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而曹操麾下更是人才济济,曹操本人又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局面,面对一个重大决策时,曹操阵营里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这时候该如何抉择就非常关键,从三个重大决策可以看出郭嘉的作用:
第一件,要不要杀刘备?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了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于是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拿不定主意,便问郭嘉有何意见。
郭嘉认为,刘备的确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但杀了刘备的后果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现在正是我们开创基业、平定天下的关键时期,曹公向天下贤士能人表现出了思贤若渴的态度,现在如果杀了有英雄之名的刘备,恐怕会令天下有志之士寒心,不利于我们的大业。
曹操也有同感,想到自己曾经因为杀死名士边让而引发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们的集体造反,因此,便下定决心不杀刘备。198年的时候,曹操虽然有汉献帝这张牌,但只有兖州一地,周边还有吕布、袁术等强敌环绕,所以杀刘备绝对不是个正确的选择。郭嘉虽然也认为刘备很有威胁,但他不赞同杀刘备,这坚定了曹操的决心。
第二件,官渡战前要不要先灭了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避免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会进退两难腹背受敌。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
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第三件,征刘表还是灭袁尚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操准备北征乌桓,彻底铲除袁家势力。但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
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袭击许都。”
郭嘉说:“胡人自恃偏远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迟早是隐患。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刘表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不会让刘备进攻许都。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
任何人在重大决策面前,都会有所犹豫,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像曹操,除了曹操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众多谋士、将领也都会给出自己的建议。郭嘉,就是那个能够让曹操做出正确抉择的人。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
曹操和郭嘉,不仅仅是单纯君臣关系,他们更像是一对知心朋友。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可惜,天不假年,郭嘉38岁便英年早逝,让曹操很是伤心。
暑假即将到来,给孩子入手一套《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让孩子从少年时代就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绝对会让他以后的人生受益匪浅,这套书内容详实,物美价廉,值得入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