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2种癌症了。医生,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晓雯悲伤地问。
年纪轻轻的晓雯经历了传奇又痛苦的半生。晓雯2岁时就确诊恶性横纹肌肉瘤,15岁检查出子宫颈癌和软骨肉瘤,手术切除了附件和子宫。直到28岁,晓雯已经患上1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还有5种是恶性肿瘤。
奇怪的是,医生们检查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现晓雯身上的肿瘤风险因素,最终怀疑是基因遗传因素。有医生认为,晓雯的父母遗传信息中,“MAD1L1”基因都存在异常,两方异常集中在晓雯身上,让她成为医学界已知肿瘤风险最高的人。
和晓雯一样因遗传因素患癌的人并不少见,比如:梅艳芳兄妹4人患癌、宋美龄家族两代6人患癌、安吉丽娜·朱莉手术切除乳腺、卵巢和输卵管防癌。基因遗传到底对癌症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办法降低风险?来看看研究成果。一、癌症是基因注定的,躲也躲不掉?
2019年9月底,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廖宁教授主导的研究团队对中国524名未筛选乳腺癌患者进行配对白细胞和肿瘤组织检测,并分析62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突变。结果显示:10%的患者(58)有15个基因出现变异,且检出76个致病、疑似致病胚系变异(P/LP),分别有MUTYH(4个)、PALB2(4个)、BRCA2(18个)、BRCA1(11个)等等。
此前,欧美人群中的大量遗传性乳腺癌研究数据已经证实:BRCA-1、BRCA-2两个基因突变导致了6%的乳腺癌。
而廖宁教授的研究则发现,10%的乳腺癌和PALB2、MUTYH、ATM等15个基因突变有关,遗传乳腺癌患者群体由6%增长至16%。也就是说,16%的乳腺癌患者“天生”就携带癌症基因。
——什么是癌症基因?
人体细胞的“生老病死”,均受基因调控。当某些基因发生异常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无限增殖,发展为癌症。这种存在致癌风险的突变异常基因,就被称为癌症基因。
——检出癌症基因,就一定得癌症?
不一定。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疾病,再加上人体对异常的细胞突变有监控、清除的功能,而癌症基因只是增加了其中的难度。也就是说,癌症基因只会增加患癌风险,不同癌基因的致癌率也不尽相同。
二、父母得了4种癌,可能传给下一代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发文表示:医学界研究确定了近3000个肿瘤遗传性易感基因,这些易感基因通过遗传增加了人体的患癌风险,与之对应5%-10%的癌症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遗传性,比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肺癌等等。
1、前列腺癌
研究发现,父亲、兄弟确诊前列腺癌,本人患癌率比普通人高2-4倍。同时,家族成员中前列腺癌患者越多、病发年龄越小,则本人患癌风险越高。
2、卵巢癌
有数据显示: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患癌率比普通人高70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也因此切除卵巢防癌)同时,一名直系亲属确诊卵巢癌,本人增加5%患癌风险,两名增加7%,而且子宫癌、乳腺癌、直肠癌等也会增加卵巢癌风险。
3、胃癌
医学调查发现,10%的胃癌表现出家族聚集性。胃癌病史家族中,一级亲属有一人患癌,其他人患癌风险增加3倍。
4、肺癌
肺癌病史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则本人肺癌风险增加2倍,叔伯、姨姑等二级亲属确诊肺癌,自己肺癌风险增加30%。同时,不吸烟女性、50岁以下(年轻群体)肺癌遗传倾向更显著。
三、哈佛研究:3个方法降低61%患癌风险
癌症,是多风险因素疾病,基因影响是小概率,主要则是后天风险因素,比如:慢性刺激和创伤、生活习惯、环境、内分泌、免疫等等因素。避免后天致癌因素,能降低大部分致癌风险。
早前,《老龄化前沿(FrontiersinAging)》上发表了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容纳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葡萄牙等5个国家共2157名平均74.9岁的健康参与者,他们被分为8组,分别按照安慰剂、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搭配力量锻炼,在3年间,每隔3个月电话随访,且每隔1年进行标准化检查。
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的Omega-3脂肪酸、高剂量的维生素D、简单的力量锻炼等三种方法有益于防癌,联合使用可以降低70岁以上老人61%的患癌风险。
——3项防癌措施具体该如何做?
首先,补充高剂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多吃鱼,鲢鱼、鲶鱼、鲈鱼、河鳗等淡水鱼,金枪鱼、海鲈鱼、三文鱼、带鱼等海水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多吃谷物、奶制品、蛋黄等食物补充,平时避开正午时分适当晒太阳,也可以按照医嘱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最后,做简单的力量锻炼可以选择深蹲、平板支撑、臀桥、俯卧撑等。
癌症和基因之间确实存在关联,但存在易感基因并不一定会患癌,大家需要重视致癌基因,但大可不必过于恐惧,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后天致癌风险。日常除了远离风险,还应该定期体检,监控指标,控制癌前病变,将防癌贯彻到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