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青 报道
本报广饶讯 9月19日,在广饶县大码头镇码二村千织梭共富工坊的展示销售区,该村妇联主席王秀英正在直播带货,向网友推介村里的老粗布。而在织布加工区,一台台老织布机“哐哐”作响,十几名村民正在织布。随着木梭子来回穿梭,机杼来回推送,老粗布慢慢成形。“我们千织梭工坊有20台织布机,每天能织粗布20床左右,一床老粗布售价在200元左右,一个月产值能达10万元。”
码二村老粗布产业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该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后来随着现代机织业的冲击,老粗布的市场地位不断衰退,曾一度因销路不畅面临失传。驻村第一书记马庆亮来到村里后,带领村民多方考察学习,力求将传统文化转变成为现代文创产业。“我们利用村里部分陈旧资源,将原来的村委八间平房仓库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了面积317平方米的老粗布工坊,购置了手工织布机、缝纫机等设备,并将传统的老粗布技艺进行改造提升,与东营工艺美术协会进行合作,设计新型的样品花色。目前已设计花色30余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美誉度。”马庆亮说。
为了便于销售,在第一书记帮助下,码二村党支部还领办成立了千织梭专业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60万元打造了千织梭共富工坊,对产品商标、外包装等进行设计,注册了“芦花飞雪”老粗布品牌。马庆亮介绍:“目前已吸引带动本地80余名妇女就业,预计老粗布年产量能达5000余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