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产业第一 科技创新 项目为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2-27 04: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何处发力?

产业第一 科技创新 项目为王

产业第一 科技创新 项目为王

活动现场

产业第一 科技创新 项目为王

扫码看视频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对全省、全市“头号工程”,广州以“头号力度”推进,着力点是什么?昨日下午,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主题研讨活动,明确坚持“产业第一、科技创新、项目为王”。

会上,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代表纷纷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谈思路、话举措,研究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抢抓开局,加力提速推进广州市“百千万工程”走在全省最前列。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办,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协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方晴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全市各区逾600亿元项目签约 超3000亿元信贷护航

为什么要强调“大抓产业”,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实施“百千万工程”必须大抓产业发展,对“经济大市”广州尤是如此。产业发展的体量和质量,由此带来的税收和就业,都是“百千万工程”的基座和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投资超百亿元,拍地即动工,拿地75天即投产……去年年底,广州高景太阳能16GW光伏组件产业园项目落户花都,实现项目的“极速”落地,当年累计工业产值达5亿元,累计销售额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起步。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宋健说,将推动光伏绿色能源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发展,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广州“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要汇聚国企民企的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国企重资产投入,民营资本轻资产运营;国企整体操盘,协调面向政府和村的难事愁事,解决民营资本后顾之忧。”越秀集团总经理林昭远介绍,集团与从化区携手,总投资20亿元倾力打造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成功引入怡境文旅、广大乡创、耀华饮食、珠影集团等各类资本和政企校媒协多方资源,走出“国企带动社会资本”道路。

除了有已落地的项目开花结果,还有更多的项目在路上。会上,“百千万工程”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约62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产业项目。

如何护航项目建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金融活水”?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广州分行行长李大龙既亮出了“成绩单”,也给出“作战图”。2023年,全行贷款余额近7500亿元,增量超1300亿元,其中县域贷款余额超千亿元,贷款余额、增量连续三年保持“五行一社”之首;涉农贷款余额近800亿元,居全省同业首位;全年“百千万工程”项目累计授信超千亿元。“未来三年,我们对市‘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将给予超3000亿元的信贷支持。”他说,广州农行将在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与典型打造上当好示范。

强区促镇带村 走出广州“百千万”之路

强区促镇带村,就要做强区、镇、村这三个重要节点,如何做强?从区、镇到村,都将突破口放在了产业、科技和项目上,力争把“百千万工程”再做深做实。

“我们要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以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为突破口,加压奋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海珠区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海珠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突破口。海珠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陈永宏表示,海珠区将大抓产业发展,聚焦支柱产业,壮大数字经济,建设大模型创新应用示范区,设立百亿元产业基金,推动琶洲试验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壮大都市工业,打造小洲、仑头百万平方米智造基地,带动15个研发型项目落地,活化中大纺织商圈,打造全市首个高定服装产业园。

白云区钟落潭镇党委书记刘耀均介绍,“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白云区钟落潭镇突出关键项目服务、优质平台构筑和完善链条培育,做实做强高质量发展基础,广药、修正、迪安、阿道夫等一批大健康领域大企业、好项目落户、投产,总投资200亿元的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广州种业之都、傅廷栋院士工作站等重点涉农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曾经,从化区锦一村的村集体年经营收入仅有10万元,去年,经营收入达到500万元,村公司也从2人扩展到30多人。”谈及获评首批省典型村的经验时,从化区锦一村党总支书记黄润财如是说。他认为,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很重要。虽然锦一村的农产品很有特色,但以前农民不会用自媒体,也不会使用冷链物流。所以,对于村集体而言,应当承担起这些农民不会做的事情。据了解,锦一村积极为村民做好特色包装,链接物流企业等资源,还助力部分村民拍摄短视频,经营自媒体。

六个“加力提速” 确保今年“初见成效”

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广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头号工程的力度、走在最前列的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建机制、树典型”,坚持“一区一策”“一镇(街)一方案”,突出抓好区域经济发展、镇街功能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扩权强区、镇街体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扛起对口帮扶协作责任,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2个区7个镇57个村入选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2.09,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新变化,为全市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广州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实现六个“加力提速”:在任务进度上加力提速,在产业支撑上加力提速,在项目建设上加力提速,在城乡建设上加力提速,在改革创新上加力提速,在支撑保障上加力提速。

尤其提出面对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广州明确将在“一年开局起步”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确保今年“初见成效”,为实现走在最前列目标打牢基础、赢得时间,跑出领头羊、火车头的加速度。

专家解读:“百千万工程”惠及百千万老百姓

推进“百千万工程”,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广大乡村

“这已经是我这一年来第四次到广东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顾问顾益康分享了他对广东、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如何初见成效的建议。他说,通过不断调研,他见证了“百千万工程”给广东、广州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社会力量、乡贤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意味着‘百千万工程’真的能惠及百千万老百姓,补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顾益康说。

在他看来,民营企业、社会力量、乡贤等如何参与“百千万工程”,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广州调研期间,我去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增城瓜岭村。在这里,两位乡贤建起了两个公司,一个搞农业、一个做科技,我认为这是值得倡导的方向。”顾益康说,“百千万工程”其实也为广大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提供了新蓝海,曾经,他们对于广大乡村以“捐资”为主,如今,不仅要“捐资”,更重要的是“投资”,要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广大乡村,包括投入数字化、绿色化的农业技术、农村生活,这些都非常有前景。顾益康认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如今,农民希望融入城市圆市民梦,城里人渴望回归乡村圆田园梦,“只要把这两个梦圆了,就能实现‘百千万工程’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依靠民企、社会资本和乡贤带动,能给‘百千万工程’注入新能量。”

推进种业和农机创新发展,赋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年近80岁的罗锡文院士,依然奔走在以数字农业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的最前线。2020年他率领团队启动了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建设,如今,覆盖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无人农场已遍布国内15个省。

“推动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加快推进种业和农机两大农业支撑的创新发展。”罗锡文说。

种业方面,目前我国自主选育的农作物品种种植占到了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大豆和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只是美国的60%不到。国外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他举例道。

打好种业“翻身仗”,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打牢基础,抓好种质资源库和种业基地建设;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水稻和蔬菜“强优势”,生猪和家禽“补短板”;三是培育主体,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加大培育力度。

农业机械化方面,罗锡文以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记者观察:广州的“百千万”应该怎么干?

广州的“百千万”,应该怎么干?在昨日召开的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百千万工程”研讨活动上,我们来寻找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实”,从主题中来。“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活动把主题落在具体的行动上、实践中、数字里。2024年第一季度、总投资额达628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覆盖广州全市各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彰显出“头号工程”的“头号速度”“头号力度”。

第二个答案是“新”,从新思路、新举措中来。活动上,顾益康、罗锡文等专家院士围绕“千万工程”经验、数字农业技术等话题牵头展开讨论,以理论之新、实践之新、科技之新助推“百千万工程”之进。田园之上,无人农场从科幻写进现实;山水之间,直播电商让乡村产业破土而出。从“新”出发的羊城大地,焕发“百千万”新气象。

第三个答案是“众”,从与会嘉宾组成中来。唤起“千百万”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与会者中,不仅有市、区、镇、村“百千万工程”相关负责人,还有高校、社会组织、国企、民企、金融机构等代表和通过“拍一拍”记录身边“百千万工程”群众代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离不开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也将以一个经济纵深广阔的新广州,为其打开新空间、新机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黎明 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成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州船企订单排期已到2028年
...程装备及其核心部件装备发展优势领域和短板弱项,强化科技创新,强化产业融合,加大高端船舶及其主要装备研制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高端船舶产业体系建设。龙头带动助力构建大湾区现代船海产
2024-05-07 07:18:00
广州黄埔:广开云领科技城项目正式启动
...械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辅助的“ 1+2” 产业体系,以科技引领和产业升级为使命,以“加速器2.0版”为蓝本,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之城,为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
2024-05-09 20:25:00
广州农商银行:勇担支农支小使命 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大局
...位,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推动中小额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网点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地,以高质量金融供给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金融动能。新年已至,征程再启。
2024-02-19 04:03:00
聚焦智能建造,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广州亮相
...人民日报客户端程远州 ​张帅 夏子涵10月27日,智能建造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交流现场观摩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科技金融中心项目顺利举行。本次观摩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
2023-10-30 18:12:00
争创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家广州金融机构亮目标、出实招,将让更多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千万工程”等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及薄弱环节,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
2024-02-23 04:01:00
聚力“百千万工程” 金融服务走在前
...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机肥。”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科技创新,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生态农场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广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以蚯蚓养殖为主
2024-05-31 04:15:00
掌动智能入选广州市产教评技能生态区“样板工程”建设项目单位
...态区“样板工程”,标志着基于国家CNAS实验室打造的“产业项目导入+行业生产型实训室+行业岗位技能认证”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为技能型院校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创新性和示
2024-12-28 10:45:00
广州美丽乡村多次冲上热搜
...体、白云种业之都等重点项目,从绿美生态、县域经济、科技创新等多角度读懂“广州样本”,全方位展示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工作成效。截至4月19日,活动网络传播量近1.5亿次,主话题
2024-04-23 03:58:00
让“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走进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的指导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凤凰网、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走进大院大所——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
2023-04-21 00:2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校馆弦歌|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为冰雪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专项冰雪文化科研阵地。成立仅一年便斩获“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双重认证
2025-11-13 22:28:00
数据会说话|吉林的冬天,又要“热”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新雪季的脚步近了,吉林的冬天正蓄势“燃”动!11月22日,吉林省新雪季开板大会,将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启动
2025-11-13 22:28:00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网约车管理模式数智化再升级
长春机场停车场在“三专三区”分流运行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基础上,长春机场携手网约车运营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
2025-11-13 22:28: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责任编辑:吴疆】
2025-11-13 22:30:00
网友留言板丨有网友建议长春地铁报站增设地标提示 官方回应:计划对需求大站点持续优化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吉林网《网友留言板》栏目留言,表示希望长春地铁能优化语音报站内容,增设周边重要地标提示。该网友表示,长春地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动脉
2025-11-13 23:00:00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