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
王继忠高中毕业后,希望和高中同学刘振华一块去当兵。可眼睛被查出近视,没有过关。
其实,刘振华也有点近视,为了能够当兵,他提前做了激光手术。当时王继忠准备和刘振华一块去县医院,在公交车站被爸爸王守业强行拖回了家。
王守业坚决不同意儿子当兵,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要儿子接受祖传家业,把“王家油坊”这个老招牌传承下去。
王继忠一心想着当兵,死活不答应。爸爸把儿子锁在屋里,儿子干脆绝食反抗。
父子俩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让步。就这样,一直僵持了三天。
妈妈不忍心儿子挨饿受罚,就搬来了一大帮亲戚邻居劝解。
无奈之下,王守业退让一步,允许儿子去报名,但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如果这次过关了就当两年兵,退伍回来再继承祖业;过不了关那就听天由命,一切按爸爸的期望来安排。
王继忠有了台阶下,就假心假意答应了这个条件。爸爸让他立字据写保证书,他也没当回事,当着亲戚邻居的面一挥而就。
没想到王守业把一张巴掌大的纸片当做宝贝,用一个小铁盒封存好,锁进了柜子里。王继忠当时满不在乎,撇撇嘴,哼着小曲儿,洋洋不睬地走出屋门。
他有自己的计划:到部队一定好好干,争取转成士官或者提干,到时候老头子就没办法干涉了。
怪就怪在他麻痹大意,不小心钻进了爸爸的圈套。当他再次提出到医院激光手术时,爸爸就指着那张纸条,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听。
“乖儿子啊,你可清清楚楚写着‘听天由命’四个大字的。这个近视眼激光手术坚决不能做!还有,你别忘了,你还有一点点狐臭吧?哈哈!想当兵,恐怕没希望喽。……”
果然没出爸爸的预料,体检时因为视力不达标被刷了下来。斗不过爸爸,王继忠不得不接受现实乖乖投降。
王继忠万万没有想到,还是那张纸片,又进一步变成了自己头上的紧箍咒。自己的自由一度被爸爸牢牢地控制着,只能在家里老老实实接受培训,学习磨香油的一道道工艺。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王继忠慢慢地接受了祖上传下来的这份家业。每当客户叫他小老板时,他也开始感觉到很受用了。
堂屋当门供着的那块古董级别“王家油坊”招牌,本身的价值就是一笔巨额财富。他已经习惯了每天烧香磕头,祭拜祖宗,保佑王家的祖业长盛不衰。
2
自从王继忠当了小老板,就在集市上抛头露面。一瓶瓶香油经过自己的手,换回来大把大把的钞票,每天都忙忙碌碌而又风光无限。
买香油的大部分都是家庭妇女,慢慢地他也学会了如何与她们打交道谈生意。年纪大的,他总是亲热地叫声大娘大婶,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他一概甜甜地叫声小姐姐。
王继忠单靠一张嘴就获得了这些妇女的好感,自然有人要热心地提亲说媒。爸妈自然乐意接受,每次都好酒好菜伺候得很周到。
只要是真心实意上门提亲,爸妈都来者不拒一视同仁,但挑选儿媳妇那是相当严格。首先向女方挑明,他们王家非常注重传统,完全按照祖训规矩要求未来的儿媳妇。
有十几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满以为自己符合“王家少奶奶”的条件。可惜呀,有的因为染了黄头发,有的因为穿得暴露,有的因为擦脂抹粉,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原因,爸妈看不顺眼就直接拒绝了。
其实,王继忠本人也比较传统,很不情愿自己的媳妇花枝招展的。他也认为,以后结了婚,媳妇必定要守摊做生意,只有老实本分才不至于招惹是非,只有朴实勤快才能维持家业。
有些姑娘,他相看一次就不再有兴趣了。有些姑娘,只要爸妈相不中他也就不答应结亲。
3
直到一年后遇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学杨春萍,他才真正体会到痴心思念的滋味。四年多没见过面,这个女孩还是当年那个纯朴文静的样子。
那天,杨春萍来买香油,没有认出王继忠。她递过来一张百元钞票,王继忠故意多找了十块钱。
杨春萍一连点了好几遍,确认真的多出了十块钱,要当场还给王继忠。王继忠坚决不承认,她就把自己的钱包掏干净,证明自己没有弄错。
“你看,里面只有几个银元。一张一百元的刚刚给了你,找回的零钱全在我手里。要不你自己点点,看是不是多了?”
王继忠摆摆手还是不愿意接钱,杨春萍就只好求助一旁的王婶。王婶问明情况,亲自数了数,确实是儿子弄错了。
她当场批评了儿子,并催着他向小姑娘道歉致谢。杨春萍顿时羞红了脸,松了一口气,急忙转身走了。
王继忠追着她的身影一直看,妈妈恨恨地拍了儿子一巴掌。“没出息,怎么用这种眼光直勾勾盯着一个小姑娘?”
“妈,她是我的初中同学,可惜她不认得我了。刚才我是故意的,她还是那么实心眼,认死理。
她妈妈是买来的外省媳妇,生下她两个月就跑了,爸爸在工地上干活,是奶奶把她养大的。她成绩非常好,可上完初中就没有报名考高中……”
儿子像背课文一样,一句句诉说着杨春萍的经历。妈妈一边听一边抹泪,嘴里不住地叹息着。
“苦命的姑娘啊……看得出,她不舍得花钱,可也不愿意沾别人的便宜……多好的姑娘啊……人长得很漂亮,可惜没能力穿衣打扮啊……”
从那天开始,王继忠变得沉默寡言。做生意心不在焉,干活时老是走神。
大娘大婶小嫂子们来买香油,故意说些俏皮话来逗他,他也不像以前那样有兴致回应了。特别是有人来提亲,他不再笑脸相迎,而是莫名其妙找个理由躲出去,半天也不见人影。
一来二去,自然有人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追问王婶,“老板娘,最近你儿子是不是看上了那个姑娘了?你没发觉,他在害相思病呢。”
一语提醒梦中人,王婶即刻想起了几天前见到的那个小姑娘。以目前的情况回忆当时的表现,儿子确实从那天之后就开始反常,越来越不对劲。
4
当天晚上,王婶就试探着问儿子,“跟妈说实话,是不是相中你那个初中同学了?”
儿子没言语,只是默默点点头。
“咋一直憋在心里,不给家里人说呢?”
儿子叹口气,怯生生地回答,“她家里那种情况,我怕提出来,你和爸爸不乐意。万一惹你们生气,还不如不说的好。”
“傻小子,你爸妈是这种嫌贫爱富的人吗?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样会持家能守业的媳妇,不正是我们家需要的吗?你的眼光不错,爸妈支持你。”
儿子脸色慢慢浮现出喜悦的神情,妈妈接着劝导说。
“不是妈为了讨你欢心,才有意夸她。其实,妈妈也非常看重这种风格的女孩子。
她穿的衣服破旧但很板正很干净,不描眉画眼可模样还那么招人喜欢。特别是哪条又粗又黑的大辫子,现在的姑娘谁还梳这种头?
我可以猜得出,是她奶奶让她养成了这样装扮的习惯。也完全相信,她奶奶也教会了她做人的规矩和志气。”
听了妈妈的话,王继忠才鼓足勇气说出心底的话。
“妈,上初中时,班主任觉得她家庭贫困,就组织同学们捐钱捐物帮助她,可她很有自尊又很要强,走上讲台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按名单把钱物一个个返还给同学们。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很尊重她。
四年后再见到她,她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穿得破旧但不失尊严,再穷再苦也绝不贪图便宜。看到她,我只想替她哭。四年才能够见她一次,可以猜得到,她要伺候年迈的奶奶,又要干地里的活,很少有工夫赶集啊……”
王婶点点头,拍拍儿子的肩膀。
“孩子,放心吧,明天我和你表嫂亲自上门提亲。为了这个儿媳妇,我这个做婆婆的豁出去了,别人说什么闲话我一概不理。”
5
到了杨春萍家才知道,奶奶刚去世一个多月。门框上的挽联经过了几场风雨,但字迹还比较清晰。
她爸爸“杨老憨”正准备去村建筑队工地上班,见家里来了客人就临时请了假。杨春萍正在地里干活,也是叫一个邻居喊回家的。
院落和房屋都很破旧,但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小物品归拢得整整齐齐。表嫂一进门就赞不绝口,见了杨春萍本人更是满心欢喜。
表嫂说明来意,杨春萍略显羞涩,但随即大大方方招待客人。杨老憨快六十岁了,老实巴交笨嘴笨舌的,在两个陌生女人面前不敢多说一句话。
“嘿嘿嘿,女儿的婚事她自己说了算,只要她同意我不会有意见的。你们和她谈吧,我去地里给你们摘西瓜去。”
杨老憨拿了两个编织袋,推起自行车出门了。表嫂讲述这次提亲的来龙去脉,杨春萍静静地听着,目光不住地瞟向王婶,不由得涨红了脸。
她心里暗暗惊叹:母亲亲自替儿子上门求亲,看出来一家人对自己真心实意是不容怀疑的。可自己的现实处境她一点也不想隐瞒,必须向对方提前申明。
“我的情况相信您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可有一件事村里人都不知道。两年前,我妈妈曾经来过几封信,劝我回到她身边。她那里生活条件再好,我坚决不去认她。
奶奶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已经八十多岁了,多么不容易啊。爸爸三十六岁才有了女儿,从小就把我当宝贝疼爱着。我有责任和义务赡养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
王婶赞许地点点头,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当年,是我爸爸亲自送妈妈过了黄河,从外省搭车去往家乡。当邻居们发现妈妈逃跑了,他却故意带着人去县城追赶。爸爸的良苦用心,妈妈根本没有体谅。她骗取了爸爸的信任,走后一直没有音信。
她现在的丈夫没有生育能力,最后才想到千里之外还有个亲生女儿。让我离开奶奶和爸爸去她那里,痴心妄想,我绝不会答应的。”
杨春萍一口气说了这些话,情绪有点激动,眼里闪着泪花,可意志非常坚定。她稍微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进一步强调说。
“您们不要介意,别管谁来提亲,我都要预先说这些话的。就是为了提醒未来的婆家,我妈妈说不定还要纠缠我,不知会发生多少麻烦事,希望婆家有个思想准备。我已经把奶奶送走了,以后就尽心尽力照顾好爸爸。
我曾经相过三次亲,男方都是因为这些情况知难而退。我也把同样的话再次说给您们,希望慎重考虑,免得以后后悔。”
听了杨春萍这番话,王婶更加敬重这个女孩子了。她挪动了一下椅子,挨着杨春萍坐下。
“孩子,你这么知情达理善解人意,对自己、对家人,还有对未来的婆家,都考虑得这么周全。你这些情况,别的人家可能很计较,一听就吓跑了,对我们家,你尽管放心。
我儿子和你是初中同学,他比我更了解你。自从那天见到你,他就日思夜想,对你是一片痴情。他给我说了很多你的情况,催着我向你求亲。
那天我第一次接触你,就满心喜欢。不瞒你说,我当年是县里的知青嫁在了农村的,我也是有文化的人,也曾经从苦难中煎熬过来的,很能理解你目前的处境和顾虑。
孩子,说再多的话就是一个意思:王继忠摆明了态度非你不娶,我这个当娘的也绝不含糊,就认定你这个儿媳妇了。”
王婶说完,等着杨春萍表态。表嫂也非常紧张,两眼直勾勾都盯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
杨春萍静静地考虑了半分多钟,才羞涩地点头答应了。
表嫂心直口快,兴奋得说话嗓门大了点,“太好了,姑姑,您终于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儿媳妇了。”
王婶也不由得对杨春萍感慨说,“说起来,这也是你和我儿子的缘分。如果他爸爸没有把他强行留在家里,他当了兵,能有机会见到你吗?这可是四年才见这么一次面呀。……”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阵“呜呜”的哭声。
三个人跑到门口,发现杨老憨早已回家,蹲在门口听到了屋里的谈话。两大袋子西瓜,已经放在了王婶的电动三轮里。
“大哥,你怎么了?”王婶关切地追问。
“我……我为女儿高兴啊。她……生在这个家……受了多大的委屈啊。我现在可以放心了……我女儿,终于有婆家了……嘿嘿嘿……”
杨老汉又是哭又是笑的,惹得三个人也陪着落眼泪,安慰一番之后,齐声欢笑,相互祝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