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宇宙中可不可能有个文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计算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26 15:14:00 来源:心底的小城

21世纪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不管传统工科,还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等,计算机都渗入到其研究当中。而在目前已知未来可供人类大规模消耗的唯一能源可控核聚变中,要涉及到计算的就更多了。

氘氚要加速到很快才有机会碰到,发生核聚变,这就像两块只会相互排斥的磁铁一样。斥力很强时,很难通过速度使得他碰在一起,因为稍微角度不正,就弹向别处。所以粒子对撞机几乎没法实现可控核聚变,氘氚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不受磁场约束,会毁坏材料。

宇宙中可不可能有个文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计算机?

而且聚变不像氢弹是一次性的,是长期持久的过程,在运行过程中出了一个差错就会导致反应停止,所以要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事实上目前就算以超算的运算速度都无法解决等离子体运行中产生的湍流等问题,这个不是算法改进就可以解决的,要比现在的超算运算速度快上万倍才可以实现。

如果说某个文明掌握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出计算机,就相当于蚂蚁的认知里,宇宙中存在某个生物,不合作就可以把一块骨头搬走。

宇宙中可不可能有个文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计算机?

不过,假如某种生命大脑的运作原理是基于量子计算呢?虽说在冯诺依曼体系中,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而演化不是从复杂生物开始的,必然从简单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二进制和按顺序执行计算不会是一个生存优势。

但进化史说实话本身就充满了巧合,生命的化学形式也许就有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其实,人类本身,或者说生命、大脑……随便怎么理解,总之也都是高度复杂,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一架极其精密的仪器,然而,人类就是先于计算机的发明而出现。

宇宙中可不可能有个文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计算机?

当然人类大脑运算速度慢,说到底就是生物神经传导速度是米/秒这个级别的。如果宇宙中存在某种生物的思维器官就堪比计算机,因为信息传递速度是有光速上限的,如果某种生物进化环境一开始就是以光速传递信息的,剩下的就是结构和效率问题,这个可以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优化。如果存在这种生物,那么可控核聚变对于这种生物来说,就像日常的火焰一样简单。

宇宙中可不可能有个文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计算机?

计算机本质上只是出于要解决人力难以展开巨量的数据处理,若有一物种大脑能够与计算机媲美或它们能够将思想链接在一起构成网络,不用计算机也能够可控核聚变。比如三体人,镜面身体,利用聚焦光线来交流,信息传递速度快,是人形计算机的基础,虽然效率还是不高,但的确可以用来进行人力不能及的计算,计算机在三体中就是先以人形出现,后来才出现机械和电子。

宇宙中可不可能有个文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没有发明计算机?

三体人类似于蚂蚁的社群体系,另外,计算机这东西属于原理无误过程无误则推断结果无误的。人形计算机里讲了有校验系统,基本单位与或非门错误的单元直接砍掉。其实不用说科幻,就工业革命开启的时代,人类在微积分等计算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这为工业革命实质性提供了算力基础,当时的算力就是由“人”构成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哪些科学技术一旦实现,人类文明便会突飞猛进,进入星际时代?
...目前最受关注,被称为“未来能源”的技术,那就是可控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相较于前面二者来说,出现得更早一些,其成果也相对多一些,毕竟它还是专注于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紧
2024-08-19 13:49:00
理想的外星基地,并不在月球和火星上,而是在木星的卫星上?
...它们的环境都太恶劣了,而且缺乏能源,尤其是可供可控核聚变使用的氢元素,而太阳系里木星才是真正的氢元素基地,因为它是气态行星,主要成分就是氢和氦。 最重要的是由于木星本身质量
2024-06-04 14:02:00
...量,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
2023-12-28 17:12:00
天文学家发现:50亿年后太阳将膨胀100倍,地球将被太阳吞噬
...也不例外。每个恒星都有各自的演化周期,当它们内部的核聚变燃料消耗完毕后,也会走向衰亡。我们的太阳目前处于主序星时期,还是一颗正值壮年的恒星。科学家计算,太阳将会在50亿年后变
2024-06-05 13:55:00
如果光速减慢3亿倍,会对现实产生什么影响?一挥手就触发穿越?
...响质能方程,同时影响恒星的能量释放,质能方程E=mc²,核聚变的质能转换率为千分之7,同样会受到这个公式的影响。把这样的光速带入核聚变的方程的话太阳释放的能量将只有现实中的9
2024-06-26 15:40:00
《流浪地球2》中的大国重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太阳这样的恒星依靠核心氢元素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对抗其自身引力,保持平衡。这一过程会产生氦元素。当核心的氢元素耗尽后,内核的温度还不足以触发氦元素聚变,因此
2023-02-01 06:17:00
...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对两个逻辑量子位的一组计算操作。在核聚变反应研究方面,德国的实验性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Wendelstein 7-X)进入连续运行的新实验阶段,预期目标是产
2023-01-04 01:11:00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恒星吞噬行星事件,正上演地球未来结局!
...大量热量并且从周围的圆盘累积更多的物质,最终引发了核聚变反应,这时候太阳就诞生了,太阳诞生以后吸收了周围大量的物质,所以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
2024-06-18 11:02:00
张杰院士预测人类寿命本世纪中叶突破物质身体限制,能源问题也得到根本性解决
...眼中所谓“能源问题”迎刃而解只是时间问题,原因在于核聚变能源正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核裂变的铀原料相比,作为核聚变的原料,氢的同位素——氘、氚均来自海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22-12-17 19: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机器人打辅助,精准完成膝关节置换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自强 通讯员 马华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骨科骨肿瘤科运用骨科机器人成功实施高难度膝关节置换手术
2025-08-22 19:55:00
合肥61名环卫工子女领助学金踏上大学路
大皖新闻讯 又到一年金秋助学季,合肥市环卫工人家庭喜讯频传。8月22日,合肥市关爱环卫工人基金会举行2025年度"关爱环卫工 金秋助学情"活动
2025-08-22 19:28:00
46岁男子命悬一线 牡丹人民医院五分钟内镜止血创造奇迹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快快快,患者发生休克了……”近日,家住牡丹区46岁的吴先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2025-08-22 18:29:00
丹青铭记历史 精神薪火相传——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职工大学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写生活动
鲁网8月22日讯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8月16日至20日
2025-08-22 19:24:00
我们的抗战丨地下医院:胶东抗战的生命防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岩松 徐宁 岳致呈 张琪 范华栋 陈晨从乳山民房的土炕到莱州地窖的手术室,从东海医院颠簸的马背药箱到西海地道里的门板手术台
2025-08-22 09:39:00
邯郸火车司机李学艺4次跳入滏阳河勇救落水者“只想着尽快把人救上岸”河北日报讯(刘剑英、赵鸿粼)面对落水者,他不顾危险,接连4次跳入滏阳河
2025-08-22 08:01:00
全国糖酒会“踢”进比赛现场和“第二现场”,新品吸引观众“尝鲜”甜!“苏超”中场变“秋糖”秀场本报讯(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8月17日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在南京一座普通写字楼狭窄的楼道里,南京森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操控着一台造型独特的无人机
2025-08-22 07:40: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希)就像一场接力赛,药企“出海”节奏不断加快。记者近日从江宁区获悉,今年以来,从单抗、镇痛药,再到医疗器械产品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2公里射频锁定,36米遥感精标,3分钟星上解算……“星眸载荷”是我国首个基于天基计算的北斗导航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装置
2025-08-22 07:41:00
文化消费是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5-08-22 07:54:00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声”生不息,90后讲解员话筒里的星火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 赵彦辰8月20日,晨光穿透沂蒙党性教育郯城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徐雅丰将党员徽章仔细别在藏青色制服领口
2025-08-22 07:56:00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姜洪涛:31载影像坚守 做精神科诊疗的幕后守护者
胶东在线8月21日讯(通讯员 丛冰)作为医院诊疗的“侦查前线”,放射科一直都是临床信赖的“眼睛”。放射科医生每天与各种检查仪器为伴
2025-08-22 05:00:00
别忽视新生儿黄疸!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为胆道闭锁患儿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近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成功救治一例胆道闭锁婴儿。患儿为一名早产儿,出生后即出现黄疸现象
2025-08-22 07:53:00
鲁网8月21日讯近日,山东省地矿局五队在国际矿床学权威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稀土矿研究论文荣获泰安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25-08-21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