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人们都说,只听到过开水、明火等高温才会引起烫伤,怎么低温也能造成人的烫伤呢?”
其实,低温烫伤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最近,杭城的天气让人“捉摸不透”,早晚温差较大,白天阳光温暖,但是到了晚上,些许的寒风还是有些刺骨,很多人还会在晚上入睡前用暖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但由于入睡后皮肤敏感度降低,若紧贴热水袋的部位长期不换,第二天醒来就会发现局部被烫起了一个水泡,这就是低温烫伤。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就接诊了一位整晚左小腿都紧贴热水袋而导致三度低温烫伤,最终接受手术治疗才痊愈的患者。
小小水泡逐渐恶化成重度烫伤
手术成治疗有效手段
68岁的吴阿姨(化名)多年手脚冰凉,比常人更加畏寒,冬日每晚入睡前必须要在脚边放一个热水袋暖脚。上个礼拜,她像往常一样用热水袋暖身,但由于夜晚翻身,第二天她醒来发现热水袋一直紧贴着右小腿处,长出了一个显眼的大水泡,摸上去有灼热的疼痛感。
起初吴阿姨不以为意,几天后,水泡破了的那块皮肤开始发黑,和周围白皙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渐渐地,她走路时总感到右小腿伤口处传来阵阵肿胀感,进而发展为难以忍受的疼痛,让她不敢轻易洗澡碰水,也不敢长时间站立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察觉到不对劲的吴阿姨,急忙前往当地医院配了些烫伤药物,还一直坚持敷药了2个月,但始终收效甚微。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水泡能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为了尽早“摆脱”右小腿的胀痛感,多方打听后吴阿姨来到了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王新刚门诊处寻求帮助。
“通过我们询问病史以及详细检查,我们判断患者是长时间热水袋贴在皮肤表面而造成低温烫伤,且等级已经达到三度,属于深度烫伤。”王新刚介绍,虽然水泡破掉后,伤口只有小小一块,但是三度伤,意味着烫伤部位已经从表层深入到皮下、脂肪,甚至影响到了肌肉和骨骼。
同时,吴阿姨的伤口正处于溶痂期,也就是烫伤坏死的皮肤作为身体的异物,正在被身体免疫系统逐渐清除出去。但等到旁边完好的组织慢慢“爬平”遗留下的“深坑”还需要2-3个月时间,这对吴阿姨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折磨。
为此,王新刚建议,患者可以做一个小的日间手术,只需要通过手术将坏死的皮肤“连根挖起”,彻底切掉,然后直接将伤口缝合,当天便可以出院。“很多人存在‘这么小的伤口还需要动手术吗’的疑问,但其实手术能让伤口更快地愈合,也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能单一认为只有疑难杂症才需要做手术,也希望大众不要讳疾忌医。”
目前,吴阿姨已经成功做完手术,伤口恢复2周后便可拆线,并且疼痛感完全消失,她也重新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同一个部位皮肤取暖
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其实低温烫伤和‘温水煮青蛙’是一样的道理。痛觉是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当人体与开水、明火等高温接触时,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迅速把这种‘刺激’传导到人脑,从而产生痛感,大脑会指导人体迅速躲开这种‘刺激’。”王新刚表示,“反而当我们的皮肤长时间与43℃-51℃不算特别高的温度接触,比如暖宝宝等,皮肤表层组织会在热能的作用下逐渐脱水,且在压力的作用下散热不畅,最终导致深层组织烫伤。在寒冷的冬季,人体感觉神经末梢更为迟钝,也就更加容易引起皮肤的低温烫伤。”
为避免发生低温烫伤,专家建议,使用取暖神器一定要谨慎,身体最好不要有直接接触,同一部位皮肤也最好不超30分钟。“比如使用热水袋取暖时,时间不要过长,最好是睡觉前放在被子里先暖被窝,睡觉时取出来,尽量避免整夜放于被窝内,如果想在睡觉时将热水袋放在脚下取暖,要用毛巾把热水袋包上,不要使热源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肤上。”
最后,王新刚提醒,一旦发生低温烫伤,需要先用凉毛巾或凉水冲一下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后要及时就医。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处,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对缓解烫伤的作用很小。因为低温烫伤会伤及肌肤的深部,治疗的时间也应延长,直径大于2cm的创面,局部换药的时间会比较长,愈合后瘢痕明显,必要时须手术把坏死组织切除,建议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3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