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世界的舞台上,梵蒂冈扮演着一个独一无二又神秘莫测的形象。
它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谜团:它既可能指那个占地仅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一千的梵蒂冈城国;也可能指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圣座”,就像“白宫”代表美国政府的行政分支,而“华盛顿”代表整个美国政府一样。
“梵蒂冈”这个词有着双重含义。
换句话说,它有两个身份。
一方面,它是一个拥有领土的国家,具有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另一方面,它还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跨国宗教组织的中央领导机构,具有重要的宗教身份。
因此,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它的领导人教皇又被称为教宗。
教皇不仅是这个国家的元首,还拥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他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权,是罗马教廷的领袖,全球天主教徒的精神导师。
梵蒂冈在许多国家拥有大量的地产和投资,并在意大利各个经济领域中发挥着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在银行金融和不动产领域。
此外,世界各地的天主教教徒的慷慨捐赠也是梵蒂冈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可想而知,梵蒂冈教廷背后的财富利益网有多么庞大。
然而,想要知道梵蒂冈教廷这张巨大利益网究竟是如何织成的,我们就不得不从千年前开始说起。
封建时代下的黑暗经济
梵蒂冈最初是中世纪教皇国的核心。
从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的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落之机,开始占据周边的土地,并在6世纪时实际掌控了罗马城,成为了“教皇”。
当基督教变成罗马帝国的国教,主教们就越来越有权势了。
皇帝和大地主们送给教会一大堆钱财和土地,让教会变得更加富强。
结果,教会就成了拥有大片田地和无数奴隶的土豪和殖民者,教会的财产因为受到各种赠礼而不断增长。
在法兰克人信了基督教之后,国王们争着看谁给教会送得多。
他们把土地、金钱、珠宝和名贵家具等等都献给教会。
西班牙也不例外,在中世纪初期,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成了大土豪、封建主。
西班牙的僧侣在自己的地盘上收钱收粮,还让农民为他们干活。
意大利的教会更是有钱有势。
公元六世纪时,前罗马皇帝们在西西里和卡拉勃利拥有的大片土地,都归了罗马主教格里哥里一世所有。
中世纪的教会成了西欧最大的土豪,他们手里握着至少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土地。
他们用信仰把西欧各国粘在一起,赞美封建社会里的等级制度,特别是赞美对农民群众的压榨和奴役,因为他们自己也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带领早期基督徒一起过公社生活的“先知”和“导师”们,到处传说要想上天堂,就得穷苦、节制、瞧不起世俗的钱财和牺牲自己。
教会中的主教们则管着公社的钱财,还代表着教会对外发声。
主教们的威望和权力不是靠他们的“道德形象”来的,而是靠他们像管家一样管理公社的财物来的。
作为帝都罗马的主教有着很大的金钱和政治影响力,教廷就是从罗马主教教区那里慢慢发展出来的。
发展起来的教廷为了巩固自身的影响力,无所不用其极地想把土地和财物弄到手。
为了让人们不断地捐钱捐物,他们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奇迹,耍弄了无数的诡计和骗局。
例如:当天堂的快乐和地狱的痛苦不再能吸引人们的时候,他们就从远方运来圣徒的骨头,到处展示给人看,建起新的教堂来。
此外,很多神职人员,连教皇在内,都靠伪造文件来占有财产,为了让自己更富有,他们不惜用假文件来骗取钱财。
教皇和宗教会议也极力维护着教会收受赠礼的权利,并以开除教籍的惩罚来威吓那些跟他们争斗的人。
然而,教皇的欲望无穷无尽,教廷的收入甚至远远不够。
大多数教皇在生活上挥霍无度,给自己的继承者留下的只有债务。
例如,当人们提到里夫十世时说,他把三任教皇的钱财都花光了:自己的、前任的和后继者的。
波尔哈尔持说,里夫十世为了弄钱甚至做到了这种程度,他把自己宫殿里的地毯、银器、甚至教廷小教堂里的圣徒雕像,都拿去给放高利贷者当抵押品。
里夫十世欠下了一大堆债务,甚至为了还债而卖掉教廷的珍品,连教皇宝冠也没放过。
卖掉之后还是不够还。
罗马教廷所有的银行家,都因为那些挥金如土的继承者破产,而跟着破产一半。
梵蒂冈的资本主义开端
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教廷的势力虽然被这场改革动摇了,但没被打垮,特别是有西班牙和法国的支持,这些盛行“天主教”的国家都成了殖民帝国,他们侵占美洲并奴役当地人,还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东方,这些都对天主教教会在宗教改革后时期的巩固和统一有着不小的帮助。
直到庇护九世统治时期,天主教会与资本主义的密切联系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
1830年,天主教会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紧密结盟首次浮出水面。
政治与经济利益,不断地驱使教会高层,使得某些国家的天主教组织与教权派纷纷与资产阶级携手,一同踏上充满诱惑的资本主义之路。
在1834年,梵蒂冈成立了以30万兹库提为资本的“罗马银行”,专注于不动产投机交易。
同年,“圣灵银行”应运而生,许多涉足面粉、食盐等行业的教会企业纷纷转型为“私人”股份公司。
1836年,高级教士泼·米里尼和克·勒·莫里尼尼在罗马设立了储金所,短短十年后,其存款已达到1000万里拉。
1852年,梵蒂冈加大投资“罗马银行”,并吸纳了罗马最大的金融家加入。
1845年,延续至今的梵蒂冈股份公司“安济加·瑪尔却圣水公司”成立,负责罗马自来水的经营——从1871年至1875年,该公司的股息增长了十倍。
1852年,梵蒂冈与英国资本共同组建了“英吉利-罗马煤气公司”。
到了1875年,该公司的资本和股息分别达到了325万里拉和289,683里拉,而在1890年,这一数字分别增长至1400万里拉和1,928,366里拉。
1883年,梵蒂冈从“英吉利-罗马煤气公司”中分拆出另一个企业——“英吉利-罗马电气公司”。
曾经以神圣光辉庇佑封建制度的罗马教廷,在资本主义时代依旧紧紧守护着压迫阶级的利益。
梵蒂冈的金融帝国与神职纠纷
在二战时期,得益于美国金融集团的关照,战后梵蒂冈的投资额呈现上升趋势。
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为了争取梵蒂冈对其控制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政策的支持,向梵蒂冈特别行政局提供低廉的外汇,并以优惠价格将他们所控制的各种企业股票出售给梵蒂冈,诱使其参与各类交易和投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梵蒂冈成为意大利最先进工业的拥有者,涉足纺织、化学和电力产业。
若说在战前,梵蒂冈仅以小角色身份参与各类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垄断企业,那么在战后时期,它在某些工商业领域中已高瞻远瞩,驾驭众生。
这些大型企业的资本,要么全部属于梵蒂冈所有,要么受其控制。
特别是自教皇里奥十三世时代开始,梵蒂冈就积极投资建筑业。
梵蒂冈每年从如此丰富且多样的来源获取的巨额收入,究竟是为谁服务和被用在哪些方面呢?教会的捍卫者们坚称,梵蒂冈的财富主要用于救济贫困和维持教皇庭的运作。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梵蒂冈绝大部分收入被教皇、他的家族成员、红衣主教以及其他教会高层人士占为己有。
其中红衣主教们在教廷中“赚取”最丰厚的收入。
他们每年的薪水高达10万美元,而教廷中其他高级教士的收入相对较为普通。
尽管如此,这仅仅是教廷收入的一小部分。
大笔资金用于在思想意识层面与进步阵营抗衡,反击共产主义和尖端科学。
同时,这些资金还维持着教权派组织、教权派报纸和各种宣传机构的运作,甚至进行反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的颠覆行动。
为了不断壮大梵蒂冈的资本实力,教廷还利用大量收入购买新股票、有价证券以及进行其他投资。
然而,巨额财富必然引来利益纠纷,围绕在教廷之间的命案也数不胜数。
1982年6月18日,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桥下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具尸体。
死者身穿西装,怀中揣着一本写满,意、英政要联系方式的地址簿。
显然,这位死者的身份不一般。
经过调查后,媒体公布了这位死者的身份——罗伯托·卡尔维,意大利最大私人银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位亿万富翁曾与意大利顶级权力掮客建立过联系,而这段联系就像蜘蛛网中的一条丝线将他与梵蒂冈顶级人物紧密相连。
1983年夏天,一位梵蒂冈教廷雇员的15岁女儿意外失踪,至今下落未明。
2019年,正在调查这起失踪案的调查人员,意外地在梵蒂冈条顿公墓的隐蔽地下空间内,发现了数千块人体骨头。
可以说,这些命案都是梵蒂冈教廷内部,围绕财富与权利之间,开展斗争时留下的“产物”,而这些“产物”究竟还有多少?恐怕不尽其数。
当今世界梵蒂冈所拥有的权利与资源
现代的梵蒂冈不仅是宗教的心脏地带,它还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与全球最大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紧密联系。
曾担任美国政务副国务卿的尤金·罗斯托,在评价梵蒂冈在当今世界的影响时,这样生动地描述:梵蒂冈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精神与文化共同体的核心,更是一种活跃的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鲜明象征,同时还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协调跨国官僚系统的秘书处。
他认为,无论是在精神领域还是在世俗层面,梵蒂冈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当代世界的大舞台上,梵蒂冈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它又是如何散发其魅力的呢?
首先,近13亿天主教信徒汇聚成了一个庞大的“无形国度”,他们将教皇视为精神的引路人;圣座所传播的观念,如同无形的指南针,引领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行动。
因此,相较于世俗国家,梵蒂冈拥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宝藏。
比如,梵蒂冈关于经济生活的教导,犹如指南,引领天主教投资者的财富之舟;关于婚姻生活的智慧,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信徒们在立法议题上的支持或反对,等等。
其次,与大多数宗教组织相比,梵蒂冈犹如一座丰盈的宝库,拥有无尽的组织资源。
梵蒂冈领导的天主教会重视制度建设,如同古老的大树,根系深厚,枝繁叶茂。
当封建王朝轮回更迭,王国崛起又消失时,天主教会依然屹立不倒。
组织的弹性就是它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
此外,因为亿万天主教徒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横跨国家与大陆。
美国驻圣座大使馆曾在向乔治·布什的报告中提到:梵蒂冈是几乎足迹遍布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为数不多的主权实体之一。
这意味着教皇及其教会,在几乎每一种政治环境中,都拥有不朽的存在和丰富的资源。
结尾
经过一段漫长的时光探索,我们终于窥探到梵蒂冈千年财富利益网的神秘面纱。
从巍峨的教堂到权力的中心,这些背后的命案与阴谋都将被历史所铭记。
然而,当我们在诉说这段故事时,也不能忘记勇敢直面过去的人们。
这些过往的经历与今天紧密相连,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金钱和权力的影响,更要铭记正义与真理的力量。
如同阳光穿透乌云,唯有不断追寻真相,梵蒂冈的历史故事在未来才会闪耀出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王娜.梵蒂冈的世界[J].百科知识,2008(11):31-32.
[2]金涛.浮光掠影话小国(三)——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下)[J].知识就是力量,1997(12):4-5.
[3]李存娜.梵蒂冈的权力资源及其在当代世界事务中的作用[J].国际论坛,2019,21(03):37-58+156-157.
[4]梵蒂冈宗教,财政与政治作者(苏)拉甫列茨基,И.著;柔水译
[5]澎湃新闻:36年前失踪少女牵出更大谜团,梵蒂冈一公墓发现数千块人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