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剖析一下项羽崛起的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21: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到秦末农民大起义,C位一定是西楚霸王项羽。

直到今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也依然是古今英雄不可逾越的高峰。

那么,项羽仅靠着自己的“英雄气概”而成就西楚霸王独占半壁江山的成就吗?

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项羽崛起的原因——

剖析一下项羽崛起的原因

一、以私人武装为基础,建立一支绝对效忠家族的军队

战国末年,项氏家族在楚国崛起,他们世世代代在楚国军队中出任将领,并因军功被楚王分封在项城,族人便以“项”作为姓氏。

项氏家族的高光时刻,是秦灭楚之战,此战项氏家族的项燕指挥军队成功击败李信、蒙恬统领的二十万秦军,这是秦始皇在进行统一战争过程中遭遇的唯一一次重大失利。

楚国灭亡以后,项氏家族遭到秦国的迫害,族人纷纷出逃。项燕的儿子项梁带着侄子项羽逃亡至江东的会稽郡避难。会稽郡为楚国故地,项梁在会稽郡受到很多士人的拥戴,成为地方豪杰,很多人投靠到项梁门下做宾客,类似战国时期的门客。以此为基础,项梁实际建立起一支武装。而这支武装,也成为项羽集团崛起的基础。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各地纷纷响应,烽烟四起。

乱世之中,地处东南的会稽郡与朝廷失去了联系,这让会稽郡太守看到了机会,他决定顺应形势起兵反秦。听说此时项梁,感到机不可失,便带着项羽一起去见太守,并趁机杀掉太守,控制了郡府。

然后,项梁顺理成章以代理太守的名义告知各县将起兵反秦,并以门下宾客为骨干,很快拉起了一支八千余人的发秦队伍,更为关键的是,这支军队是绝对效忠项氏家族的。

凭着这支远超其他义军的队伍,项氏叔侄开始了扩张之路——先收编了临近东阳郡陈婴的一万两千人;又渡过淮河,将控制九江郡、庐江郡的英布和蒲将军收入麾下;不久,再击败控制东海郡、泗川郡(今安徽省淮北地区)的秦嘉,成为各路发秦队伍中力量最强的一支。

剖析一下项羽崛起的原因

二、扶持楚国王族后裔,挟天子以令诸侯

说起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多数人想到的一定是曹操,但实际上,项梁和项羽叔侄也是此中高手。

项梁和项羽到达薛城时,起义名义上的首领陈胜战死。

此时的起义军实际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项梁征询了其他武装首领的意见后,决定另立楚王以为首领。于是大家推举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因为楚地的人民很怀念怀王,因此项梁所立的新楚王仍叫“楚怀王”。

项梁自任为最高军事统帅,陈婴为最高行政长官,新政权定都盱眙,一个全新的楚国政权建立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西楚。

此后项梁继续率军队向西进入梁地,与秦军主力章邯的部队遭遇。这时的项梁统领楚地七郡武装,势力很大,与秦军几次交锋都占上风。就在项梁春风得意的时候,章邯得到王离率领的三十万秦军补充。章邯趁楚军立足未稳,立刻展开反击。这时的项梁刚刚占领定陶,完全没有预料到秦军会大举反扑,被秦军彻底击溃,项梁战死,其统领的楚军也几乎全军覆灭。

项梁死后,项羽继承了其叔叔的军事统帅地位,自此走上了历史舞台,直到巨鹿之战功成名就。

剖析一下项羽崛起的原因

可见,在项羽显露其不可多得的个人战力和军事才能前,项氏家族已经在秦灭乱世占据了优势地位,项羽的崛起之路,更多是得益于项氏族家族在楚国的影响力和精心布局,其个人能力则在此基础上才得以大放异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6: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项羽明明是失败方,为何他口碑却高于刘邦
项羽和刘邦,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两个大人物。现在的影视剧,也很喜欢用二人作为题材。众所周知,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最后就只剩下楚王项羽、汉王刘邦两支部队抗衡了。最后刘邦获胜,项羽无
2023-07-03 22:28:00
项羽是一个暴君吗?
...他是如何对待他的臣民以及如何对待整个天下,要想知道项羽是不是暴君,就得了解项羽一生的行为。项羽出身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他的爷爷项燕是楚国末代上将军,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王翦所杀
2023-08-26 06:03:00
项羽说,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宁死不过江。这话很有男子汉“向死取义”的气概,对吗?扯淡!其实他很清楚,如果去了江东,他会被拍成肉饼,所以,他是不敢过江。我知道这么说会招来一车板
2023-11-01 18:53:00
项羽到底发现了刘邦什么秘密
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历史上把他不肯过乌江,归结为这位喜欢面子,不好意思见江东父老,因此才拔剑自刎。而事实上,是项羽发现刘邦的天大秘密,可谓是杀人诛心。作为一代豪杰,项羽知道自己已
2024-05-11 21:04:00
项梁和项羽起事之初,为何要背信弃义杀死殷通?
项羽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司马迁编撰《史记》时,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史记》用“本纪”的方式记录了三皇五帝和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群体,按说,项羽兵败自刎,依照“成王败寇”的理论,项羽
2023-06-09 10:53:00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不是因为蠢,而是他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
...的暴虐统治。在这一片狼烟四起的动荡年代,英雄辈出,项羽便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位。作为楚国贵族后裔,他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项羽的军队在反秦战役中屡战屡胜,威震四
2024-08-11 11:35:00
中国历史最强的五个武将排名
...顾考虑所取得战绩的难易度。武将有侧重于武力型,比如项羽、李存孝,有侧重于谋略型,比如韩信、吴起,还有侧重于统兵型,比如白起、卫青,以此为标准,来对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强弱作一个大
2023-08-27 06:26:00
...勇,千古无二”的高度评价。本文我们就来了解西楚霸王项羽的军事传奇。项羽,公元前232年生人,今江苏省宿迁人,是战国时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有个叔父名叫项梁,他在秦朝统治期间
2024-04-23 19:42:00
楚汉争霸,刘邦最欺骗世人的谎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车白马,奉玉玺符印向刘邦投降。秦朝分天下三十六郡,项羽以楚怀王熊心的名义分封,独占淮泗九郡之地,其余二十七郡由十八位诸侯王共分,以削弱对西楚王权的威胁。刘邦封汉中王,领有巴蜀
2024-12-25 09: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战俘营”到“矿工墓” 那些无法磨灭的历史刻痕
)辽源,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土地上,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与辽源矿工纪念馆遥相呼应,共同镌刻着反法西斯战争与日本侵略的深刻印记
2025-08-12 19:35:00
刚刚过去的休息日,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上演了两场专家“秀”。资深考古专家常一民、裴静蓉,分别带来精彩讲解,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2025-08-12 22:03:00
“火神爷”屡建奇功
清太徐手枪队队员。(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清太徐有个手枪队,手枪队有个“火神爷”,神出鬼没在敌后搞突袭,舍生忘死阵前打鬼子
2025-08-12 07:06:00
玄武湖景区再添文化打卡点“中华美学之皇家园林”文化廊建成开放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玄武湖被誉为“金陵明珠”,早在六朝时期就是皇家园林湖泊
2025-08-12 07:47:00
中韩儒家经典研究论坛(2025)在孔子研究院召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汪泷 通讯员 李静8月8日,中韩儒家经典研究论坛(2025)在孔子研究院召开。本次论坛由孔子研究院
2025-08-11 11:20:00
潍坊:以笔墨重塑经学传统的时代魅力
鲁网8月11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10日,潍坊市美术馆内,一场以郑玄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创作展隆重开幕。这场由潍坊市委宣传部
2025-08-11 14:25:00
山东宁阳:烽火淬炼的红色热土与不朽英魂
鲁网8月11日讯这,是一封珍藏于山东档案馆的珍贵家书。时值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爱国青年朱蓂阶在信中写到“……大战即在日前
2025-08-11 15:37:00
8月10日,“河北五超”揭幕战上演现场版“长坂坡”,河北小学生踢球如赵子龙,勇猛闯关帅炸了!
2025-08-11 16:01:00
山河铭记|缴获6把日军军刀,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的荣耀
大皖新闻讯 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实地走访中,大皖新闻记者在庐江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的一处展柜内,看到了6把日军军刀
2025-08-11 16:12:00
《治台良臣丁曰健》出版发行 丁曰健系清代治理台湾的安庆人
大皖新闻讯 由鹤远著作,线装书局出版的《 治台良臣丁曰健》日前出版发行。据介绍,丁曰健系清代治理台湾的安庆人。丁曰健(1800-1874
2025-08-11 16:13:00
从江岜沙“村T”精彩启幕
8月9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村T”正式启幕。岜沙村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西南面,距县城7.5公里,平均海拔500米,由大寨
2025-08-11 17:07:00
蚌埠汤和墓古迹园今起闭园
大皖新闻讯 对于近期要来蚌埠游览汤和墓古迹园的游客来说,可能是个小遗憾了,记者8月11日从蚌埠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
2025-08-11 17:24:00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