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创新新型能源科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15 08: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电力必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在2月9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主会场”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指出,“实现能源电力转型,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本次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在主会场活动及之后的院士专家论坛上,来自各地的行业专家围绕“科技创新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其中“双碳”话题备受关注。

邹志刚院士:氢能将在减碳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邹志刚作了题为《国家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邹志刚指出,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双碳”战略推动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向绿色化、智能化……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崭新阶段。

他认为,氢能作为零碳绿色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来源丰富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替代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之一,也将深刻影响中国能源应用前景。

“氢能利用横跨电力、供热和燃料动力三个领域,因此氢能与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在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邹志刚说,“在‘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氢能源将在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逐年增多、装机容量占比不断增大,氢储能系统可参与并网消纳,有效减少弃风弃光弃水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综合收益。”

欧阳明高院士:应对减排挑战,新能源占主体地位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新能源的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报告中说。

他这样描述新能源革命与碳中和的关系:“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能源活动是主体。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活动就占了100亿吨;全球支撑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径,新能源又占50%以上。因此,在应对减排的挑战中,新能源无疑占据主体地位。”

欧阳明高指出,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向已经具备全球优势: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全球第一,光伏出口量占全球的70%,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动力电池的产量接近全球产量的70%并大量出口。“数字背后,是真正的技术革命。”他说。

迅猛发展的同时,挑战也无处不在。在欧阳明高看来,挑战集中体现在两大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新能源电力系统。而这两个系统的问题最终体现在一个核心瓶颈: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灵活性。

“出路在哪里?就是靠氢能、储能、智能。”欧阳明高说。他重点介绍了长周期可再生能源的氢储能技术,短周期电化学电池储能技术和分布式车网互动电动汽车智慧储能技术,并且介绍了清华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在这3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

郭剑波院士: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良好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则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演进过程中,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与电网、电力系统、能源系统及社会系统有紧密的交互关系。”郭剑波说。

他指出,从社会系统看,社会价值取向和政策法规是决定电力系统演进路径的最关键因素,不仅决定了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速度和节奏,还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生态、“安全-经济-环境矛盾三角形”的平衡态,以及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等。反之,电力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社会系统的发展。因此,建设“好生态”是电力和社会系统的共同责任和要求。

从能源系统看,能源低碳靠电力,电力安全靠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能源新技术的革命是分不开的。

从电力系统看,平台枢纽作用越来越突出,是矛盾的焦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必须加快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主动支撑社会和能源系统转型;必须加强与政府、能源企业的沟通,形成共识,有序推进演进;必须调动系统多利益主体和多层级市场的积极性,共同应对丰饶和短缺交织的市场和安全性挑战。

“我们需要的创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在现有电力系统基础上新旧技术结合,用新政策法规、新体制机制、新标准规范、基础构建的赋予新理念的系统,是一个多系统交互、多能源耦合的系统或体系。”郭剑波在报告结尾总结道。

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采取“”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术报告发布会、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女工程师论坛等主题活动,并分别由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自动化、清洁低碳发电、电力工程经济、电工数学等专委会承办了8场专题活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共建新型电力系统 服务能源转型发展2023年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融合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本报讯 (记者 刘艳)昨日,为期两天的2023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海峡两
2023-06-22 07:58:00
...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电气化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途径和方式,要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凝聚多方共识,营造良好政策环
2023-02-27 16:38:00
...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当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
2024-03-28 13:18:00
核能有望成为我国电力基荷能源
...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举行核能有望成为我国电力基荷能源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绿色双碳展区的展品展示了氢燃料电池车的驱动原理。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本报讯(实习记者 柴嵘
2023-05-29 05:25:00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洛斯达申请基于多能源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专利,有效提升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学;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多能源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的专利,公开号 CN119918903A
2025-05-05 21:20:00
智能绿色科技助力“双碳”目标实践
...提出,更智能、更绿色的工厂与楼宇正逐渐走到台前。“能源管理系统是希望能耗使用越少越好,但空压机、空调、冰机、水泵这些高能耗的设备系统对于整个工厂有它特殊的需求,这就必须要在控
2022-12-18 13:00:00
...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朱共山指出,在全球共同迈向“碳中和”、中国推出“双碳”目标、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
2023-11-08 02:04:00
圆桌丨绿色转型要优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之路?在近期举行的多场论坛活动上,来自财经、金融、能源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中国绿色转型之路各抒己见。多位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
2024-04-03 19:46:00
硬核科技 打造电网“智慧大脑”
...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国计民生,也关乎千家万户。新能源发电,高峰时,输电不够用;低谷时,电又用不完,如何能够更好地调配新能源发电,让输电根据用电自动调节配置呢?“我们研发的新
2024-04-16 04:3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