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5 09:52:00 来源:潮新闻

又是一年315,谈到各类维权问题,往往会提到一个词“缺斤少两”。

斤、两、米、升……这些常见的度量衡单位,往往也是消费者判断商家是否诚信的标准之一。

在缺乏现代测量计数工具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统一度量衡单位,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的呢?

在近期人气火爆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不少游客聚集在“镇馆之宝”大克鼎周围打卡拍照,另一件“镇馆之宝”却待在展馆一角少有人注意。

有人说它像一个雪糕模具,有人说它像一个做蛋卷的平底锅,也有懂行的人感慨:“比起名声在外的大克鼎,这件巴掌大的方盒真的太不起眼了,不了解背后历史的人很容易错过它。”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商鞅方升

这件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青铜器叫“商鞅方升”,比起大克鼎,它因不常设展出而难得一见。此次也是因为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它才被请出来“镇场子”。

作为目前现存唯一见证秦朝“商鞅变法”的重要实物资料,商鞅方升曾与大名鼎鼎的秦始皇画像、兵马俑一起出现在了中学历史课本上。

它是中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我国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要了解“商鞅方升”的故事,我们不妨先从度量衡的历史讲起。

从“布指知寸”到“统一度量衡”

我国最初的度量衡单位,取自人身,《说文解字》中道:“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

在《孔子家语》里,曾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的记载:中指节上的横纹间的距离叫作一寸,大拇指和食指指尖之间的距离为一尺,两臂伸展后的长度叫一寻,都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布手知尺、掬手成升、迈步定亩……但每个人的身高、臂长、手指长度并不一样,如此测量,并无一个统一标准。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具被当作了衡量用的器具。

比如,《考工记》里写到:“食一豆肉,喝一豆酒,中人之食也”。

豆,就是一种盛食器,专门用来盛放腌菜和肉酱等调味品,偶尔也盛饭食,放在当时看成是粗略的计量单位。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错金夔纹豆(战国时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据《左传》记载,当时齐国有四种计量单位,分别是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

豆列首位,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一直大到釜,釜的十倍才是钟。

在上海博物馆,你或许有机会见到“陈纯釜”和“左关钅和(‘钅和’为一古字,容器之意)”,它和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子禾子釜”,并称为“陈氏三量”。

它们的出现证明,齐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便于测量的容量器皿。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陈纯釜(战国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左关钅和(战国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在战国时期,几乎各个大的诸侯国都有一套自己的量制标准,除了国君颁布的“公量”外,不少卿大夫、老氏族还设有“家量”。

据古代计量史专家丘光明考证,单单在战国时期涉及到的容量单位就有20多种,如匊、升、溢、豆、区、盆、斗、觳、釜、斛、桶、鬴、庾、薮、钟、秉、筥、稯、秅、鼓等。

其中,“升”是较为通行的容量单位,但不同国家对“多少升”也有不一样的说法。比如各国的容量有二、四、五、十、十六等进位的区分,十分复杂。

复杂的量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换。

有网友举了个例子:“你在上海买了一升米可以吃一天,但到了青海,一升米只能吃半天,到了广东又发现一升米根本吃不完。后来发现,上海的一升,是青海的两升,是广东的半升。”

藏于咸阳博物院的安邑下官钟曾辗转经过魏、韩、秦三个国家,在它身上先后可以看到不同的记容铭文,表示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容量标准。

秦统一六国后,对其进行重新测量和加刻,在安邑下官钟的口沿处刻有秦国的当时标注“十三斗一升”,放到现在,容量为26400毫升。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安邑下官钟(战国时期)现藏于咸阳博物院

两组跨越百年的铭文

那么也有人要问了,秦国的一升,等于现在的多少毫升呢?

来,让我们算算。

一斗等于十升,以“十三斗一升”的安邑下官钟为例,秦国的一升约等于现在的202毫升。

这也就是“商鞅方升”的容积。

“商鞅方升”又名“商鞅量”,全长18.7厘米,内口长12.4厘米,宽6.98厘米,深2.32厘米,重0.7公斤。是目前为止商鞅变法唯一的实物例证,也是当时商鞅亲自督造的一批度量衡标准器中唯一幸存于世的。

除了一侧的中空柄外,“商鞅方升”其余三测及底面皆刻有铭文。

在器侧及器柄的对边,交代了方升的制造者、时代以及器物的用途及容积:十八年,齐䢦(率)卿大夫(合文)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重泉。

意思是,秦孝公十八年(即公元前344年),正值齐国卿大夫使团到访,大良造商鞅监铸了这件量器。该方升的容积为十六寸又五分之一立方寸(即一升的容量)。

小小的方升成为了秦国的“传国之宝”,一直沿用到秦始皇时期。

在器底,则有一段相差了123年的铭文,交代了方升的重要性: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临。

意思是,秦王政26年(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人民安定。秦始皇命令丞相隗状和王绾将商鞅既定的标准推行至全国,代替列国复杂的量制,并将此诏加刻于方升。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商鞅方升底面

两组跨越百年的铭文背后,则是秦朝实现“一升量天下”,统一全国度量衡的历史。

作为商品交换、农业赋税的标准计量参照物,方升被发放到全国各地,官吏们拿着它到各地检查,方升的误差为0.05升,如果有人超过误差便要处罚。

作为目前所见最早的采用科学方法的量器,商鞅方升的出现实现了当时测量的精准、公平,规范了贸易的行为,但它的意义却远远不止于此。

在《国家宝藏》的节目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曾将“商鞅方升”称作他心中的“计量圣物”:“要说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为什么能够从未间断过?这跟我们很早就统一了度量衡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无规矩不成方圆

统一的度量衡,带来了更加规范和系统化的贸易活动。

度量衡的统一,不仅换来了经济生产的稳定、商品交换的通畅,还保证了国家政令的畅通和思想文化的稳定传承。

在不少“度量衡”的文物中,都印有秦始皇的诏书,为了迅速改变各国混乱的度量衡单位和量值,秦始皇以命为“制”,以令为“诏”,向全国发布统一度量衡诏书。

比如在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件“两诏椭升”,外壁一侧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四行,另一侧刻秦二世诏书七行,二世诏强调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功绩并继续推行之。

今天315,看看老祖宗如何应对“缺斤少两”

两诏椭升(秦代)藏于上海博物馆

为什么是两诏?

为了保证政策的顺利贯彻,秦代曾两次发布统一诏书。除了秦始皇发布的统一诏书外,延续始皇政策的秦二世继位后,继续在全国统一度量衡,再次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足见其对“统一度量衡”的重视。

除了颁发诏书之外,在春分和秋分时节,中央还会对各地使用的度量衡器进行统一的检校,对不合格者进行严厉惩处,看看你有没有“缺斤少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时候物资匮乏,行商之人,最讲究的就是自己的信誉了,缺斤少两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因为若缺一两,福星减福;若缺二两,禄星减禄;若缺三两,寿星减寿。古人们朴素的哲学思辨思维,利用
2023-11-17 18:10:00
被“冤枉”2000年的他终要洗白了
秦始皇,被网友们称为“迷人的老祖宗”,但是从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事迹,却是一个暴君,可是,随着越来越多记载出现,人们渐渐了解了历史的真相。2015年,在湖北的一处古墓中,出土了一批
2024-05-20 07:13:00
秦国统一天下为何比后来所有大一统王朝都难
...出,传到嬴政手上,真正拥有统一天下的实力。秦国人的老祖宗,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那个时期的颛顼帝,颛顼的后裔大费,曾经是跟随过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在治水成功以后,大费便留在舜帝
2024-02-22 14:44:00
秦始皇嬴政与宣太后芈月: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关系揭秘
...么关系呢。其实根据史料记载,芈月应该是秦始皇嬴政的老祖宗,是嬴政的爷爷的奶奶,血缘关系已经不是很浓烈了。二、嬴政的生平和事迹秦始皇嬴政的一生大多数史料中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他
2024-02-13 20:10:00
商鞅来到秦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变革
...周朝国姓-姬姓公孙氏,往上推几百年和周天子都是一个老祖宗。本来该称呼为公孙鞅,那又为什么能成为大名鼎鼎的商鞅呢?难道说连本姓都不要了?其实并不是,商鞅之所以被历史记载成商鞅,
2024-06-28 13:39:00
揭开秦朝神秘面纱,新倩女幽魂又双叒在玩一种很新的国风!
说到秦朝,大家最先想起的是不是我们那位“迷人的老祖宗”呀?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格局,又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对我们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023-07-14 09:40:00
...刘恒在位期间弄出来的文景之治。这才是所有盛世王朝的老祖宗,况且人家刘恒削减徭役,鼓励民企业发展这事,史料上那都是有记载的,凭啥就不能排第六呢?第五位成吉思汗嚯,这可是个呼风唤
2023-02-01 10:57:00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六国的文字语言真的不通吗?他们怎么交流
...吞并六国后,为了便于管理各国语言和文字,这位迷人的老祖宗便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措施,真正将华夏境内的语言统一起来。这样做的后果十分显著,不仅增强了华夏民族的凝聚力,还让整个
2023-11-06 18:15:00
...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2)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
2024-04-23 10: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天眼问政】“鼠标手”正式纳入职业病目录,专家详解认定条件与维权路径
8月1日起,我国新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正式实施。其中俗称“鼠标手”的腕管综合征,首次作为职业病正式被纳入国家的法定目录当中
2025-08-17 20:31:00
村支书现场带货 把村民的“土货”变成“网货”
8月17日,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进入第三天,3号馆“流量经济赋能农博会”电商直播间内,吉林市九站街道哨口村党支部书记、“东北小王支书”王飞对着镜头
2025-08-17 22:37:00
【天眼问政·追踪】高架桥百米隔音墙“伤愈”上岗 市民:悬着的心放下了
日前,“天眼问政”栏目发布了《【天眼问政】隔音墙损毁严重摇摇欲坠,云岩市政主动作为紧急处置》,对贵阳市云岩区盐沙大道雅关高架桥近百米长的隔音墙损坏严重
2025-08-17 21:34:00
【天眼问政】公交被迫路中停?贵阳阳关大道站遭停车位“堵门”
日前,贵阳市民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观山湖区阳关大道(中)公交车站设置不规范,站牌前面是路边停车位,公交车无法靠边停靠只能在路中间上下乘客
2025-08-17 21:02:00
6363公里极限征程定义“正宗长续航”!台铃勇闯第4季盛大收官
8月16日,台铃“你好长江”勇闯前人未至之境第4季正宗长续航长江溯源活动在玉树圆满落幕。历时32天,跨越31座城市,骑行6363公里
2025-08-17 20:47:00
雨情下的温暖守护
(图为姚村社区网格员对存在风险的危旧房屋住户进行重点提醒与劝导)连日来,我市迎来持续强降雨天气,为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08-17 19:48:00
8月16日中午,富力城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制止了几名儿童在地库骑车玩耍的危险行为。当天午后,网格员白晓丽在晋安东街7号富力城B区小区地库负二层巡查时
2025-08-17 19:49:00
近日,清徐县集义乡潇河河道内发生惊险一幕:两名少年游泳时不慎溺水,义务巡河的清徐县桃园堡村村民、退伍老兵闫永寿不顾个人安危跳河施救
2025-08-17 19:49:00
烟火㵲阳岸③|梧桐树下鱼飘香 谈笑间只见客满堂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8:57:00
烟火㵲阳岸④|古宅里喝茶,都是韵味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8:57:00
在城市中奔跑的年轻人|他在田间地头上链接
有关数据显示,贵阳14至35岁青年人口达239.55万,占比37.49%,较2021年新增10.57万人。年轻的身影奔忙穿梭于街巷
2025-08-17 17:55:00
烟火㵲阳岸②|镜头里的古城光影最动人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4:47:00
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坚持阅读?贵阳孔学堂这场讲座告诉你答案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最近书荒了,没什么书可看了,你怎么办?在这个短视频的时代,我们坚持阅读是否还有意义?”8月16日上午
2025-08-17 12:43:00
卖米的开开姐:让伴手礼盛满万峰林的泥土芳香
8月9日22时许,兴义万峰林下纳灰村民族文化广场上,杨姐的手机不断跳出新消息——“记得留50斤米”“民宿要100斤米当伴手礼”
2025-08-17 11:40:00
2025年十堰市“和美城乡”篮球赛夏季总决赛开赛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贤林)8月16日,2025年十堰市“和美城乡”篮球赛夏季总决赛在郧阳区篮球馆开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各县(市
2025-08-17 1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