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30 06:33:00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怀 王国平 王青山 燕巧 田珊 张敏 摄影 李向雨

“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长廊”,就是古蜀道上的翠云廊。这是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

盛夏时节,青山叠翠,蝉鸣阵阵。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视察。

三百长程十万树。古人于蜀道植柏,可追溯至秦朝,意在植树表道、以树计里、保护道路、荫蔽路人。千百年来,翠云廊无声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追求,蕴含着中国人的生态智慧。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在翠云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棵棵古柏,见证着大国领袖的深远考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蜀道古柏保护下来很不容易

7月25日下午,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景区北门。

“总书记平易近人。”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清楚地记得,总书记下车时说,以前去过剑门关,但还没到过翠云廊,终于有机会来看看。“这样的家常话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与杨祖斌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作为总书记一行的讲解员、广元石窟研究所开发利用与宣传教育科科长罗琳。“没见到总书记前,很紧张,但看到总书记微笑着下车,跟我们打招呼,感觉很温暖。”

沿着翠云廊青石板路,习近平总书记迈步古蜀道。

“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沿着历史的印迹,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广元市蜀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东洲边走边向总书记介绍,“翠云廊”因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这首诗而得名。

翠云廊内古柏雄健,耸入天际。习近平总书记迈步古蜀道,迎面而来的是一株“宋柏”。

“据林业专家鉴定,这棵柏树有950年了,推算起来大约种于北宋仁宗时期。”蔡东洲向总书记介绍,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有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

总书记一边听介绍,一边仔细打量这棵“宋柏”。古道与古柏相伴而生,历史上在官道两侧植树,有明确文献记载的共有6次,其中4次发生在宋代。

“总书记给我们讲了宋人王安石植松的典故。”蔡东洲注意到,总书记对于宋代在官道两旁植树很清楚。宋人曾极有诗云“当时手植留遗爱,只有岩前十八公。”“十八公”即“松”,后人考证这“岩前松树”为王安石所栽种。

翠云廊里,一棵苍翠遒劲、粗豪爽真、颇似张飞形象的古柏,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树龄有1600年。

“当听到我们介绍张飞‘大吼三声断当阳桥’时,总书记笑着说,把声音作为武器还是比较少见的。”杨祖斌说,在这里,他向总书记汇报了古柏的保护措施。

“这些古柏保护下来很不容易,一定要把古树保护好。”杨祖斌说,总书记听完汇报后强调。

古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很重。早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让县林业局对古树进行普查,并统一在古树周围做了栏杆和标牌,号召大家爱惜和保护,让古树成为“文物”。

20多年前,在福州工作时,对于福州的市树榕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大家知榕、爱榕、护榕,并且身体力行。

今年4月10日,总书记来到广东湛江,实地察看当地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这些树木的年轮记录着历史的脉络,在新时期又将记录新的征程。

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

当走到“剑阁柏”前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古树保护。

相较于其他柏树虬枝盘曲,“剑阁柏”笔直挺拔、直指云霄。在剑门蜀道翠云廊里,“剑阁柏”十分特别,有“三最”:最高,树高27米;最老,树龄达2300年,是仅有的两棵秦汉古柏之一;最奇,它远看似松、近看是柏。

1978年,省林科所鉴定,它是已知154种柏树之外的一个新品种,因在剑阁发现,被命名为“剑阁柏”。由于它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双重特征,当地百姓又称其为“松柏长青树”。这株古柏,全世界仅此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是“四川省十大树王”之一。

“这就是古柏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蔡东洲说,总书记对这株古树很感兴趣。

树下摆着一组3个透明盒子,分别装着普通柏树、“剑阁柏”和松树的果实。总书记近距离仔细观察果实差别。从大小上看,“剑阁柏”的果实大于普通柏果,但小于松果;从形状上看,它呈椭圆形,与松果相似,而普通柏树果实呈圆形;从裂纹上看,它与柏果相似。

“总书记在这里也停留了很长时间。”杨祖斌说,“我给总书记汇报,这里的每一株古柏都有专人管理,做到‘一树一人’。听到这里,总书记说了‘林长制’3个字。”

总书记说,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

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唐天勇介绍,剑阁县对全县古柏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做到“一树一档”。

记者注意到,每一株古柏的身份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可看到古柏的身份信息、历史典故、保护措施等内容,还标明了责任单位、管护单位及管护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

记者根据身份牌上的信息,联系了“剑阁柏”管护人王世银。“我两年前成为翠云廊景区专职护林员,共管理古树389株。”61岁的王世银在电话里说,“每一次巡护检查、做记录,至少要花3个小时。”

心怀敬畏才能世代共同守护

“宋柏”“张飞柏”“隆中对柏”“剑阁柏”“帅大柏”,短短200余米的翠云廊古蜀道,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在古柏前驻足、观察、思考。

“总书记心里装着这些见证历史的古树,它们昭示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赓续发展,也折射出总书记的时间观、历史观和生态观。”当介绍剑门蜀道翠云廊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陕西黄帝陵里有5000多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这让蔡东洲很受触动。

另一个细节也让杨祖斌历历在目。“在谈到古柏能完整保存下来,不仅与历朝历代官府保护有关时,总书记说,这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杨祖斌回忆,“总书记深情地说,即使在苦难的时候,这些古树也没有被砍伐,说明老百姓有敬畏之心。”

这种敬畏,是当地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自古以来,当地老百姓把护树、护路作为一种造福子孙的美德。为更好地保护古柏,村民左飞龙一家2009年搬迁到50米外的一处聚居点,没有一丝抱怨。跟左飞龙家一起搬迁的,还有散居在翠云廊景区附近的10多户80余人。

这种敬畏,源于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

“我是对这些树龄很长的树,都有敬畏之心。人才活几十年?它已经几百年了。”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在一棵800多年的酸枣树下,总书记看了又看,他说:“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牢固树立这样的发展观、生态观,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潮流,更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的蔡东洲向总书记报告:“今天我们对古树的保护进入一个最好的时期,我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保护措施,更增添了现代科技力量。”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会议召开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翠云廊视察。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剑阁的古柏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杨祖斌说。

今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不仅是巴蜀儿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自觉行动,更在深刻改变着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0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感受“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两年来,剑阁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2025-06-29 12:30:00
为千年蜀道撑起“蓝色保护伞”
...镇七柏村被伐古柏现场测量古柏伐桩直径。罗晨方摄说说总书记考察过的翠云廊翠云廊,就在金牛道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绵延300余里,有着迄今保
2024-01-26 06:46:00
沿袭古制 翠云廊再现离任交接“交树交印”
...顺利完成古树名木的离任交接工作。去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嘱托当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翠云廊在剑阁县境内现有古柏77
2024-02-21 03:21:00
四川剑阁:守护千年古柏 审计监督在行动
...工作推进会当好生态文明“践行者”今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蜀道考察调研,并嘱咐剑阁县“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为进一步贯彻落
2023-10-10 15:34:00
...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视察时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牢记嘱托,广元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
2024-07-20 06:52:00
一万多株古树  见证离任交接(美丽中国)
...廊远眺。苟永雄摄(人民视觉)核心阅读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中规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2025-03-17 05:31:00
古蜀道上的“蜀小兵”
...、剑门关、汉阳、普安、姚家、盐店等乡镇和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志愿服务队,共8支分队,近百个志愿服务岗、点。志愿者有党员干部、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士、普通群众等,他们来自不同行业、
2023-11-22 16:16:00
四川剑阁“体检”翠云廊古柏  先进智能设备显“神通”
...7大项50余小项的情况,构建电子数据库。“全县现有古树名木12604株,其中,蜀道沿线7803株,零星古树4801株,整个‘体检’工作预计将于3月底完成。”剑阁县相关负责人称
2024-03-12 21:16:00
最老“寿星”  雅安红豆树今年已2675岁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四川现有古树名木71578株最老“寿星” 雅安红豆树今年已2675岁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千年红豆树 本报记者 郝立艺 摄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被
2024-03-17 09:4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河北新闻网讯(张纳军)今年四季度以来,开滦股份吕家坨矿牢固树立“一线思维”,深入践行“服务生产、服务主业、服务员工”理念
2025-11-10 21:50:00
河北新闻网讯(信明帅)10月31日,开滦股份林西矿业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气氛热烈,“我是安全闯关王”知识竞赛正在上演
2025-11-10 21:54:00
厉害!吉林大学创新纪录,特等奖+1 ,国奖+20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日前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吉林大学师生创“挑战杯”赛事新纪录,获主体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
2025-11-10 22:07:00
吉林动画学院双阳产教融合校区一期工程封顶
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吉林动画学院双阳产教融合校区(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全球路演中心,11月初封顶。标志着该校在实现“坚持特色发展
2025-11-10 22:09:00
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凝心聚力强联盟精研专科护童安
河北新闻网讯(姬玉)自1952年建科以来,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逐步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儿科,设有独立新生儿病区
2025-11-10 22:32:00
唐山市工人医院在全市老年医疗护理竞赛中获佳绩
河北新闻网讯(刘彤、邢晨)近日,唐山市老年医疗护理技能竞赛圆满结束。唐山市工人医院参赛团队表现出色,包揽医疗组与护理组团体一等奖
2025-11-10 22:34:00
四中全会精神在江淮 | 池州:林地流转创新破局 铺就绿色富民快车道
大皖新闻讯 “同意村集体林地流转的村民代表,请在同意书上签字。”日前,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郑村组的村民会议上,村民组长向与会村民逐一介绍
2025-11-10 22:47:00
近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同志与世长辞,这位扎根鄂西山区近七十载的老党员,用一生坚守点燃“致富火种”,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忠诚
2025-11-10 22:52:00
在鄂州杨湾街口的斑马线前,辅警李超如陀螺般坚守了十年,用高频的手势、奔跑的身影,在车流人海中筑起一道移动的安全屏障,不仅温暖了一座城
2025-11-10 22:52:00
第十一届泰山学者口腔医学学术会议之 “牙周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议圆满落幕
11月8日,第十一届泰山学者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系列学术活动之“牙周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场”在烟台市口腔医院东院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国内牙周病学领域顶尖专家
2025-11-10 16:08:00
机制重塑破壁垒 闭环治理激活力——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构建网格分级处置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逯广宇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田梦)家门口的路灯坏了,楼道里杂物堆成山,说了好几次也没人清理
2025-11-10 16:21:00
凝聚青年菁英力量,共绘医美发展新篇——第二届山东医学美容青年菁英论坛会在烟台成功举办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慧 黄悦悦)2025年11月8日,第二届山东医学美容青年菁英论坛在山东烟台希尔顿欢朋酒店隆重启幕
2025-11-10 16:22:00
【文化社区建设】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付庄社区:举办“京剧盛宴进社区 文化惠民暖人心”文艺演出活动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霍凤娇)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6日下午
2025-11-10 16:22:00
【直通镇街】德州天衢新区新区服务管理办公室:“新益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谢昕纾)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今年以来
2025-11-10 16:23:00
国企担当践行初心使命 匠心服务铸就民生幸福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张宗帅 通讯员 侯鑫龙)作为枣庄市市中区全资区属国有企业山东惠众民生发展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枣庄中扬智慧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始终秉承“用心公用事业
2025-11-10 1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