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沈阳故宫志愿者赵桐森为游客介绍参观路线。李浩摄
说起志愿者,沈阳有成千上万人。很多人都知道,当志愿者辛苦,却少有人知道,当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尤为辛苦。因为,一年四季他们几乎都是在露天为游客们服务。1月25日上午,在沈阳故宫,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走近他们探寻“冬日雪暖阳”的背后故事,揭示他们身上那些温暖人心的力量。
一张张微笑的脸庞
一句句暖心的话语
记者刚迈入沈阳故宫的大清门,就看到不少身穿制服或红马甲、面带微笑的志愿者们,他们有的正在为排队的游客发放暖贴、姜糖水,有的正在热情地回答着不同游客的提问,向游客们介绍展览情况、指引路线、提供帮助等。
“您看,沈阳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三条游览路线,您先走东路,再走中路,后走西路,按照这个顺序参观比较好,而且这三条路建造时期不同,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您记住啊,沈阳故宫只有一个出口,就在西路上。”在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位老年志愿者引起记者的注意,他就是64岁的赵桐森,此时他正一边举着宣传册一边耐心地给游客介绍参观路线,他生怕自己说得太快,也怕南方游客不能完全听懂北方口音的普通话,赶忙把宣传册翻到“路线图”那一页,用手挨个指着,又仔细地说了一遍。“您这么一说,我全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不走‘冤枉路’,真是太谢谢您了!”一对来自广东的母子像是解开了谜题般开心地回应着。
这样一幕幕暖心的场景与对话,每一天都在沈阳故宫里发生着。赵桐森一边忙着尽心为游客服务,一边抽空回答记者的提问。他笑着说:“我2019年一退休就来了。去年一整年的时间,我几乎都像上班一样,每天早早就从家里出来,来到沈阳故宫当志愿者,风雨无阻,已累计提供了604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不久前,我还获得了2023年度沈阳故宫博物院特殊贡献奖。”说到这儿,赵桐森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赵桐森告诉记者:“很高兴能成为沈阳故宫志愿者的一员,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志愿者有的家住浑南、沈北,来一趟故宫,在路上就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每次过来,大家都非常高兴,因为能为天南海北的游客提供服务,宣传沈阳,特别是看到游客们满意的笑容,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
“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讲述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故宫,爱上沈阳。”赵桐森激动地说。
一个个御寒的坐垫
一次次贴心的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沈阳故宫每一处休息的座椅上都放着厚实的御寒坐垫。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苏阳介绍,这是冬季为游客们推出的一个暖心举措。此事萌发于一次志愿者偶然听到两位外地游客的轻声交谈:“冬天坐在外面太冷了,要是椅子上有个垫子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很快就被沈阳故宫落实在行动上。工作人员们已在景区中为户外每一处冷冰的座椅盖上了软和的坐垫。这些坐垫上还有仿古的花纹样式,与景区的整体环境非常协调,相得益彰。记者看到,一些南方来的游客正坐在垫子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糖葫芦和雪糕,旁边的亲友还在为他们拍照留念,来自沈阳故宫的这份关怀让他们感觉到了温暖。
记者了解到,逢年过节沈阳故宫的游客量都会增加许多,因此无论是业务部门、行政部门,还是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冲到一线去帮忙,有时会连轴转,顾不上个人的休息,就是为了给游客提供细致入微、温暖贴心的服务。
对于游客而言,参观沈阳故宫不仅是为了欣赏古迹,更是为了感受沈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沈阳故宫和志愿者们的各种服务和细节安排,对于游客的参观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些进入沈阳故宫的游客还拉着箱包等重物,这时,赵桐森就会立刻和志愿者们主动上前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寄存,以便他们减轻负担轻松参观。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谢飞燕 陈凤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