到公元前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终于能够亲政,而经过这些年的权势积累之后,汉宣帝也逐渐有能力和权臣进行抗衡了,霍光一死更是少有人能够掣肘他,汉宣帝便能放开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事。
经过了几年的政治斗争之后,霍光留下来牵制他的霍氏族人也逐渐被汉宣帝清除干净,牵制汉宣帝的最大阻碍也被清除,于是汉宣帝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追封亲长,第二年,汉宣帝就追封父亲刘进为“皇考”。
“皇考”的意思就是已经逝世的父皇,汉宣帝这样称呼父亲,也就是毫不拐弯抹角地将刘进追封为先皇。
这次汉宣帝追封长辈不仅没有受到朝臣们的反对,甚至大臣们还上奏引经据典地褒扬汉宣帝孝顺亲长,声称礼制中原本就有这样的规矩,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可以尊父亲为先皇,享受皇帝的规格。
先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之后就追封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不也是在高祖登基之后被尊为太上皇?因此这都是有先例遵循的,为汉宣帝找充分了理由。
这更加佐证了当年朝臣们上书反对汉宣帝追封是因为权臣霍光不允许。
而刘进的园邑规模也从三百户的诸侯规模升级到了一千六百户,足见汉宣帝对亲生父亲的重视。
然而,汉宣帝这次大张旗鼓地追封父亲,却并没有对祖父刘据进行追封,仍旧保留着他二百户的园邑和极为耻辱的恶谥“戾太子”,按理说汉宣帝如今已经不受人限制了,祖父这个谥号也不好听,为什么他不给祖父正名呢?
三、武帝余威、无例可循
汉宣帝不给刘据正名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是汉宣帝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改变的。
其一,当年给刘据定罪的是孝武皇帝本人,并且当年巫蛊之祸闹得非常大,又是废太子又是废皇后,这些都是汉武帝本人的意思,即使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对自己的一生多有忏悔,也后悔过逼死长子,但是始终没有为巫蛊之祸平反过,因此这就是板上钉钉容不得后人辩解的事。
而中国自古又是非常重视孝道的,不饶恕刘据是先祖孝武皇帝的意思,后代的皇帝即使再为刘据不平,也不能更改祖宗的决定,这就是孝道,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触犯,掌权不久的汉宣帝更没有必要为了这件事失了贤名。
更何况即使汉武帝已经驾崩几十年,但是他一生统治大汉帝国留下的说一不二的余威也是在的,汉昭帝如果擅自忤逆,那就是在打先祖的脸,他本来就是有罪的废太子刘据的后代,是通过过继给汉昭帝才在礼法上有正统的,如果非要承认刘据,那汉宣帝同时也是在昭告天下自己继位于礼法不合,平白惹一身争议。
其二,追封父亲是有先例的,但是追封祖父那就无例可循了,礼法上没有这方面的处理办法,这就让汉宣帝和官员们都很难办。
更何况追谥祖父也没有什么必要,汉宣帝已经过继给汉昭帝,他想要明正自己的血脉来源只要点名亡父就好了,至于祖父这个有争议的人物那就让他成为汉宣帝和大臣们之间各退一步的默契,大家心里知道就行了。
不仅在汉代没有追封祖父的先例,后世帝王虽然有追封先祖的例子,但是大部分也都是开国皇帝才会对先祖血脉进行追封,这不仅是明晰血脉来源,更是给自己家镀金,但是汉宣帝作为西汉的中兴之主,往前几辈的长辈中都有皇帝,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8 2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