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二次感染新冠会增加“长新冠”的风险吗?听听科学怎么说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28 16:23:00 来源:澎湃新闻

·“关于新冠,其中许多问题可能永远无法得到回答。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检测频率的下降,它们变得更加难以追踪。此外,新冠免疫的格局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接种疫苗的剂量、接种疫苗的种类等相关差异都越来越大。无论风险如何,新冠病毒都会继续存在且不断发展。”

当地时间4月26日,《自然》(Nature)杂志发布头条文章《Are repeat COVID infections dangerous? What the science says》,探讨了反复感染新冠可能带来的影响。文章表示,有研究称,在美国,高达65%的人曾经叠加感染过新冠和其他流感病毒。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人们都注定会多次感染新冠病毒。

重复感染会造成多大伤害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免疫学专家Danny Altmann表示:“有一些几乎病态的两极分化的观点,有人认为新冠不过就是普通的呼吸道病毒,特别是对于那些打了疫苗的人来说,更不算什么。也有人认为,反复感染新冠是一场赌博,每次发作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目前来看,两方观点都有数据支撑。”

二次感染常见吗?重症风险如何?

《自然》文章称,从现有数据来看,再感染似乎相对罕见。来自不同国家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二次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在5%-15%,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该比例也可能增加。

有研究显示,当再次感染发生时,身体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2023年3月发布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Viral kinetics of sequential SARS-CoV-2 infections》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再感染情况,研究显示,首次感染后身体需要7天左右恢复,而二次感染后恢复时间缩短到5天左右。该研究作者之一,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传染病研究员Stephen Kissler说:“在两次感染间接种疫苗的患者恢复速度最快。”

此外,在重症风险方面,其他研究表明,相比首次感染,再感染发生重症的风险会有所降低。2021年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Severity of SARS-CoV-2 Reinfections as Compared with Primary Infections》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卡塔尔两组未接种过疫苗的人——大约6000人感染过一次新冠,1300人感染过两次,研究发现,再感染组发生重症(住院、死亡等)的几率,比首次感染组低了大概90%。

英国卫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在2022年调查了英格兰380万名首次感染和14000名再感染的患者,发现相比第一次感染,人们在再感染后一个月内死亡的可能性,降低了61%,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可能性降低了76%。

但再感染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即使住院或死亡的概率降低了,但那些第一次感染时症状严重的人依然是脆弱人群。2023年1月,美国非营利研究机构 RTI International 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包含16万人临床信息的美国国家新冠病毒队列协作项目(National COVID Cohort Collaborative)数据,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人两次感染都有轻微症状,剩下四分之一中,一小部分第一次没有住院的人,再次感染时需住院治疗;更多的,则是第一次感染时症状严重的人,第二次感染也经历了同样的危机,在第一次感染时使用呼吸机的人中,30%的患者再次感染时又回到医院。“他们应该是比较担忧的。”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生物统计学家Richard Moffitt说。

二次感染新冠会增加“长新冠”的风险吗?听听科学怎么说

二次感染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尤其对于那些第一次感染时症状严重的人。图片来源:《自然-医学》

二次感染会增加长新冠的风险吗?

有研究发现,在再感染新冠六个月后,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风险仍然较高。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Ziyad Al-Aly说:“如果第一次感染时长新冠‘赦免’了你,二次感染后你依然有可能‘中招’。”

不过,对于此观点也是众说纷纭。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最新数据,随着感染次数增加,长期感染新冠的风险也逐渐降低。成年人在第一次感染后患长新冠风险为 4%,再次感染后风险则降至 2.4%。

但是对于已经患有长新冠的人来说,再感染似乎会加剧症状。2022年,总部位于英国索尔兹伯里(Salisbury)的慈善机构Long Covid Kids & Friends对近600名长新冠患者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80%的人说,再次感染使他们的某些症状恶化。只有15%的长新冠患者表示再感染没有加剧症状。

二次感染会改变免疫系统吗?

一些科学家认为,即使是轻微的新冠感染,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持久损害,由此增加患上其他传染病的风险。这也被认为是2022年10月开始,北半球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病例激增的原因之一。这些证据“消除了反复感染病毒也没事,你不必担心它”的想法,美国福里斯特综合医院(the Forrest General Hospital)的医生Rambod Rouhbakhsh说:“这就好像玩俄罗斯轮盘,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赌博。”

《自然》文章表示,少数研究发现,不管症状如何,在最初感染新冠后的数周甚至数月之后,各种免疫细胞等免疫标志物都发生了持续的变化。

2023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免疫学家Vamsee Mallajoysula等人发表论文称,他们比较了三组人的T细胞(人体免疫细胞):感染新冠但从未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但从未感染的人,以及感染后接种疫苗的人。研究人员观察到,三组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感染后接种疫苗的组中,疫苗引起的T细胞反应比已接种疫苗但从未感染的组更弱。论文作者认为,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人们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容易受到反复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并不完全清楚。葡萄牙里斯本大学(University of Lisbon)的免疫学家Marc Veldhoen认为,有些人把这些变化描述为免疫功能障碍或失调,“这是令人愤怒的”,因为这些论文描述的大部分免疫变化,是感染新冠后身体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他说,粗略地来看,新冠病毒“表现得像我们熟悉的所有其他病毒一样,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种病毒的异常之处。”

许多免疫学家也表示,对于新冠一定会导致免疫缺陷的观点,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我们知道免疫缺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免疫学家Sheena Cruickshank说。只有少数常见病毒具有抑制免疫系统的能力,比如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会破坏T细胞等免疫细胞,使人们更容易受到其他传染病的侵袭;麻疹病毒会破坏免疫记忆细胞,使免疫系统忘记以前遇到的病原体。

而且“没有其他病毒像新冠这样,得到了科学家们密集的关注,如果我们也用尽一切手段去深入研究其他流行病毒,也许会发现一些相似之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免疫学专家Margarita Dominguez-Villar表示。

《自然》文章写道:“ 关于新冠,其中许多问题可能永远无法得到回答。即使再感染变得越来越普遍,但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检测频率的下降,它们也变得更加难以追踪。此外,新冠免疫的格局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接种疫苗的剂量、接种疫苗的种类等相关差异都越来越大。”

文章认为:“无论风险如何,新冠病毒都会继续存在且不断发展,并可能继续揭示免疫系统的秘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9 05: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何应对新冠重复感染?专家:需第一时间使用抗病毒药物
...洲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重复感染可能损伤免疫系统,增加长新冠风险“有病毒就有损伤,有病毒就有感染。”卢洪洲说,“对于大部分健康的人来说,第一次感染后,尽管其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阻止新
2023-06-04 14:33:00
高福:长新冠是基本事实,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高福表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2023-05-18 17:45:00
公共卫生专家:医疗系统最大的威胁是我们对病毒的恐惧
...冠对人的器质性影响并不大《财经》记者:目前,长新冠(新冠后遗症)是否值得重视?王广发:任何病都会有一定的后遗症,包括流感,大家不要把新冠后遗症太过于夸大。新冠对人的器质性(肺
2022-12-14 13:21
2023防疫关键:无需关注确诊人数,重点做确诊者基因定序
专访台湾公共卫生专家 詹长权“长新冠”对医保行业来说未来可能是很大的负担吴小莉:您曾经说,现在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有“长新冠”的问题。“长新冠”对于民众会产生多大或多长的影响?詹
2023-02-15 14:05:00
新冠病毒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注意什么
...管它怎么变,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呼风唤雨了。 第三,长新冠会存在,但症状会越来越轻既然新冠病毒长期存在已成事实,那么反复感染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一个人到底会感染多少次?目前没有
2023-06-29 19:02:00
...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认为,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
2023-01-10 09:17:00
二阳来袭,还将影响多少人?三阳四阳还值得担心吗?
...感染症状严重者,二次感染也会严重。而对于二次感染对长新冠的影响,文章引用了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如果首次感染没有遭遇长新冠,二次感染仍有可能,但“长新冠的风险会随着后续感
2023-06-01 10:13:00
支原体肺炎是新冠变异?张文宏回应
...,它具有明确的病毒感染自限性。极少数新冠患者发生的长新冠(新冠后遗症),但并不是免疫缺陷。③ 我们该如何应对“免疫落差”?一、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应对“免疫落差”的
2023-11-29 15:36:00
“阳过”之后还有“长新冠”,这些后遗症你中了几条?
...有了后遗症怎么办?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PASC)俗称“长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在新冠感染4周后仍然持续有症状或出现健康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症状,目前对它的了解比
2022-12-22 14:1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安徽省胸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鞘内药物输注装置脑池内置管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3月25日,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二科成功为一位晚期肺癌伴脑膜转移的老年女性患者实施了省内首例鞘内药物输注装置脑池内置管术
2025-04-01 17:26:00
科学验证功效 循证评价RCT助力保健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小月)“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规模稳步增长、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循证评价功不可没
2025-04-01 17:45: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木薯美食风靡,食用风险需警惕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琥珀色汤汁晶莹剔透,咬一口薯块儿粉糯拉丝。最近,木薯糖水在社交媒体和外卖平台上出镜率颇高。木薯糖水作为一些“吃货们”心里的“甜品白月光”
2025-04-01 17:45:00
就医帮 |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骨科一体化诊疗服务上线
来源 | 北京积水潭医院编辑 | 李冬梅4月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推出骨科一体化诊疗服务,通过空间重构与服务流程再造
2025-04-01 17:58:00
4月1日,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宝宝巴士”正式开通
4月1日,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就医公交专线”B61路启动仪式在医院住院部门前隆重举行。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2025-04-01 18:07:00
河北邯郸:春灌正忙 麦田生机旺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田间地头迎来了春耕春灌的繁忙时节。当前,河北省冬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苗情长势良好
2025-04-01 18:40:00
深化医教协同创新 共筑医学教育新生态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学基地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重庆医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第二临床学院分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在师资培训、课程创新及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5-04-01 19:46:00
袜子脱了先闻一闻?男子肺部真菌感染进了医院
4月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近日接诊了一名日常生活中习惯袜子脱了放入洗衣机前先闻一闻
2025-04-01 19:46:00
湖南道县:早稻插秧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5年4月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上关街道东进村和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农民在起秧苗
2025-04-01 15:20:00
书亦烧仙草“鲜梨”系列推出,传递健康理念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新式茶饮消费场景愈发多元化,品类不断创新与拓宽,消费者对健康、时尚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式茶饮需求也持续增长
2025-04-01 16:23:00
潼南区中医院魏宗彬:以中医为根,探索男科发展新路径
“你现在的情况,建议中药内服结合坐浴治疗,再看恢复情况进行调整……”走进潼南区中医院男科诊室,魏宗彬医师正专注地为患者把脉问诊
2025-04-01 16:40:00
乳制品、粮谷中食品安全隐患测定两项团体标准发布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陈冬东 记者任震宇)近日,由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牵头制定的两项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2025-04-01 16:45:00
国家医保局发布中医服务价格立项指南 划定重复收费等4类违规行为 2025-04-01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中医(灸法、拔罐、推拿)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等五批中医类立项指南
2025-04-01 16:45:00
莒南县第三小学开展“清明尝春”主题活动
鲁网4月1日讯清明时节,春意正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莒南县第三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清明尝春”主题活动
2025-04-01 16:58:00
吃方便面会胖吗
会,而且极度缺乏营养。患贫血率极高,常吃泡面没有营养,会让人胖。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和油脂,此外调味包内还有些味精、食盐
2025-04-01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