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们市正在对竹子产业进行探索发展,发挥优势扩大竹产业影响力。”赤水市竹文化博览园园长黄勇说。
从长江沿着赤水河逆流而上几十公里,会看见赤水河左岸有一座城,就是被称为“竹子之乡”的贵州赤水市,全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占有竹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高达82.51%,居贵州省第一。
2022年,赤水市作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以来,立足当地丰富的竹资源,用绿色金融政策为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推动了赤水竹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66.95亿元,其中竹产业贷款24.13亿元
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牛角湾。赤水市财政局供图
7月15日,记者走到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一个叫牛角湾的地方,站在山岗,入眼皆是波浪起伏的竹林,空气中散发的竹叶清香,告诉异地客人这是竹子的世界。
“以前赤水市的竹林就很多,但现在全市能拥有上百万亩的竹林面积,得益于全市‘退耕还竹’。并在金融政策帮助下通过规划性管护采伐竹子,让当地人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赤水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向秦说,目前赤水市每年可采伐楠竹35万吨、杂竹100万吨、竹笋15万吨,2024年,竹农直接收益约12亿元,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提升产业价值,就需要有效扩大产业规模。在牛角湾的山岗上,赤水市盛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工作人员王浩宇告诉记者,入眼的这一片山地当初都生长有竹子,但没人专门打理,各种杂草木混乱生长,使竹子成长不好,既不美观,也不能使竹子作为木材使用。
“我们现在把当地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统一管护竹林生产采伐,这样不仅能保证竹林的良好生长,还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王浩宇说,现根据竹林管护需要已提供了5000个工作岗位,光牛角湾这片竹林就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岗位。
为守好绿水青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赤水人在努力“吃”竹子。“赤水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共分为6期实施,总规划面积约43万亩,总投资3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约24亿元,目前已实施面积超30万亩。”王浩宇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全市森林质量。
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赤水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在金融活水滋润下才保障了项目稳步推进。王浩宇告诉记者,每一期项目都是申请贷款资金来实施进行,没有银行贷款支持根本做不了这么规模大的事情。
“6期项目分别获得国开行、农发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王浩宇说。
“这些项目采用‘国有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龙头’的信贷支持模式,目前已累计投放2.85亿元绿色信贷资金,有力加快竹产业发展进程,助推赤水市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带动当地群众在家就业、稳定增收。”农发行赤水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直接借用金融力量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之外,更是积极依托大规模的竹林资源探索生态效益转化渠道,促进碳汇价值最大化。
“2022年10月,赤水市发行全省首张竹林碳票‘丹青碳票’,碳票持有主体赤水市晟丰集团与赤水市信用联社签订协议,授信5000万元用于竹林碳汇开发,核算减排量10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向秦说。
“2022年我社创建了丹青碳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并拟用碳票质押方式向赤水市兴睿笋业公司、贵州晟丰禽类加工有限公司分别发放贷款500万元;创建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拟用该收益权向白云信用社农户成功发放10万元质押贷款。”赤水农信联社工作人员张权译说。
赤水市兴睿笋业公司生产车间。赤水市财政局供图
一块竹林,除了竹子可以用来制成木浆进行产品加工外,竹林的竹笋也是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好项目。
“我们每年收购1000多吨的竹笋加工成菜品销往省内外市场,现公司推出了5个品牌70多个单品,年产值达1200万元左右。”赤水市兴睿笋业公司总经理杨小飞说,很多竹笋如果不从地里采收后集中加工利用,就会腐烂在竹地里,使这部分资源直接浪费掉。
杨小飞告诉记者,为了把这些能利用的竹笋资源转换成经济效益,他们2021年开始建设兴睿笋业绿色食品加工项目,2022年3月投产,但最开始建设规模小,加上建厂、购买生产原料都需要花钱,所以向工商银行、赤水农信联社、贵州银行都申请了贷款支持,实现了项目一期的全部规划。
“项目建设好后,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易地搬迁居民的就业问题,公司每年还从营收中分红几十万元发给当地困难户,这些分红受益群体是项目建设之初就确定好的。”杨小飞说,目前项目二期也已建成,计划以招商方式拓展休闲食品市场。
为促进竹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下沉到了竹产业链每个环节。向秦介绍,他们会同金融机构还拓展了“产业+金融+供应链”发展模式,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切口,为竹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比如建设银行赤水支行以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载体打造供应链平台,为其上下游近50家小微企业提供超2亿元供应链融资。
目前,贵州赤水市发展各类竹加工企业300余家,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2024年,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占遵义市竹产业总产值的62%。
“竹产业已成为赤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赤水市财政局副局长兰方远表示,绿色金融的支持,推动了赤水市竹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川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