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通讯员 黄慧玲 林丽娟
野蜂频频伤人
一地两月接诊58人
“医生,我的头和身体被野蜂叮咬了,现在全身痛,并且全身痒,快帮帮我。”10月25日,大田县太华镇陈某本老人在家人陪同下,急匆匆地赶到县总医院急诊科,向医生求助。
当天上午,老人上山帮他人干活,在清理一处杂草时,遇到一群野蜂的攻击,头顶、手臂和手掌等多处被蜇伤。他先到当地诊所治疗,但伤口剧烈疼痛和头晕没有好转,于是转诊求治。
“患者送院时,顶枕部蜂蜇伤有10余处,创口边缘红肿,上缘可见蜂刺及蜂尾残留。”接诊的主治医师胡晶晶及时对老人身体进行检查,发现其双侧手掌背侧,均有可见的蜂蜇伤创口。在进一步抽血检查后,发现患者心肌酶谱明显异常。
胡晶晶立即对陈某本做抗过敏、消肿止痛、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置,从伤者头部挑出了毒刺10多根。目前,老人的病情已经稳定。
“如果不及时救治,毒素长时间滞留在体内,很容易引起患者心肌损伤,导致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正常运行功能受到损害。”胡晶晶介绍。
据悉,每年的9月至11月,是野蜂蜇伤人的高发季节。今年,大田县总医院接诊的被野蜂蜇伤患者数量,较往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接诊了58例。
遇险怎么办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蜂蜇伤后的反应也不同。”县总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吉本说,有不少人对蜜蜂、马蜂蜇伤不当一回事,把它看成蚊虫叮咬,认为没有处理的必要。其实,野蜂蜇人死亡率很高,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陈吉本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蜂有蜜蜂、马蜂和土蜂3种。野蜂一般指野生蜜蜂,又名土蜂、山蜂,其实就是野生的中华蜜蜂,在蜂种中个头最小,生长在野外,以野外山里石缝或狭小的石洞等地为屏障做巢穴,其毒性较强,人若被叮咬有强烈的疼痛感和瘙痒感,还会引起浮肿,若同时被二三十只野蜂叮咬,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陈吉本解释,蜜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连接身体里会产生毒液腺毒素的内脏。蜜蜂蜇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毒液中的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使部分蜇伤者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马蜂刺人后,会将蜇针缩回,还可继续伤人。
“遭遇蜂群时不要慌、不能乱跑,越是逃跑蜜蜂追得越快,受伤的程度会越严重。可以先蹲下,用厚的衣服护住头部。如果就近有水源,可以钻进水里,这样能够躲避蜜蜂的蜇伤。”陈吉本介绍,当人被蜂蜇伤后,一定要立即挑出蜇刺,尽量不要弄破毒囊;用肥皂水反复冲洗,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就近就医。同时注意,直接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应该是用消过毒的针头或者其他尖锐物品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等。
如何预防蜇伤
陈吉本说,外出时最好不要使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尽量不要穿颜色亮丽的衣服,因为鲜艳的服装和艳丽的饰物容易吸引蜂类。不招惹、捕捉蜂类,远离蜂巢蜂群。如果不小心引发蜂群攻击,千万不要四处乱跑,应该就地蹲下,用随身携带的衣物遮挡头脸和身体其他裸露部位,耐心静候,等蜂攻击平息后,再慢慢离开,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来更多蜂类的攻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