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让水体生态迸发“生产力”
邹城市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考核,日常管护由村集体负责
代凡年(左)和王本玲正在清理岸坡上的杂草。5月26日,邹城市石墙镇湖山西村村民薄其臣吃完早饭,悠闲地往村里的水塘走去。听到脚步声,池塘里的水鸭“嗖”的一声钻进了生态浮岛。
“两只小水鸭都抱了两窝崽了,这是打算把这里当成家了。”薄其臣笑着说。这片生态池塘就在他家旁边,几步路的距离。70岁的薄其臣是水塘管护员,同他一样身份的还有村民代凡年和王本玲,这天,两人也早早前来,准备清理岸坡上的杂草。
“现在的池塘环境好太多了,你瞧这水清岸绿的。放到两年前,老百姓都得绕着走,又脏又臭!”王本玲说。水塘位于村庄大路以北,水域面积2000平方米,过去是一片废弃坑塘。村支书周康介绍,2020年之前,由于坑塘地势低,村里的生活污水自然汇流到这里,形成臭水坑,还有个别不自觉的村民往里乱扔生活垃圾,每到夏天便臭气熏天、蚊蝇乱飞。
“坑塘的补充水源仅仅依靠天然降水,植被物种单一,水体自净自愈能力差。且坑塘岸坡裸露、土质疏松,导致水体非常浑浊。”周康说。2020年,湖山西村坑塘的水质严重不达标,被上级部门确认为黑臭水体。
2021年,湖山西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开始对村内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立足村情实际,确定了“截污控源——内源整治——生态修复——增氧曝气”的治理方法。
治污要从“头”开始。邹城市水务局供排水科科长王广海介绍,湖山西村在村内铺设8000余米污水管网,建设1处集中收集池,将村里产生的生活污水运至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并对坑塘及周边的淤泥、垃圾和杂草进行彻底清理。
考虑到坑塘水体不流动、水体自净能力差,湖山西村在坑塘预留放水口,汛期水多时往池塘放水。距坑塘不远处的田间有1眼灌溉用井,可作为旱季生态补水的水源,实现水的循环流动。
“过去坑塘岸坡较陡,侵蚀严重,现在铺上了植草砖进行生态护坡。”王广海补充说道,岸上还栽植了高矮相间、不同层次的苗木,改变了坑塘植被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差、水生态结构不完善的局面,有效防止了坑塘岸坡塌方滑坡。
周康介绍,池塘中放置有生态景观浮岛和太阳能增氧曝气机,水中投放有鱼苗,站在岸上仔细观察,经常能捕捉到鱼的影子。重塑后的坑塘景观,与旁边的村广场、休息廊厅、青石围栏相互映衬,成为湖山西村颇具特色的景点,也成了村民休闲时的好去处。
夕阳下,干完农活归来的村民坐在廊厅内拉呱休息;浮岛上的水生植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岸边的花香沁人心扉,水鸭在池里游来游去……经过生态治理,曾经的臭坑塘成功变身“景观塘”。
王广海介绍,工程治理后,为防止坑塘水体返黑返臭,邹城市出台《邹城市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及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将黑臭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镇与村签订坑塘运行维护责任书,日常管护权交由村集体负责。湖山西村就将黑臭水体的长效管护写入了村规民约。
“4名管护员负责池塘的日常巡视和管护,同时还监督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薄其臣没事就要过来转转,他表示,坑塘整治好了,村庄变美了,老百姓很珍惜,很少再有人做破坏环境的事儿。
“岸坡长出来的这些杂草,鱼还挺爱吃。鱼养肥了,我们也有口福,去年捕捞,最大的一条有7斤多呢!”王本玲喜滋滋地说。周康介绍,捕捞上来的鱼一部分作为管护员的奖励;剩下的用于公益事业,免费送给村里有老人的家庭。
塘岸有一处管护公示牌,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巡查记录一目了然。王广海介绍,今年,市里印发了《邹城市农村黑臭水体信息调度管理办法(试行)》,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对镇街的考核,要求镇街每月3次上报自查治理维护情况。通过“一水一码”二维码监管,专班抽查并进行红蓝排名,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的打分依据。目前,邹城已对21处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乡村正多出一道道岸绿景美、安全宜人的靓丽风景线。
湖山西村的成功实践只是我省农村黑臭水体有效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处长范斐朗介绍,山东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打造出“秀水乡村”品牌。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有约2.97万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排查出的1398个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1000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7 1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