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些富商巨贾辛苦积攒的万贯家业,也在瞬间化为乌有。比如冯小刚导演的《1942》中的老东家范殿元,本来有着丰厚的身家,因为日军的入侵而家破人亡,儿子儿媳死了,老婆死了,连女儿也被迫嫁给人家当小妾。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很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但在山西境内的乔家大院,富甲一方,日军却不敢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乔家发家史
乔家大院是经历了乔家好几代人的艰苦打拼,才有了后来的规模。最先带着乔家发家的是乔贵发。乔贵发本是山西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因家境贫寒,和结拜兄弟老秦走西口,到内蒙打拼。一开始,他在萨拉齐厅老官营村给人家当伙计,干了十多年后,手里有点积蓄,到包头开了一个草料输,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等零星百货。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农业丰收,粮价跌落,乔贵发就进了一大批黄豆,准备做豆腐。结果当年正好豆类涨价,他索性开始卖豆子,并挂出了“广盛公”的牌子。后来秦家后人败光家业,把股份都卖给了乔家,“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
随着包头的发展,“复盛公”商号的规模也极速壮大。经营项目包括:粮食、布匹、绸缎、烟酒、蔬菜、皮毛、铁水、洗染、旅馆、当铺、钱店、票号等等,而且还发行了纸币。在乔贵发的手上,乔家已经初具规模。而真正带领乔家走向兴旺的,是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
乔致庸是乔贵发三子乔全美的儿子,但父母早逝,是哥哥乔致广将他抚养长大。哥哥当家时,乔致庸无忧无虑,一心只想读圣贤书。但哥哥经营失败,家族生意也面临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危急关头,乔致庸临危受命,扛起了家族重担,帮家族走出危机。
而且在他的运作之下,“复盛公”派生出复盛全,复盛西,复盛油坊,复盛菜园,复盛西店,复盛西面铺等商号,“复”字号商业金融集团成为了资力最雄厚,连号最多,声势最大的一个商业组织,下属店铺遍布全国各地,渗透在各行各业,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乔致庸之所以能将自家商号做到如此大的规模,与他走上层路线有脱不开的关系。当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吓得仓皇出逃。在路过山西时,乔致庸在“大德通”总号隆重招待了慈禧和光绪,并主动借给慈禧10万两白银。说是“借”,乔致庸也没想着收回。
乔家的高明之处
等慈禧回到紫禁城后,也投桃报李,御赐给乔家一块“福种琅环”的匾额。而且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后的赔款,也是走乔家的大德通票号,由他们汇入汇丰银行。这一项业务,就让乔家赚了很多家。而且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乔致庸也进行了捐款,与左宗棠结为知己。
到了晚清时期,国将不国,大批银子流向海外。乔致庸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在同治初年耗巨资扩建祖宅,修建了今天的乔家大院。由于其规模宏大,宏伟壮观,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所以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但乔家是与清政府关系好,和日军又有什么关系呢?日军难道还会因清政府对乔家的青睐而放弃对乔家的掠夺?那自然不可能。此事与意大利几位修女有关。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闹得风风火火时,时任山西巡抚毓贤也要求在山西境内遍杀洋人。太原城内的7个意大利修女为了活命逃到了祁县乔家堡,是乔致庸将她们藏在柴火堆中躲避了搜捕,送出山西。意大利天主教非常感激乔家对她们的帮助,历任天主教神父都与乔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1938年,侵华日军来到祁县,一路烧杀抢掠。乔家的乔星斋跑到驻祁县的天主教神父孟择喜,向他寻求帮助。孟择喜赶到乔家后,将意大利国旗挂在了乔家的门口,并以神父的名义写了"安民告示"贴在大门上。告诫日军:“里面的人都是我的子民,你们不能进去,更不能伤害。”因为意大利与日本在二战时是同盟关系,所以日军考虑再三,放弃了对乔家的劫掠,乔家也因此躲过一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