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在位于汇川区的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岭电源)研究中心实验室内,身着白色实验服的青年工程师王畅正在调试设备,测试电池模组。这是她带领团队承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于丰产元素的高安全长寿命宽温域钠离子储能电池。
“项目于2024年立项,今年1月份开始着手,其中,我带领团队主要负责超越传统钠离子电池集成技术创新板块的研究。”王畅说,“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锂资源短缺问题,实现高安全、长寿命、宽温域钠离子储能电池的匹配集成和高效成组达到80%深度放电超万次循环目标,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2017年,王畅硕士毕业进入梅岭电源工作,一直从事新型能源体系预先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等国家级、省部级预研项目20余项,推动10余项先进能源技术在公司新型能源产品体系中应用。
从事科研以来,王畅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她常说,“科研是提出‘傻问题’的艺术”。突破锂空气软包样机电池集成技术瓶颈时,也正是这种思维让她带领团队绝处逢生。在项目后期,团队连续3个月遭遇循环性能骤降问题,项目陷入停滞期。后来偶然发现,航天领域的“应力模拟技术”可以解决项目难题,便引入这项技术,打破了锂空气软包样机电池集成壁垒。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对细节执着,打破惯性思维,提出朴素问题,往往可能导向重大发现。”王畅笑道。
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源自她七年间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的跨界实践。从初入梅岭电源参与预研项目,到如今主持国家级专项,王畅一直保持“科研素人”般的敏锐度。
作为项目组的女性技术负责人,王畅的科研之路并非坦途。项目初期,曾被工作伙伴质疑能否承担核心任务。对此,她用行动证明——通过前沿技术引入到工程实际应用、主动承担关键实验设计,最终以成果赢得团队信任。
“性别不应成为评判标准,技术能力才是关键,新能源领域更需要跨学科思维,而我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的多学科工程经验是突破日常科研瓶颈问题的关键。”王畅自信地说。
工作以来,王畅每天有一半时间泡在实验室,另一半则在办公室,偶尔得闲也常常和队员们一起讨论实验项目情况。
“畅姐很忙,嘴里念得最多的是她的实验。”唐光霞是王畅的“弟子”,她说,“我在2023年加入公司后,就是畅姐一直带我,面对复杂难题,她总能快速找到解决思路,生活中也经常鼓励我,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不仅是我的职场导师,更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在梅岭电源,王畅能深刻感受到团队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和行业需求的紧迫性。“这种责任感和挑战性让我始终保持热情,坚信自己走在一条值得长期深耕的道路上。”王畅说。
祖国西部,娄山脚下,王畅和团队正书写着新的能源故事。当问及研发初心,她说:“作为青年科研者,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我价值。”群山静默,实验室的一个个白色身影,如同燎原星火,照亮西部新能源创新的征途。(毛艺 罗永红)
一审:王信
二审:余从源 姚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8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