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碳”路者丨去有沙的地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22 17: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共赴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美好约定,更是顺应自然规律和国际趋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内在需要。

建设银行坚持以绿色绘就新金融的生态底色,并将其凝聚为建行新金融理念的重要内涵和“十四五”期间完善金融服务的全行共识。今日建行特别推出系列专题——“碳”路者。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地区之一。从“山水林田湖草”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牢牢把握住生态治理新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扛起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金融责任。

不可让步须臾坚持久久为功

防沙治沙工作就像“滚石上山”的过程,不能有丝毫懈怠。内蒙古区分行全力支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综合防治工程,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除了处于黄河“几字弯”的巴彦淖尔地区外,内蒙古区分行还支持了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地区的光伏治沙项目,在同业中率先为三峡集团牵头建设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项目批复了固定资产贷款,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碳”路者丨去有沙的地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15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目前,内蒙古区分行已为布局在沙漠、荒漠、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矿排土场的光伏治沙项目授信共计50.7亿元,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超20亿元。

下一阶段,内蒙古区分行将以建设在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的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支持重点,并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进一步扩展对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综合防治工程的支持范围。

助推节水育林青绿山水无垠

荒漠化防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理念,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水利工程方面,内蒙古区分行重点支持了引绰济辽工程与林西东台子水库工程,这两项工程都属于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共计批复贷款18亿元。

在森林绿化方面,内蒙古区分行积极支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森林管护、森林抚育、森林旅游都囊括在内。截至目前,已为内蒙古森工集团授信7.27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天保工程”,助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巩固天然林的保护成果;固定资产贷款则主要用于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包括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让蔓延至远方的“绿色生命线”扎紧了风口,逼退了漫漫黄沙。

“碳”路者丨去有沙的地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的天然保护林景色

共建林沙产业共享绿色成果

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要用产业化带动防沙治沙,增加农牧民收入。巴彦淖尔分行大力支持区域内的光伏治沙项目建设,累计贷款投放金额已超过了10亿元,为大唐集团磴口县10万千瓦光伏+沙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投放贷款3.88亿元;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磴口县100MW光伏治沙项目投放贷款3.33亿元;为国家能源集团磴口100MW光伏治沙储能项目累计投放贷款3.06亿元。

走进磴口县的10万千瓦光伏+沙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场,映入眼帘的不是乌兰布和荒芜的沙丘,而是整齐排列的太阳能光伏板,各种中蒙药草和紫色的苜蓿花朵正在板下“惬意地乘凉”。太阳能光伏板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种菜基因”强大的中国人不会浪费每一分土地,沙漠也不例外。光伏板外围的防风固草带上,人们正在忙碌地种植着榆树和花棒,“品”字格的布局能够有效阻隔黄沙的蔓延侵蚀。沙漠里的绿色产业引得人啧啧惊奇,纷纷来到网红旅游景点“打卡”拍照,还成功打造了“防沙治沙+光伏+旅游”的产业新模式。

“碳”路者丨去有沙的地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治沙+发电+种植+养殖+帮扶”的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生态与能源的良性互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智慧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021—2030年是我国重大生态工程“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将继续助力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服务绿色实体经济的质效,久久为功,为绿水青山注入绿色金融动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变绿了,草变青了,他们以实际行动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极大地改善了沙区生态环境。近年来,内蒙古军区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
2023-10-04 10:01: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驱车驶入库布其沙漠,只见上百台推土机在沙地上来回穿梭,推沙开路、平沙整地,方便光伏板安装。不久的将来,这片漫漫沙海将变身为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
2024-06-07 15:24:00
“标准化”赋能防沙治沙!蒙草创新草种科技助力可持续荒漠化防治
...出席活动并致辞。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针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目标,内蒙古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系统性构建生态保护、绿色低碳、资源节约的标准体系,已形成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23
2025-10-15 21:44:00
阿拉善:努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围栏封育、人工造林种草“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建设格局。使全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据阿拉善盟林草局
2024-03-24 05:41:00
内蒙古多措并举谋划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11月25日,在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
2024-11-27 01:42:00
内蒙古全区“三北”工程攻坚战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在磴口县启动
...程攻坚战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过程中建功立业。劳动竞赛从2024年4月至12月,围绕2024年度确定的全区造林任务目标
2024-04-30 16:55:00
走“三北” 看攻坚——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科学治沙 久久为功
...到甘肃祁连山东麓,雪山森林草原同框,一眼四季,生态屏障守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扩散。走进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吸引近万只遗鸥前来筑巢产卵。 从“沙进人
2024-06-04 07:50:00
...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林草大区,内蒙古2023年增绿的主要途径是防沙治沙和造林。林草部门消息称,去年,内蒙古完成防沙治
2024-02-08 16:51:00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科学防沙治沙 筑牢美丽中国绿色屏障
...治理,防沙治沙取得巨大成就,进一步筑牢美丽中国绿色屏障。从高空俯瞰,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标志性工程——“三北”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在横跨我国北方400多万平方
2023-08-12 12: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陆续刊发援疆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其中包括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典型经验做法。科技创新求发展,推进产业援疆提质增效
2025-11-07 08:01:00
我市的国际合作又有新进展!乘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11月6日,太原市招商引资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各方嘉宾齐聚一堂
2025-11-07 08:02:00
10月29日,由平安集团驻浙江地区统管党委举办的“绿动钱塘·聚力前行”公益健步行活动在杭州滨江艺术望江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2025-11-07 08:03:00
近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国际佳丽齐聚贵阳
2025-11-07 05:5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井冈山市城市管理局
2025-11-07 06:50:00
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燃气泄漏、电梯故障……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破解安全治理痛点堵点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近日,由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11-07 06:50:00
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知识经济崛起与员工需求多元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企业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2025-11-07 06:50:00
宜春守护群众出行“安心路”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直属执法一大队联合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十支队一大队、高速交警四支队五大队、宜春收费站及畅行宜春服务区等多部门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以前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镇上,现在得花40多分钟步行,稍不注意就会摔跤!”近日,贵溪市塘湾镇金源村村民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07 06:50:00
南京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 让孩子的一餐一饭都晒在阳光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赵姜苏日前,记者来到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食堂
2025-11-07 07:49:00
南报网讯(记者许玉洁高洁)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协作帮扶交流对接活动上,南京商洛对口协作推动打造的“丹凤厨工”“镇安月嫂”两大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2025-11-07 07:50:00
从“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全国首个“以房管安”系统在南京上线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杨欣通讯员李鸿雁)11月6日,全国首个“以房管安”信息化系统(一期)在南京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5-11-07 07:50:00
墨竹工卡文旅推介会在宁举行 宁墨两地携手“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刘安琪)11月6日,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
2025-11-07 07:50:00
□裴桐金秋时节,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风吹稻浪,大地金黄,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迎来开镰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收割全程由5名南京公证处公证员现场见证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