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颜丙峰
3月11日,在古朴典雅的孔府枣槐轩,曲阜第二届中小学师生古文字书写篆刻展向游客开放,在205件(方)作品中,书法作品彰显了甲骨文的古朴神秘,金文的庄重典雅,篆书的婉转流畅,展现出古文字独特的形态与意蕴;篆刻作品刀法细腻,印文古朴典雅,既传承了传统篆刻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体现出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活力。这是曲阜市推进馆校合作,拓展传统文化育人空间的一次成果展示。
篆刻艺术是曲阜的技艺瑰宝,过去以小作坊师徒制的形式流传,尼石春秋博物馆李春汉馆长作为非遗传承人,一直以来希望在中小学校园普及篆刻艺术,扩大印信文化的受众面。与教育部门协商后,先后在5处中小学校设立了尼石春秋博物馆校园分馆,与20处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免费提供书法篆刻工具2000多套,义务帮助学校开设古文字书写、篆刻、尼山砚制作校本课程,推动了印信文化的校园传承。
桂成韵是尼山中学最早接受古文字书写篆刻教育的学生,这次提报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在自己的作品前,她告诉记者,“一开始接触甲骨文字,我就非常喜欢,我觉得古人造字生动形象,通过长期研习,感受到学习古文字的乐趣,增强了文字理解能力,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孔子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的张品宽老师开发的美育课程以“筑梦乡村教育 播撒成长希望”为主题,共13课时,他定期走进合作共建学校,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价值与美感介绍给学生。各中小学校定期组织师生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欣赏文物,感悟中华文明璀璨文化,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内容,成为增强学生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各中小学校还发挥地域资源优势,自建校园博物馆,让学生感性认知身边的传统。王庄镇康桥小学发动村民和家长捐献农业生产工具、传统生活用品近200件,设立了农耕文明博物馆,耧车、犁、耙、木叉等小麦传统种植工具陈列其中,供学生观摩。同时,特邀家长代表走进课堂,传授麦秸编织知识、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麦种选择调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小麦种植中来,师生、家长共同管理小麦、收割小麦,让学生亲身体悟农耕文明的价值与意义。东方学校的鲁西南花席博物馆、纸坊小学的桑皮纸博物馆、书院街小学的绢花馆等等,成为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传统的重要实践课程。
“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坚持探索实践育人重要途径。“曲阜市教体局局长王庆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3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