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首设东北研发中心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3-31 21: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

人民网记者 李洋

地膜是一项科学技术成果,也是把“双刃剑”,它既带来了增产增效、保障供给的“白色革命”,也因不合理使用引起“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如何加强废旧农膜分类处置,研发新型绿色可替代产品,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3月29日,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东北研发中心在吉林市正式揭牌。该实验室经农业农村部批准成立,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建设运行,研究中心在吉林一先科技有限公司设立。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首设东北研发中心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东北研发中心启用。

作为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领域在东北地区的首家研发中心,选择落户在江城吉林的科技企业,有何深意?未来又将如何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和助力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勤给出答案:吉林市是著名的“化工城”,近年来,该地创新“加减法”解开了一项项绿色发展新题。而作为专注于研发与生产全生物降解材料的代表企业一先科技以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此设立专项研究实验室,将搭建起典型作物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的配方库,为推动生物降解地膜在全国试验示范和大规模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治理农田“白色污染” 重若千钧

农用塑料薄膜简称“农膜”,包含地膜和棚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农作物生长等功能。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地膜使用量最多、地膜覆盖面积最广的国家。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首设东北研发中心

农户使用新技术覆盖地膜。高新生摄

“薄薄的一层地膜,它的功能却异常强大。”据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昌荣介绍,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极大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改变农业种植模式,它使得一些原本在寒冷或干旱地区不能种植,或者种植效益不高的作物实现良好生长。

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地膜覆盖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年来,无法降解的传统材料和较高的回收利用成本,使农田残留的地膜给一些重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形成“白色污染”的同时,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播种作业质量和效率。

严昌荣表示,对农民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播种作业时,地膜残片缠绕农机具,土壤中塑料残留碎片阻碍了作物种子出苗和根系的生长现象。另外,破碎的地膜因无法短期降解,也会使农田土壤受塑料污染导致减产情况的发生。

针对传统塑料地膜易污染、难回收等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要加强研发、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还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田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在“限塑令”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研发新材料替代传统农膜势在必行。

科技护航,不给农田土壤“添麻烦”

农田“白色污染”怎么防治?如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全生物降解材料成为当前技术突破的关键。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产品,是保护环境、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简单来说,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逐步‘融化’,产生出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质等分解物,达到环保效果,不会给土地和环境添麻烦。”吉林一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革说。

实验室里,吉林一先科技公司商务总经理马雪展示着这项绿色科技的最新成果:“我们研发的这款长青牌全生物降解产品,拥有6、8、10微米三种规格的白、黑、黑白相间地膜。”据了解,使用不同颜色、不同厚度的地膜发挥出作用皆不相同。例如,黑色地膜具有较好的遮光效果,对隔热、保水、固水和控制杂草生长等作用明显;白色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以辅助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光、热、水;而黑白相间地膜则拥有更多功能性,它适用于特殊作物,不仅可以满足普通地膜的保温、保墒作用,还具有抑制杂草生长和调节地温等作用。

作为评估地膜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水蒸气透过量的数值直接关系到作物长势的好坏。据悉,国标(GB T35795-2017)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要求每平方米24小时的水蒸气透过量应小于800克以内,而以10微米的长青牌白色地膜为例,其透水率仅为91克,在PCU地膜保温保墒性能上达到了业内的最优标准。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首设东北研发中心

“而且它的韧性极强,横向拉伸负荷为2.16N,纵向拉伸负荷为3.1N,机械覆膜及人工覆膜不易破膜,耐候性良好,铺膜后开裂期长,已经通过老化试验的四级检测认证,达到行业的上限。”实验中,工作人员用力将薄膜捅破,但却没有出现直线大面积撕裂。“这表明,即便是地面有小树枝、石子等扎破了也不会影响膜的整体使用效果。”马雪说。

在实验中,最令记者惊叹的是黑白相间地膜。这款地膜根据作物根系的趋温性,将白、黑地膜功能糅合使用,耕种后可以发挥出黑白两款地膜的不同功能。田革表示,这是一先科技研发的在同行业里最先问世的首款全生物降解黑白相间地膜产品。黑白相间部分完全互溶不会出现开裂问题,可为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既要环境友好,更要经济可行

推广和使用新型可降解农业材料,必须从多维度考虑,从农户角度出发,既要环境友好,也需要经济可行。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力度,要求各地积极协调本地财政部门,分重点区域、分重点作物,因地制宜推广和加大生物降解地膜配套栽培技术,形成“农民自愿、企业受益、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推广模式。

在长春市九台区聂家村,南山群英汇合作社负责人张平对今年挑选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连声赞叹:“这种生物降解地膜非常省事儿,使用后它能自行降解,省去了回收时的人工捡拾费用,还能保证农作物绿色生长,减轻土壤板结。”

张平算了一笔账:“有了中央补助资金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补贴,每亩地成本可以降至100元左右,还能够节省超10%的人工除草、人工回收废弃地膜的成本,算下来跟用传统地膜的成本差不多,那我们肯定选生物降解地膜啦!”

“为了尽快把这种对环境友好,对经济发展可行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起来,一先科技已建成2万吨/年PCU的生产装置,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聚碳酸酯聚氨酯生产装置。”田革表示,得益于“化工城”的便利条件,一先科技生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主要原料可以完全实现区内供给。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主要原材料的新聚醚,还可以直接消耗二氧化碳,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首设东北研发中心

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业的共同责任。田革表示,未来,一先科技将依托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不断聚焦全新的“绿色化工”技术,以提供绿色环保产品为己任,致力于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的进一步研发与推广,不断为种植成本做“减法”,助力农户种植出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刘勤表示,希望以农膜实验室吉林一先科技有限公司东北研发中心成立为契机,打造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应用的研发高地,切实加强农田“白色污染”治理,为提高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相关学科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费日报记者近日从吉林省吉林市了解到,坐落当地的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东北研发中心已正式运行,其依托当地的化工、农业方面的产业优势,着力解决农膜残留污染等问题。吉林市
2024-04-24 13:36:00
提升农业含绿量 增加发展含金量(大数据观察)
...含金量(大数据观察)本报记者 郁静娴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制图:张芳曼核心阅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近年来,我国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
2024-12-03 06:01:00
陇西县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
...讯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王国军)2023年,陇西县农业农村部门以保护农业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为手段,加快补齐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短板,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
2024-01-25 07:45:00
农业绿色底色更鲜明
...,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2023年全国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保持较高水平。
2024-02-19 06:03:00
...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本报讯 记者刘欣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用薄膜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23-04-21 02:04:00
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金台视线·关注农村人居环境②)
...有环保设施,因此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去年11月召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要求统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组织开展规模养殖场
2023-02-13 05:36:00
携手“逐绿”向未来
...增效的“绿色产业链”正在各地蓬勃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产业导向,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秸秆还田更加科学规范,秸秆离田更加高质高效,长效机制更加健
2024-04-01 06:19:0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建设研讨会在安陆召开。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科技教育司、生态总站负责人,27个试点县(市、区)和2个试点农场负责人参会。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
2023-11-25 07:48:00
甘肃农垦亚盛股份农业农村部耕地保育实验室揭牌
...大学、亚盛农业研究院共同组建的甘肃农垦亚盛股份农业农村部耕地保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兰州举行。该实验室重点围绕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2023-11-24 03: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凤凰网&志玲姐姐“护童计划”之心玲守护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动社区公益行走进西城区德胜街道
鼓圈协作,亲子共舞,家庭合奏……11月8日上午,由凤凰网与林志玲女士联合发起的“护童计划”之心玲守护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动社区公益行活动(以下简称“‘护童计划’社区公益行”)
2025-11-12 12:56:00
“你好千金——女生健康中国行”走进华强北 权威专家科普女性全周期健康知识,公益义诊暖女性
11月6日,“你好千金—女生健康中国行”公益活动携手华强北政协,以其“福声·知行学堂”活动为载体,共同走进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华强北
2025-11-12 12:57:00
安徽阜阳:“民法钥匙”解“执法千千结”
为破解专卖执法中民法知识运用难题,防范执法风险,近日,安徽省阜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法规部门与专卖部门联合编撰的《行政执法中涉及民法的风险点解疑案例集》正式出炉
2025-11-12 12:57:00
淄博师专获山东首届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一等奖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苏清华)近日,山东省首届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在日照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主办
2025-11-12 13:32:00
4.32秒呼啸过江!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创“中国之最”
近日,西十高铁铺轨作业成功推进至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境内,标志着这座集“世界技术突破”与“极致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关键桥梁
2025-11-12 13:36:00
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 刘佳)教育部12日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系列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情况
2025-11-12 13:51:00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实习生赵韵涵)11月11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承办的“稻浪与星辰”美丽乡村艺术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2025-11-12 08:05:00
水有“哨兵”物联网,蟹有数字身份证固城湖螃蟹:信用“织网”,品质“领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今年10月21日上午
2025-11-12 08:05:00
家门口的“充电站”,既助求职“充电”,也助创业“放电”雨花夜校:点亮“八小时外”的技能成长之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通讯员刘建宇华灯初上的傍晚
2025-11-12 08:05:00
两桥施工忙 竞赛促干劲
11月11日,沪渝蓉高铁(左)、宁淮城际铁路(右)跨滁河大桥加紧建设中。中铁上海工程局开展劳动竞赛掀大干热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架梁贯通、如期通车。通讯员张刚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5-11-12 08:05:00
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举行南京市聋人学校代表队获得两个特等奖本报讯(记者钱红艳)近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在仪征举行
2025-11-12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陶立齐近期的一个周五下午3时,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作的程序员秦云朗驾车驶上宁宣高速
2025-11-12 08:06:00
国网江苏电力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专利共享,职工企业双向获益本报讯(记者吴春霞)“没想到一个因直流接地故障导致检修延期的生产难题
2025-11-12 08:06:00
童趣天地亮相新街口
近日,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户外广场“小黄鸭城市乐园”缤纷亮相。旋转木马、小火车、蹦床等游乐设施,在闹市区打造出欢乐空间,为亲子家庭提供休闲新选择,同时带动商圈客流,助力消费活力再升
2025-11-12 08:06:00
□贾钢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2025-11-12 0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