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11:58:00 来源:戏说三国

魏徵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提到他,所有人都会想到著名的“贞观之治”,想到他与李世民之间君臣知遇的佳话。然而,我们若进一步审视魏徵其人,就会发现原来在进谏之外,他还是一个难得的“多面手”。

一、做“良臣”不做“忠臣”

“忠诚”是封建时代评价官员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所谓忠臣不事二主,“贰臣”往往是要受人鄙夷的。然而魏徵事二主却仍为名臣,甚至死后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忠”与“贰”是怎样在魏徵身上实现统一的?

魏徵出身于山东(指崤山以东,下同)一户普通贫寒的家庭,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李密却未得重用,降唐之后他又以太子洗马之职辅佐太子李建成,甚得礼遇。魏徵意识到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储位构成严重威胁,便劝李建成“早为之所”,但这个建议并没有被李建成采纳。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他质问魏徵:“汝离间我兄弟,何也?”魏徵却不卑不亢地回答:“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李世民有意招徕东宫旧臣中的有识之士,但这些人在贞观朝廷未免尴尬,魏徵却直白又巧妙地化解了尴尬。他并不否认自己曾对李建成尽忠尽职,他鲜明地展露自己的态度:为人臣、在其位、谋其事。其中暗含的一层意思是,玄武门之事乃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而非简单的兄弟不睦,既然李建成在斗争中失败身死,那么我一样可以以我的才智为你所用。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玄武门之变

关于忠臣,魏徵颇有自己的一番议论。他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这样“不做忠臣”的论调是极标新立异的。他解释说:“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在他的这套理论里,臣子之所以成为良臣,是因为受到君主的善待和重用,这说明君主英明睿智,君臣相得益彰,所以国祚可以传至万世。而忠臣,就像龙逢、比干,身死名灭,是因为君主昏庸,这样君臣不睦,国家必受灾殃。

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自己,所谓魏征要努力做一个“良臣”,让李世民成为“明君”。这样的一种倾向与魏徵耿直的性格结合,主要就在进谏上表现出来。虽然魏徵自言不做忠臣,但李世民依然多次以“忠”来褒奖他,如称赞他“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自从李世民为魏徵定下忠臣的调子,此后对魏徵的评价也多沿着这条主线,把魏徵的进谏与忠诚联系在一起,比如独孤及赞美他“爱君忘身近贞”,《旧唐书》称他“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就这样,曾经事二主的谏臣魏徵不仅成为了良臣,也成为了千古忠臣。

二、山东人也能做宰相

隋唐时期,中国北方存在着严重的东西隔阂,根源在于北周与北齐的对立,隋唐王室俱出自北周,因此往往对山东的北齐故地人士存在偏见。陈寅恪曾经提出著名的“关陇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说,认为北周、隋、唐三代的政权都控制在一个来自关陇地区、通过婚姻紧密联系的军事贵族集团手中。

然而,政权由某一个小团体所垄断,必然会导致决策的正确性受到影响,因此,除了集团内的长孙无忌等人之外,李世民还积极招揽山东、江南等地的各类人才,吸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以裨补缺漏。而魏徵就是山东集团的重要代表。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李世民

魏徵出自山东,始终密切关注着山东局势,他在李建成麾下时,就主张李建成讨伐山东地区的刘黑闼,一来增加自己的功绩以捍卫太子地位,二来结交山东豪杰,为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做准备。李建成听取了魏徵的建议,最终得以平定山东。

正因如此,玄武门事变之后,山东地区依然有李建成的势力,于是李世民封魏徵为钜鹿县男,派遣他去安抚河北,并授以便宜行事之权。魏徵在磁州遇到了押解原李建成麾下李志安、李思行往长安去的囚车,他表示“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赦免、释放了二人,李世民听说之后非常高兴。在魏徵的努力之下,山东地区的形势很快安定下来,从而筑牢了“贞观之治”的基础。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魏徵

贞观七年,魏徵为侍中(侍中为正三品,是三省之一门下省的长官,门下省有议政决策之权,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以山东寒士的身份正式成为宰相。除了总领门下事务,李世民还派魏徵处理尚书省积压未决的诉讼案,魏徵虽然不熟悉法律事务,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最后众人“无不悦服”,展现出了出色的行政能力。

李世民晚年为立储问题而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针对储位的明争暗斗成了他的心病。当时李承乾“不修德业”,而李泰声望日高,为了维护太子,李世民以魏徵为太子太师,称“当今朝臣忠謇,无逾魏徵,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魏徵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于是推辞,李世民则援引汉朝“商山四皓”的典故,并说“知公疾病,可卧护之”。魏徵并非关陇集团出身,也不是太宗旧部,却得如此信任倚重。可惜的是,魏徵去世后不久,李承乾就因谋反被废,死于黔州。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李承乾

三、被“遗忘”的文史才能

魏徵以劝谏而名垂青史,他政治上的功绩掩盖了文史上的才华。贞观三年,魏徵任秘书监,这是掌管国家藏书与编校的官员,古时帝王好标榜“文治”,对书籍的整理和编撰往往都寄托着政治深意。魏徵与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共同编订《群书治要》,博采典籍,这乃是一部讲政治戒鉴的煌煌巨著。魏徵因“丧乱之后,典章纷杂”,遂奏请校定四部图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

此外,魏徵还总领《周书》《梁书》《陈书》《齐书》与《隋书》五部官修正史的编撰,“多所损益,荐在简正”,并亲自撰写了《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在中国古代官修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经魏徵总管修撰的就占了五部,可见魏徵不愧于时人对他“良史之材”的称赞。

自南朝齐梁以来,宫体诗大盛,文学出现了追求绮靡华丽的风潮。陈叔宝、隋炀帝都是写作宫体诗的好手,因此在唐王朝统一之后,很多人就自然地把他们的文学爱好和政治失败联系起来,认为文学音乐都是导致亡国的祸端。

而李世民坚决反对文风决定政治兴衰的论调,魏徵也认为“乐在人和,不在音调”,政之兴废在人心而不在艺术。魏徵主张革除齐梁以来浮靡淫丽的文风,融合江左的清丽之美与河朔的贞刚之气,使文学做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这显然是一种先进的文学观:既坚持了文学本身的审美属性,不使之沦为纯粹的政教工具;又要求文学的思想、格调健康,符合所谓雅正的标准。唐代的文学革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没有在太宗朝完成,但必须承认的是,这样一种“尽善尽美”标准的确立,为之后唐诗艺术的极度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魏徵有作品传世,除了一些用于国家祭祀的乐章,也有抒情言志的诗歌和大量文采斐然的奏章,他的文学创作践行了自己的文学理论,可见其革除齐梁之弊的主观努力。

魏徵的谥号“文贞”是当时是顶级的美谥。古代臣子凡得谥“文”者,往往都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如韩愈、欧阳修、司马光等,魏徵出色的文史才能由此可见一斑,只不过,人们往往过于关注他的谏诤,反而把这一方面遗忘了。

四、破灭的明君良臣神话?

贞观十七年,魏徵去世。李世民非常悲痛,他追赠魏徵司空,亲临恸哭,亲自为他撰写并书写碑文,命令长安百官都要参加魏徵的葬礼,并让太子李承乾举哀,晋王李治致祭,可谓极尽哀荣。李世民让魏徵陪葬昭陵,亲自登上城楼目送魏徵的灵柩出城,还为此写了一首《望送魏徵葬》,诗的结尾说“无复昔时人,芳春谁共遣”。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唐太宗昭陵

在魏徵去世之后,李世民让阎立本绘制功臣图像,是为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名列第四。画成之后,李世民常去怀旧赋诗。

然而,不久之后,李承乾谋反,曾被魏徵举荐有宰相之材的侯君集附逆,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徵在世时结党营私。另外,魏徵曾经写下自己的谏辞拿给史官褚遂良看,希望他可以记录下自己的言行,这种行为被时人视为显己之贤而扬君之过,李世民得知后更加不满。于是他下令推倒魏徵的墓碑,又取消了自己的爱女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的婚约。至此,昔日“明君良臣”的神话似乎已经破灭。

晚年的李世民好大喜功,日益懈怠,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丽,虽然取得胜利却损失惨重。班师之后,李世民想起往日魏徵对自己的谏诤,怅然感慨魏徵若在,必不使自己有此行。到这时,李世民终于与魏徵和解,他召来魏徵的家人加以赏赐慰劳,派人以少牢祭奠魏徵,并且重新立起墓碑。

昔日的模范君臣终于还是有了一个体面的结局。今天,昭陵仍有魏徵之墓,乃是所有陪葬墓中离帝陵最近的一座,墓碑上是罕见的蟠桃纹,似有特殊恩宠之意。然而石碑上已无字迹,据推测,李世民下诏推倒魏徵墓碑时,因为碑上有御笔碑文,很可能要先磨去字迹,后来墓碑被重新树立,而这份碑文却无法恢复了。

古代最重视忠诚,魏徵多次易主为何还能成为忠臣良相?

文史君说

魏徵是贞观名臣,唐太宗本人也高度认可他对于贞观之治的重要贡献,他的谏官形象早已超越时代,持续影响着后世。在谏诤的光环之下。魏徵还表现出卓越的文史才能。至于李世民与魏徵之间的君臣关系,尤其是魏徵死后李世民的反复总是令人感慨:专制君主的喜恶极有力地影响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另一方面,成败功过又往往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留与后人评说。今天我们予以重新审视时必须承认,这对君臣身上展现出的开放包容、英雄不问出身的精神气质,无疑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3:46: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世民的手下都被李建成调往外地,房玄龄说谁不能走
玄武门之变世人尽知,其实这件事对李世民影响巨大,他弑兄逼父最终夺得天下,这种行为在古代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如果李世民有其他选择的话,估计也不会行此下策,这就从中看出了一个问题,那就
2024-06-19 19:35:00
杜如晦:玄武门事变的“隐形推手”
世人皆知,玄武门事变乃是李世民兄弟权力之争的集中爆发。尽管李世民的文才武略都非常出色,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才干也绝非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写的那么不堪。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
2024-03-18 06:48:00
长孙皇后:贞观之治背后的伟大女性
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辉煌成就并非偶然。早在秦王时,他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征讨了众多敌人。然而,他在天策上将的封号却引来了诸多麻烦。太子李建成对他心生嫉妒之情,加
2023-12-14 18:36:00
为何说房玄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
...的赞誉,对他来说绝非浪得虚名。他的卓越之处在于他帮李世民料理朝政,能让贞观精英们各尽其才,各得其所。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无私忘我的人,一个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大唐王朝的人。 房
2023-10-09 14:59:00
简介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
...之子。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2024-07-03 17:07:00
盘点大唐名相前十排名
...当属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了!盛世当有明君贤相,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励精图治,加强法政,整顿朝纲,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姚崇,宋璟等当称
2024-05-08 19:50:00
被影视剧抹黑的十大历史人物,其实都是大忠臣
...美人天下)历史形象:历史的长孙皇后出生名门,后嫁给李世民,与李世民十分的恩爱。且为人博学多才,虽然不参与朝政,但是却经常劝谏李世民,阻止了他犯了许多错误,从而保护了许多忠正得
2022-12-23 14:52:00
参加玄武门之变最大功劳的五个人怎么样
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北宫门玄武门发起的一场流血政变。原本在反隋时,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俩配合还算默契。唐朝建立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建成在宫内处理政务
2023-04-30 16:28:00
为何在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将他墓碑推倒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是中国封建史上有名的明君贤臣,二人在君臣共事的17年里(公元626-643年),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塑造了唐太宗纳谏任贤的明君形象,也成就了魏征直言不讳
2024-04-13 21: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