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宁夏固原地膜热销11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1-17 18:33: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中新网银川11月17日电(记者 李佩珊)这几天,在宁夏固原市一家地膜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出口至智利的订单。他们将刚生产出的地膜卷切、包装,放至成品区堆积成垛,等待装车运输。今年,这家企业的产值将再创新高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地处六盘山区的固原市是农业大市,以种植马铃薯、玉米、冷凉蔬菜等农作物为主,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冷凉蔬菜之乡”,菜心及薯条等马铃薯深加工产品也先后出口至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地膜必不可少。当地的这家地膜生产企业,产品不仅满足固原及周边地区的需求,还瞅准国际地膜市场供需空白,与1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让产品远销智利、荷兰、肯尼亚、哈萨克斯坦、老挝等11个国家,让当地的出口产品上新,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

据介绍,这家地膜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农用聚乙烯地膜、塑料大棚膜等50多个产品。2021年,企业在与外国客户沟通过程中,得知国外的铜矿对地膜需求量巨大,且利润丰厚,便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开始着手拓展海外市场。

不久后,他们便与智利一家公司签订300万元订单,开始了地膜的“出海路”。据总经理王洋介绍,目前,其产品每年的出口产值占总产值的近20%,在智利、荷兰等农业国家很受欢迎。

“国外对于产品质量把控非常严苛,每一笔订单在确认之前都要寄送样品和检测报告,还要在国外进行第二次检测。”王洋表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他们严格规范每一个生产环节,“好品质是开拓国外市场的基础,我们的产品如今已完全达到国际标准。”

今年,这家企业还抢抓国家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制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生态环保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据介绍,2025年,该企业将建成年产能达到1万吨的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和年产能达到2万吨的全生物降解制品生产线。其中,全生物降解制品包括可降解餐盒、刀叉、包装袋、地膜等产品。目前,已有海外客商达成初步意向合作,今后,双方将共同实现绿色环保发展。(完)【编辑:张子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7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固原市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治理“白色污染”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残膜回收率超90%固原市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治理“白色污染”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李昊斌) 12月26日,趁着土地封冻,人们驾驶地膜捡拾回收机,穿梭在田间地头收集残
2023-12-29 07:24:00
原州区备耕春耕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3月12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村民在家门口领取春耕地膜。玉米覆膜种植可有效抗旱保温,大力提升单位产量。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原州区政府对每卷地膜补贴20
2024-03-17 09:58:00
谁曾见?黄河之水“天上去”的壮观
...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二十世纪50年代,西海固地区固原县第三乡侯家磨村人民合挖水渠灌溉田地。1997年,西海固地区同心县农民杨生林一家人正用窖水节灌技术点种地膜玉米。20
2024-03-22 16:12:00
乡村振兴|“贷”农渡关 “滩羊之乡”来了建行人
...的最好时机了。”海振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建行宁夏固原西吉支行找客户经理咨询是否有适合农民的贷款。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后,西吉支行客户经理不顾雨天泥泞,立即跟着海振学去实地调研
2024-06-03 14:07:00
水稻覆纸膜  提质又增产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秸秆纤维地膜安装在插秧机上,插秧与覆膜同时进行。 本报记者 梁金池摄□王红蕾 本报记者 梁金池近日,五常市拉林满族镇北土村的稻农正忙着水稻插秧作业,与寻常插秧
2024-05-23 06:20:00
本文转自:包头日报护农保春耕东河区开展 地膜专项执法检查□记者 李岸本报讯 近期,东河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地膜专项执法检查,向经销商宣传地膜生产、销售有关政策标准与法律法规,严厉打
2023-02-13 00:13:00
脱下军装换“红装”
...捐物80余万元,长期帮扶救助困难退役老兵500余人,认领固原团市委创新打造的“快乐小屋”,累计帮助贫困大学生1000余人……“我贫穷过,更能体会生活的不易,现在有能力了,就要
2023-08-01 07:15:00
...部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农用薄膜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本报讯 记者刘欣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用薄膜监管执
2023-04-21 02:04:00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首设东北研发中心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人民网记者 李洋地膜是一项科学技术成果,也是把“双刃剑”,它既带来了增产增效、保障供给的“白色革命”,也因不合理使用引起“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如何加
2024-03-31 21:0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