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对自己抠搜20年 只为把好事做好
恤孤助学会成立至今20年,不改初心专注民间慈善事业,期待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公益队伍
志愿者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家访
王颂汤(中)和志愿者一起到湛江开展访贫助学活动
文/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图/受访者提供
募集善款2.96亿元、资助广东42个县(区、市)的38808人次孤贫学生、救治病童4936人、吸纳志愿者4694名……从2004年5月成立至今,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发展20年,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成立之初,恤孤助学会只有3.2万元的注册资金、两个志愿者,其中一位是如今的恤孤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晓红。她说,那时不曾设想恤孤助学会成长为今天的模样。20年间,恤孤助学会的制度不断完善、队伍不断扩大。在她看来,一路走来,恤孤助学会只做了一件事——把好事做好,“珍惜捐赠人的每一分钱,实实在在地用到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公开透明 首笔企业捐款“送上门”
在恤孤助学会官网,每个月都会公布接受社会捐款明细表。以今年2月为例,这张表记录了74170笔捐款,共计2626780.10元,哪怕是0.01元的捐款也记录在内。
葛晓红介绍,20年前,恤孤助学会就已搭建起网站公开捐赠账目,“诚信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力之源,只有公开、透明,才能让公众信任支持。”
葛晓红仍记得,2008年,曾有一名企业家委托律师找到恤孤助学会,想要签一份40万元的捐赠协议,她正准备介绍工作流程和财务制度时,对方却说“这些内容早已在网上看过”。原来,这位企业家此前和律师一起参加了恤孤助学会到韶关开展的助学活动,亲身体会了恤孤助学会工作的规范、专业和精细,便在此行中认捐了120名学生。后来该企业家还将自己早些年资助的数百名学生也转由恤孤助学会进行统一资助。
“原来‘公开’这么有用。”葛晓红说,这是恤孤助学会迎来的第一个捐款企业。2008年至今,这名捐赠人和企业已捐款超400万元。
维持机构运行,人、财、物等必要开支不可避免。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机构可以从捐款中按比例提取一定的管理费,而恤孤助学会从创立之初便承诺放弃这一权利,捐款全额用于资助人的定向资助,管理费由理事、友人专项捐赠和存量资产运作收益解决。
恤孤助学会老会长王颂汤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实实在在地说,我心里头就是想着钱。”葛晓红表示,慈善机构的粮草就是捐款,孤贫学生和病童需要的就是钱,通过一整套的制度设计,恤孤助学会希望将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不负捐赠人所托,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不打招呼,随时来查询、监督。
与之相对,恤孤助学会对自己却很“抠门”。葛晓红说,创会之初,王颂汤从旧仓库淘来几个文件柜,一用就用到了现在,办公室里“20岁”的沙发也早已“起了皮”。
与时俱进 关注乡村孩子全面发展
在恤孤助学会办公室的大门前有一张地图,标出了该会在全省助学资助的区域,旁边还有一张表格,记录着2004年以来的资助数据。
从成立之初,恤孤助学会就以帮助孤贫儿童为己任。每个学期,恤孤助学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会一同下乡,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点对点逐户家访,直观、真实地了解受助者的家庭情况。
葛晓红介绍,恤孤助学会资助项目的开展,首先要做到符合社会需求。2012年起,恤孤助学会增加了救助重症贫童项目,为他们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后来,恤孤助学会还与公益伙伴一同开设了体育欢乐梦、艺术支教、心理关怀、音乐陪伴计划等项目,更全面、深入地关注乡村孩子成长。
“恤孤助学会的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在葛晓红看来,基于信赖,恤孤助学会构建起一个平台,能够协助爱心人士实现帮助特殊群体的愿望。平台一头,网络捐款的风潮兴起,让更多人有心力、有渠道“日行一善”,将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另一头,公益伙伴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精耕细作,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丰富助学的内涵,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
如今,恤孤助学会有15名专职工作人员,最年轻的是“00后”。“恤孤助学会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身为“50后”的葛晓红说,过去,大家想着退休或是用业余时间做慈善。然而,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慈善不仅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有可能成为一项职业,甚至事业。
“恤孤助学会走到现在,初心和使命不曾改变,新生力量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葛晓红说。
长情陪伴 在做公益中助人助己
前段时间,霍浚轩正忙着准备一次志愿者的家访培训。作为恤孤助学会的资深志愿者,他已经习惯看似“加班”的生活。“通过做慈善,能够实现在工作、家庭之外的个人价值,何乐而不为呢?”他说。
霍浚轩和恤孤助学会在2005年结缘。那时,他刚大学毕业,从报纸上看到了清远访贫助学的活动,就和朋友一同前往。此后3年,他和朋友共资助了四五个孩子继续学业,后来又为恤孤助学会的募捐项目出力吆喝。
从青年到中年,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霍浚轩觉得,这离不开恤孤助学会自由、平等、开放的精神。“创会前辈们非常相信志愿者,为大家提供了施展空间。”他举例,每次家访前,志愿者都要参与两次线下培训,大家商量着把“硬核”培训设计得更有互动感,让后续的家访高效、准确。“从规章制度的建设,到如何设计一个帮扶项目,志愿者们全程都能参与进来。”他说。
做公益不仅是助人,也是助己。霍浚轩回忆起一次12年前的家访时说,当时家访结束后,他正和志愿者同伴走下山坡,恰巧遇到刚刚家访过的一个女生和她爸爸背着打好的柴火回家。虽然大家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但霍浚轩的内心却起了波澜。在他看来,过去,自己是抱着“好奇心”“拯救者”的心态做公益。可实际上,这群孩子的生命力比他预想的还要坚韧,“他们不需要怜悯,我们是平等的,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
延续温暖 受助者变成撑伞人
“从别人帮助自己,到我来帮助他人,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00后”王操如今是家乡湛江徐闻的一名小学老师,2021年暑假开始,他联动友人,为乡村困境学生“支教”。
“我是在泥土里长大的。”王操表示,2012年开始,他和妹妹接受恤孤助学会的资助,直至完成学业。每当陷入低谷,恤孤助学会的慰问都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动力。他说:“就像点燃了心灵的火花,还有人看着我成长。实现梦想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往前冲。”
王操小时候就想着如何能让生活稳定下来,成为妈妈和妹妹的依靠。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清远校区修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一步步稳扎稳打,通过专升本考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书期间,王操还成为恤孤助学会的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2022年,王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兼信息老师。他不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还经常跟随家乡的志愿者团队慰问乡村学生,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业上的支持。“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和我一样经历过困难的孩子。拉他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王操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