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黄英存参加2023年百色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 □本报记者 黄艳萍 摄
提起田阳区五村镇大路村的黄英存,村民们无不感叹:“二十多年来,就是他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艰苦奋斗,先后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百色市脱贫攻坚优秀致富带头人”“百色市党员创业带富标兵”“百色市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等称号,成为新时代致富奔康的“领头羊”。
种下成片竹林,“编”出脱贫道路
大路村地处田阳区南部石山区,自然条件艰苦。20世纪90年代,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路村没有大路,九分石头一分土;羊肠小道曲弯弯,连绵大山光秃秃。”长期以来,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们仅靠种玉米来维持生活。
黄英存是一位敢想敢做的农民,当时20岁出头的他就决心要改变村里的落后状况。经过长期的努力,他发现了一条摆脱贫困的“门路”:每年田阳都有大量的芒果和秋冬菜要运往外地,但作为包装存储的竹筐却始终供不应求。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连绵的大山上,希望能和村民们一起种下一片竹林。
村民们相信他,都愿意跟他一块干。于是大伙便上山修路、拓荒,种下了成片的竹子。仅3年时间,全村就种植了8000多亩吊丝竹,大路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竹子村”。
为了能将竹子产业的效能发挥到最大,黄英存将竹编手艺和果蔬运输包装市场串联起来,组织村民大量编织竹筐,供应农贸批发市场。从收购贩运竹筐到农贸批发市场销售,再到组织经济能人到田阳城区租地开办竹编加工厂,短短几年时间,黄英存就带领大路村群众一路高歌猛进,到21世纪初,全村就有600多人从事竹编加工,平均年收入达5000元。
推进产业转型,延续致富梦想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2010年前后,传统的竹筐包装已趋向淘汰。如何才能将村民辛苦打开的致富门路延续?这成为了困扰黄英存的一大难题。
为改变状况,黄英存先后到广东、江西等地考察学习,他发现,发达地区多用塑料筐来装运蔬菜,他眼前一亮:“这就是转型的方向。”2016年,黄英存抢抓机遇,主动淘汰传统竹编产业,成立了田阳县裕景农贸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塑料包装筐的生产,并与人社部门合作,挂牌成立了帮扶车间,重点吸纳贫困劳动力进厂就业。每年蔬菜、芒果成熟季,“帮扶车间”可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可超3500元。在“帮扶车间”模式的基础上,黄英存还大胆尝试,牵头带领五村镇8个贫困村抱团,成立了田阳县联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入股裕景农贸有限公司,该项目可为参与投资的8个贫困村带来每村每年5万元以上的增收。
随着塑料包装产业的不断发展,黄英存有了更大的想法,他大胆投资,建设了农产品保鲜冷库16栋,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跟随黄英存从事冷链物流、果蔬包装和塑料包装筐生产、运输、销售的从业人员达350余人。2017年,在黄英存的影响下,大路村实现脱贫出列。
建设“绿色银行”,打造“花果新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如何才能让村民持续增收?黄英存又有了新想法。他制定了在村里发展水果产业的计划,动员外出务工的群众抽空回乡发展水果种植,建设未来的“绿色银行”。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利用荒山发展起了芒果、蜜柚、沃柑等“甜蜜产业”。目前,全村种植有芒果3000多亩,红心蜜柚200多亩,沃柑60多亩,大路村俨然成为了一个“花果村”,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据统计,目前在田阳城区购置房产的大路村农户已有150多户,已购买汽车的农户有100多户,这个昔日穷困的石山村,在黄英存的带领下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胸怀一片爱心,支持家乡发展
黄英存不仅是致富带头人,更是一位热衷于回报社会的人。多年来,他积极为困难学生、孤寡老人捐款捐物,大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曾给村里的孤儿捐款,帮助其上大学,也曾给村里的困难户捐款,帮助其就医;他曾在大路村陇位屯修路时捐助水泥30吨,2022年村里修缮道路,他又捐赠了40吨水泥;他还积极扶助家乡产业发展,先后为村民捐赠了6000株蜂糖李果苗。2021年以来,他先后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20万余元,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