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夸大功效、电商“捧哏”……
直播间购物切忌“闭眼冲”

网购已成为一些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人喜欢在直播间购物,但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货不对板、产品质量差、没有售后服务等。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高警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博主夸大产品功效
诱惑消费者下单
每年到了“618”“双11”等促销节点时,很多商家会提前布局,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下单。有些商家在宣传产品时夸大其词,直击消费者的需求点,诱惑其下单。“前段时间家里的牙膏用完了,想趁着‘双11’在网上多买一些囤着用。”市民秀珍告诉记者,她在某短视频平台多次刷到一款“神奇”的美白牙膏,博主一边展示一口白得发亮的牙齿,一边介绍产品的成分。
记者根据秀珍提供的信息,找到了该款产品,发现该产品的执行标准是GB/T8372-2017(普通牙膏标准),而功效型牙膏执行的是轻工业行业标准QB∕T2966-2014,即在牙膏制作中加入相关的化学物质或活性功效成分,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标称“除渍美白牙膏”“全效牙膏”“抗敏牙膏”等均应属于功效型牙膏。“博主还宣称这是一款功效型的牙膏,对于想美白牙齿的我,是会冲动下单的。”秀珍表示。
电商“捧哏”助攻
忽悠消费者下单
“我经常买的一款洗衣液,平时卖10元一袋,‘双11’活动89.9元得11袋。”市民圆圆趁着活动促销,在直播带货平台上囤了很多洗衣液,她说:“这次买的洗衣液可以用一年了。”
直播带货确实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也存在电商“捧哏”现象,让不少消费者反感。“以前刚接触直播带货时,因为没有经验,会跟着直播间的节奏,一上链接马上下单,生怕抢不到。”市民海英说,有些电商“捧哏”会在直播间“逼单”,简单来说,就是当托儿附和主播,营造价格低、库存少的氛围,通过对话催促用户下单。“买完之后,才突然醒悟很多产品并不是必需品,而且买回来很可能压箱底。”海英表示,虽然自己一直都在网购,但越来越理性了,如果遇到有电商“捧哏”的直播间,会直接划走。
网购有风险
消费者需擦亮双眼
直播电商不同于传统的网购,消费者基于对主播的认可,容易在氛围感的加持下冲动消费。电商“捧哏”的气氛烘托,如逼单、假装参与抢购等,营造出一种失真的消费环境,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2021年施行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均不得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广西三益律师事务所律师邓玲提醒,消费者不论是在哪个购物网站上购物都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避免遇到网络诈骗和虚假商品等问题。在网上选购产品时不要简单迷信产品广告,如在网上购买产品时发现产品广告存在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可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工商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如消费者在使用网上购买的产品后,发现产品广告存在欺诈的,或对消费者造成侵权损害的,可以依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进行维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